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電視劇《天盛長歌》?好看嗎?

in圈兒大果子


《天盛長歌》昨晚開播,看了第一集,準確來說第一集還沒看完,一集加上廣告有50多分鐘,就從看的這些部分談一談我對《天盛長歌》的看法。



一、佈景精緻:《天盛長歌》開篇介紹說寧將軍清君側,救亂世,反昏君,然後就當了皇帝。


這個國家叫天盛國是個虛構的國度,裡面人物的裝扮比較仿唐朝,比如龍袍,比如那個妃子頭上那個裝飾

。比如那個辛子硯帶的胡帽。都有古代電視劇的那種歷史感。

二、劇情:略微有點亂。

一開始講大哥寧川和六子寧奕九歲去抓前朝遺孤,失敗了,然後說寧川當了太子,寧奕面臨不一樣的命運,接著是青年寧奕的一個夢境,儘管這個夢裡面陳坤扮相很美。


但是我還是有點懵懵懂懂,醒來之後說寧奕進宗人府8年了,為什麼呢?又過了十來分鐘,說寧奕私自出城接觸大將,還領兵進城,為什麼呢?又過了十分鐘說他是為救他三哥。

這種敘事結構看起來真的有點頭疼,我一開還以為是因為沒抓到遺孤入獄的,沒想到是為救他三哥,聽劇情有點像《琅琊榜》。

三、演員人設


《天盛長歌》裡面彙集了諸多優秀演員,比如陳坤,倪大紅,海一天,袁弘,趙立新等等。但是由於他們演的電視劇都太好看了,比如《脫身》裡面的姜科長和喬智才,比如《新版三國》裡面的司馬懿。《面具》的漂亮護士長梅婷。這裡不是說看他們表演會跳戲,而是看到他們的臉就感覺有帶入感:

假如說這些電視劇有聯繫:可以這麼想:姜科長和喬智才民國爭鬥,後來穿越到天盛朝,還成了兄弟,沒成想碰到穿越過來當皇帝的司馬懿,還有《琅琊榜》裡的靜妃。這下有好戲看了,嘖嘖!

四、角色設置

《天盛長歌》裡面的皇帝竟然會把心裡話說給身邊的大總管聽,他不擔心大總管被人收買嗎?要對付國舅下手就好了,還用提前跟人說?


太子真的志大才疏,要不然怎麼會害怕一個棄皇子,還要被舅舅左右。

寧奕作為關在宗人府多年的皇子,憑什麼還能得到大臣的支持,是主角光環嗎?



另外想說:男主陳坤的顏值太高了,女主可能hold不住。看到陳坤長髮飄飄,眼神嫵媚,我彷彿看到了廠花雨化田。女主要加油,不要被廠花比下去。


讀書觀影集


梅婷飾演的雅樂是寧弈的生母,天盛帝寧世徵的寵妃,日落族的神女,在寧弈8歲那年本已盛傳她謀逆被刺死,後在凌英姑姑的告知下才知雅樂未死。和兒子寧弈好不容易在20多年後重聚,捱過了陰暗的囚禁,也在顧南衣的幫助下躲過魏王的綁架,卻在兒子追來的懸崖邊被大成餘孽的繩子綁住拖著馬車墜下山崖。而至死雅樂都沒出過馬車,這份淡定也是沒誰了,一代美妃和神女如此下場,只留下那句心裡的默唸,也難怪寧弈最終沒有收到母親的心聲,還是坐穩了皇位。

同樣詭異的還有辛子硯的妻妹二花,兩度臨危受命助力寧弈的大業,雖然都沒成功,但第二次混入私奴市場明明都已被抓住順利遣返,但卻在回姐夫的府邸時被追殺者從後一刀斃命。雖說編劇這樣安排是為了推進劇情,為辛子硯下狠手結果王順儀埋下伏筆,但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以辛子硯的智商和情商,稍加指點又何必親自動手呢。


影視口碑榜


《天盛長歌》收視率其實不高,下面幾條是我想到的。1.《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凰權》。這本書雖然不是什麼名著,但是在網上閱讀量還是很高的,評價也不錯。當初《天盛長歌》並不叫《天盛長歌》,而是《凰權·弈天下》。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大概是為了過審),改名為《天盛長歌》。改名這麼重要的事兒官方怎麼也得強調一下吧。不,官微某一天偷偷改名了,連條微博也不發。這就導致《天盛長歌》輸在了起跑線上。除了書粉,誰知道這是根據《凰權》改編的?如果知道是根據《凰權》改編的,看過書的人怎麼都會去看看吧。2.官方太佛。

