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出版併發行

我國既有源遠流長而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醫學,又有與世界接軌的現代醫學,共同為維護人民的健康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

傳統民族醫學又稱祖國醫學,是我國各民族傳統醫藥的統稱,是由多個民族獨具特色的傳統醫學體系和醫藥經驗匯合而成,各自具有獨立的理論體系。每種自成體系的民族醫藥都與其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與本民族的價值觀、哲學思想、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在為本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為其他民族人民的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出版併發行

圖為《實用中國回醫藥學》發行儀式。賢彪攝

中國回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伊斯蘭阿拉伯醫學與中國傳統漢醫學相互融合過程中形成的東西方醫學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回醫藥學有著鮮明的中國化的伊斯蘭文化印記,以伊斯蘭哲學為指導的“真一七行理論”和“四性四體液學說”作為回醫藥學的基礎理論核心,以“氣質調理”“體液調治”為主的理氣調性作為回醫藥學臨床治療原則,以“芳香類植物藥”運用為臨證主要用藥特色,且在臨床實際應用中,以成藥或經驗成方為主,是有別於漢醫藥學的臨證以辨證加減為主的治療方法。因此,回醫藥學也是非對抗醫學中具有和順精準而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醫學。

《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出版併發行

圖為新出版的《實用中國回醫藥學》。賢彪攝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各民族傳統醫藥的發展,明確提出要大力扶持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使中國回醫藥學與其他民族醫藥一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回醫藥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聯合會回醫藥分會副會長、青海省回醫藥研究會會長、青海省名醫張建青教授克服種種困難,在繁忙的醫療、行政、科研工作之餘,歷時五年之久,深入鑽研、廣泛收集回醫藥相關文獻與著作,對大量的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把伊斯蘭醫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漢醫學知識相結合,並用自己長期的臨床經驗和汲取的傳統醫學學識融匯於回醫藥學的研究之中,編撰出這部60多萬字的《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全書內容分為回醫藥學史、回醫藥基礎理論、病因學、診斷學、治療學、藥物學、藥物分類、回醫保健、回醫和順精準醫療共九章,書末附有回醫藥文化研究。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回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基本內容及其理論淵源、臨床應用和現代研究,是一部闡述中國回醫藥學的形成與發展、基礎理論與臨床實際應用、醫療與藥學,以及繼承與創新等學術思想的應世之作。

張建青教授把回醫藥學定位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又是“伊斯蘭阿拉伯醫學與中國傳統漢醫學相互吸收與融合的過程中而形成的我國古代第一次中西醫結合的結晶”,該書不僅形成了回醫藥學基本的醫學理論與實用體系,也為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傳播“和平與友好、和諧與團結、交流與融合、雙贏與分享、繼承與創新、開拓與發展、進步與繁榮”的絲路精神擔當著重要角色。張建青教授遵循“繼承不離宗,發揚不泥古”的原則,在回醫藥學氣質調理、體液調治的理論與實用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相信讀者必將會從中受到啟迪和獲得幫助。

2018年4月27日,由青海省康樂醫院牽頭舉辦的“2018中國回醫藥文化與產業發展論壇”在青海西寧召開。賢彪攝

該書在歷史研究中重新定義了大回族的概念,使回醫藥學不侷限於回族一個民族上,也使回醫藥學的民族根基範圍更廣泛,這十分重要,尤其該書作者將中國回醫藥學的民族屬性和醫學屬性新的定位賦有創新性。他認為中國回醫藥學是回族共同體(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與疾病不斷做鬥爭,逐步創立並完善的醫學體系,是反映自然與人及其相互關係的自然生態醫學和非對抗性的和順醫學。縱覽全書,有鮮明中國化的伊斯蘭文化的回族特色、醫學觀點和醫學方法。該書的出版極大地彌補了回醫藥學理論與臨床實際應用方面的不足,為培養和指導回醫藥醫務工作者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實用性很強的文獻參考資料,對回醫藥學的進一步研究與發掘、繼承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出版併發行

《實用中國回醫藥學》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