08.16 揚中北勝村:“紅色跳板”駛入“黃金水道”

這裡,曾是揚中西來橋北江邊一個偏僻的小村;這裡,曾是抗日遊擊隊、新四軍在長江中的“紅色跳板”。

如今,借力近2.5公里的可利用深水岸線,揚中市西來橋鎮北勝村正在變成一處蘊含著無限可能的火紅熱土。

平凡小村落演繹紅色傳奇

1938年底,武進共產黨組織派地下黨員來中心沙(今揚中市西來橋鎮)開展抗日宣傳,家住中心沙北泡子(今北勝村9組)的印世庸聽後,決心參加共產黨,參加新四軍。

抗戰時期,江水環繞的北勝成了連接江南江北的水上要塞,揚中縣抗日民主政府警衛營、獨立團、江南抗日遊擊隊、新四軍曾先後在此駐紮,陳毅、粟裕、譚震林、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此戰鬥過。

印世庸等人借舞獅子混進大廟內,出奇不意擊斃日軍;貧苦農民自發舉行“麻雀會”(即吃大戶,貧苦農民聚眾到大戶人家吃一頓飽飯,然後再帶走糧食)……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發生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紅色,是北勝的底色,更是北勝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黃金水道迎來黃金機遇期

揚中北勝村:“紅色跳板”駛入“黃金水道”

7月5日上午,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又一項目落地,上港集團總長118米的引航船DJHC8016項目命名暨接水儀式成功舉行。

北勝距長江入海口180公里,東鄰長江主航道,西連滬寧高速,水域開闊、水深流急、不淤不凍,不佔主航道,常年不受洪水、枯水、漲落的影響,具有得天獨厚適合全天候造船的優勢,大津重工、蘇洋船舶都落戶在北勝村境內。

揚中北勝村:“紅色跳板”駛入“黃金水道”

其中,大津重工依託母公司——上海佳豪集團在新型船舶上的設計優勢,積極承接國內外高技術含量新型船舶,同時涉足多個領域船舶設計建造,目前已形成了LNG系列船、碎石樁海洋平臺、海洋工作船、巡邏艇及躉船等多種船型的建造體系。

蔬菜種植築起綠色致富路

揚中北勝村:“紅色跳板”駛入“黃金水道”

走進北勝村71歲的村民李為群家,入眼滿是盎然的綠意,場上種著各類果樹,屋外栽著三四畝蔬菜,尖椒、小番茄、豇豆等時蔬叮噹掛著,長勢喜人。李為群說,2006年起,村裡積極發展蔬菜種植,還成立了蔬菜協會,讓廣大村民嚐到了種地的甜頭。

2006年,北勝村迎來大批沿江企業,外來務工人員隨之增多,一時間市場上對農作物的需求量就變大了。村裡瞭解市場需求後,便想著不如讓村民種菜售賣,既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口糧”,又能讓村民從中獲益。基於此考慮,村裡通過宣傳、組織學習、推廣技術等吸引到40餘戶村民,種植蔬菜瓜果100多畝,同年還建了一個小型農貿市場。

隨著蔬菜基地的蓬勃發展,除了給村農貿市場供貨外,村民還向外銷售蔬菜、種子,每戶年收入能有10萬元左右。

橙色服務溫暖數千外來工

揚中北勝村:“紅色跳板”駛入“黃金水道”

隨著多家船舶公司落戶北勝村,大量的外來流動人口湧入北勝務工、安家,目前,村裡的流動人口已達2000多名,超過本村居民數量。為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工作,2008年,北勝村成立了西來橋鎮第一也是唯一一個流動人口之家,將橙色暖流送進每戶流動人口之家。

春季,深入外來人員中,健康宣傳服務上門;夏季,“知心快車”進企業送清涼,及時提供防暑降溫用品;秋季,“關愛女孩 快樂成長”走訪慰問,為外來人員子女送上關懷;冬季,“冬日暖流情暖流動人口”走訪慰問,開展健康諮詢、生殖保健、證件辦理服務面對面活動。村裡工作人員說,唯有真正地走近這群人,瞭解他們的困難和需要,送上切實的服務和關懷,才有可能讓 “歸屬感”落戶到每個外來人口心田。 □ 小凡 匡雪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