官方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是好劇總會被看到。於是堅決不參與任何造假。買熱搜也不行嗎?不行!!!微博評論多是求買熱搜 官方不作為,只能粉絲們加油了。於是當陳坤的眉毛上一次熱搜時,官微連發幾天微博慶賀。

我覺得買熱搜是可恥的,《天盛長歌》能堅持在其他劇都買熱搜的情況下堅持不買熱搜很令人欽佩。也可能錢都用在電視劇上了,沒錢買熱搜……3.剪輯混亂。一部新的電視劇,前幾集吸引不了觀眾的話很吃虧。在我看來,《天盛長歌》前幾集確實沒有什麼亮點。因為情節太複雜,前面都是在做鋪墊了,讓人找不著主線。再加上剪輯的問題,看起來很是難受。而且前幾集劇情看起來有些沉悶,現在大部分人看電視不就圖個樂嗎?所以他們就放棄《天盛長歌》了。4.劇情不夠“快餐”。劇情好嗎?當然好。但是你不靜下心來細細看,還真容易看不進去。所以很多人嘟囔一句“這什麼玩意兒”,然後就棄劇了。我向我同學、朋友推薦的時候,他們好像都沒什麼興趣,因為他們都在看《香蜜沉沉燼如霜》。不是說《香蜜》不好,因為我沒看,所以不能做評價。我只是覺得,在《香蜜沉沉燼如霜》、《延禧攻略》這些劇熱播的情況下,留給《天盛長歌》的觀眾就不多了。5.題材不夠“主流”權謀劇,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有多少人喜歡這類的呢?說到權謀就不得不提《琅琊榜》。在我看來,琅琊榜算得上是一部又好又火的劇。我以為這麼好的劇肯定很多人都看過吧。但事實上,我同學並沒有多少看過的。他們都知道有這部劇,但是並沒有興趣。我猜,如果不熟胡歌主演,收視率會降低很多。權謀與宮鬥,一個在朝堂,一個在後宮。明明都挨著,差距咋這麼大呢?

最後只能自己默默地看小糊劇了。


6.鳳知微人設崩塌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鳳知微這個人亮點特別多,做事果斷,絕不會惹是生非。

但是再看劇版的鳳知微,簡直腦回路清奇。

小馬伕的死,珠茵的死,霍老三的死,哪一個不是拜她所賜?

這也罷了,就算是她目前沒有能力吧。就當是她的成長要建立在親朋好友無辜人的鮮血之上吧。但是他們的死真的讓她成長了嗎?

他們死的時候鳳知微確實很傷心,但是她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而寧弈要殺人的時候她卻抓著不放,好像寧弈有多麼無情無義。

原著鳳知微視第一主角,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她展開的。就算劇版換成了大男主,別把鳳知微的智商丟了可以嗎?也就與原著劇情有關的部分鳳知微才智商在線。

真心希望後期鳳知微可以成長起來,別再惹麻煩了。


而是,大寫的而且!!

這部劇有人說它拖拉節奏慢

不是因為它講得太多

是它講得太少了

導致有些觀眾根本看不懂以為只是廢鏡頭罷了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趙王

趙王修渠是第一集就被太子安排了的差事,還要他好好做(懶得找了),在後面給他修渠場景裡不僅呼應了第一集這麼個看似隨口一提的伏筆,還順帶至少牽扯出兩條線

趙王身邊為數不多的忠臣能臣

在勸趙王,為他是個忠臣且有能力的形象埋伏筆

趙王修渠偶遇的婦人,解鎖有人失蹤

要是不細看,這場戲只能看出3點

1 趙王對太子開始有了怨言

2 趙王昏庸只想斂財

3 趙王聽不進勸告

但是要這麼樣的篇幅還花了很多鏡頭去描寫個農夫和她失蹤丈夫的長相只為了上述幾點也未免太浪費了,所以就覺得這裡可以快進(畢竟上述三點觀眾本來就從其他劇情知道一些)

