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這30斤裝的大米怎麼只有27斤?”

株洲幸福村小區的陳先生在小區門口的商店花了67元買了一袋“泰國香米”,包裝顯示重量為30斤,回家一稱發現重量只有27斤。返回商店詢問後,店家表示“隨你去哪家,都沒有足稱的”。

隨後陳先生走訪了當地的糧油市場,提出要買一袋足稱的香米,店主表示都是27斤的,但陳先生髮現大米外包裝上寫的卻是30斤。

無獨有偶,廣州市海珠區某餐館袁老闆一直在附近市場的糧油店進貨大米,因為進貨價便宜,袁老闆從來沒有打算更換渠道進貨。直到妻子偶然稱量,才發現一直進貨的大米每包都足足少了1斤。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之前還覺得自己進購的大米性價比很高的袁老闆,粗略算算自己這一年來前前後後買了800多包米,摺合一算,少說也虧了27包米,自己非但沒能省錢,反而虧了不少。

袋裝大米市場缺斤少兩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知情人士表示,一般大米出廠都是夠秤的,只是到了經銷商手裡,個別不良商家會用細長的管子抽出一些米,或者拆封取出一些米再進行二次封口,這些“缺量”大米在市場上的售價比同款足稱大米便宜3-5元。抽出的大米,會以散稱的方式繼續銷售。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瘦身”大米誰的錯,餐廳採購應該如何防止被騙?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