但是劇情往下發展就知道這場戲還有更多

1 輔佐趙王的臣子忠心有能力,需要把他調開

2 趙王昏庸只想斂財,所以其實他野心不大,反而是對太子最忠臣的一個

3 趙王聽不見勸告,也對這個臣子之後的訣別毫無反應

4 臣子的能力為下文太子陷害趙王而將他調開埋下伏筆

5 那位婦人所說的丈夫臉上的痦子為下文趙王發現太子查到的血浮屠只是修渠失蹤的人埋下伏筆

而5趙王的發現又是4太子調走臣子陷害趙王的伏筆(趙王發現這件事+寧弈的離間+各種)之一。

因為臣子就出現了幾個鏡頭以及別人的三言兩語裡,我就先扒這條很簡單的線(其餘支線真的挺複雜,環環相扣的,而且彼此都是有聯繫)

除了臣子(葛洪英)出現在修渠外,

他出現在太子和辛子硯的對話裡——

這裡用的是修渠的素材來輔證,也呼應了開頭葛洪英對趙王規勸的伏筆

問題是要把葛洪英調離京城還要趙王舒舒服服的毫無察覺,這就涉及了之前的另一個伏筆——趙王貪財好斂財,還有再之前的伏筆——趙王覬覦太子的馬市

關於很早趙王就看上的馬市(也是太子厭惡趙王開始的那條線的伏筆),把這個職位給趙王的人趙王只會很開心

(劇裡看得到,趙王表現的是喜上眉梢,燕王表現的是有所懷疑)

所以就這樣光明正大的把趙王為數不多的人掉出去了,還能讓趙王開開心心

而這點,葛洪英已經察覺了,察覺出太子故意調走他怕是要對趙王動手,但是他不好明說——因為之前有伏筆,趙王根本聽不見葛洪英的話,更何況趙王表面上的得了好,葛洪英根本不知道從何說起,所以有了下面這場葛洪英告別趙王的戲↓

看到這裡觀眾很明顯就看得出是葛洪英和趙王訣別以及最後暗示趙王了

葛洪英拜別後走了又回頭看趙王,發現趙王泡腳泡的很開心完全沒有危機感,彷彿是很開心葛洪英去邊境後他能從馬市得到的好,葛洪英也只能走了。

所以趙王真的只求財不求權,對太子沒什麼二心真的很無辜啊,但是是真的比較傻,所以就被寧弈他們離間ler

當然也暗示了趙王要拎盒飯咯

所以就算是趙王旁邊一個出場不超過3分鐘的大臣,也捋出了7 8集跨度的線,伏筆真的埋的很深,其實也說清楚了,就看觀眾願不願意去想了。

這個真的只是很小很小很簡單的一條末線罷了,主線副線更加複雜,複雜到猜不透走向,真的,只能做一個馬後炮了。(特別是這幾天太子陷害趙王巫蠱,我猜到寧弈可能會在掉包上做文章但沒猜到掉包的是外面趙王裡面皇帝的人偶)

真的不同於一些劇比較淺比較浮誇,這部劇前期皇子的爭鬥都是在臺面下的,計中計數不勝數,真的需要仔細看的。

所以說節奏慢拖沓注水之類的,怕是隻看懂了結局卻看不懂過程了


歡迎各位留言發表精彩的意見


太素風水文化


我不是誰的粉,只是一個希望看到良心劇的普通觀眾。由於歷來喜歡看正劇,當看第一集開篇鋪陳歷史背景的時候,對於這部劇,我從主觀上就傾注了太多的希望,以至於我最後極度失望的狂罵編劇和剪輯。

我自然是知道這部劇從導演版100集被迫剪到過審版70集後又被迫剪到芒果版56集均是由不買收視率所致。作為一個《天盛》秒仔,為了將來能看到完整的良心劇我支持郭導並在郭導實名舉報之後過得像個營銷號似的在頭條裡每逢《天盛》的文章我都去喊冤。但,我仍然要說,《天盛》毀了。而且編劇的責任比剪輯大得多。

以金獅為分水嶺,前後的權謀不是一個檔次的,好吧,更嚴格的說是閩海開始就已經崩了,我甚至懷疑編劇是不是換人了?但是昨天看到《天盛》編劇接受採訪,好吧,既然編劇從頭至尾沒有變,那就只能是後期編劇腦容量不夠使了。

總之後期劇情差客觀的說確實不僅僅是刪減太多造成的,比如:愛奇藝66集,顧南衣和寧奕在馬車外吵成那樣,灩妃倒是很佛系一直乖乖在馬車裡等著兒子吵贏顧南衣來救她,確實夠淡定的。哪怕是被拍暈了,吵那麼大聲,死人都活過來了吧……馬車將被拽下山崖,顧南衣飛身過去拽住馬車(由於灩妃過於安靜,我是直至看到顧南衣飛身拽馬車才相信車裡真有灩妃),寧奕也要去拽馬車救母,這時候的鳳知微不僅不去幫忙拽馬車,而且拽寧奕袖子喊寧奕寧奕,這樣的劇情都是些啥?!

閩海開始這樣牽強的劇情比比皆是。

比如:寧奕為母自貶庶民,這在政治上太幼稚,如果寧奕的人設真是深諳權謀人性的腹黑男,即便是會為所愛之人率性也不能率性至此。

又比如:赫連錚的人設是善良並深愛鳳知微,最後所做的事情居然是用自己的命換鳳知微活在仇恨和痛苦裡。

還比如:之前那麼多人(小馬伕、小馬伕爸、珠茵、鳳皓、秋明纓、華瓊等)用命換了鳳知微的命,就在能死的都死得差不多了,這時候的寧奕已經大權在握足夠保護鳳知微,以後也無需再有人為保鳳知微而用命去換,鳳知微想的居然不是為了那些用命換她命的人好好活著(活著做更有意義的事,讓所有為她而死的人死得其所),而是去跳崖,那麼之前那些人死得不是太不值了?!如果像原著詐死是為了歸隱,在平定江山後不願再為凰權所累,我還可以理解。但是現在的結局鳳知微為了啥?!如果鳳知微的人設是獨立而有見地的甚至是能心懷天下的女性,就不會只想到死。從鳳知微自殺就格局不夠大,格局夠大的話,死都不怕還怕活著?!一個心懷天下的人就只想到一死了之?!死最簡單卻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看到有網友說是寧世徵的話擊潰了鳳知微讓她決定用知微死換寧奕生。唉……既然是權謀劇,權利的根本是什麼?權利從哪裡來?不懂這個還寫什麼權謀劇?歷代帝王為啥要命史官寫史?古代帝王幼年在天子學堂跟夫子學啥?每屆八股考的又是啥?不是我們現在學的物理化學啊!《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正所謂資治通鑑!鳳知微是誰?慷慨激昂的解答擢英卷的無雙國士能不知道自古得兵權者得天下?!跟佔了前朝公主有什麼關係嗎?!莫要說一個失勢的前朝公主了,只要大權在握,佔了兄弟老婆誰又敢說個不字?!道義是道義,權利是權利,很多時候並不劃等號,這也是為什麼帝王家亂倫的醜聞最多。開國皇帝強佔前朝妃嬪稀鬆平常,連唐太宗都幹過這事,因此丟了政權嗎?!知微死換寧奕生,著實幼稚!

諸如此類還有不少。以至於我都看到67集了,一看有文章報道大結局是鳳知微跳崖,完全沒有看最後三集的想法了。

結論是——相信我國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有水平的編劇還是有的,好好找找。一部好劇,好演員是一方面,但是好演員演一出荒誕戲,就更白瞎了好演員,不是嗎?!把功夫也用在好好琢磨琢磨劇本,別把觀眾當傻子。


學著上樹的豬


《天盛長歌》真的是滿足了我對於網文改編權謀劇的大部分幻想。上一部給我同等感受的,是《琅琊榜》作為一部大IP改編,天盛真的可以說給足了誠意,服化道真的是甩美顏劇好幾條街。對於劇本的改編,除了大女主劇視角有變化,劇裡好多細節真的是百分百還原(特別是情書那一段)。比起去年鬥破武動蠻荒記這樣的大IP改編劇,真的是很良心了。演員我覺得更加值得吹一吹,陳坤的演技,真的我一個直男都覺得帥一臉啊!眼神裡都是戲。倪妮的演技也全面上線,真的不是我認識的倪妮。裡面很多配角都是完美演技啊。然而這劇一開始竟然糊了。只是剪輯的讓人引起極度不適!不過劇情裡一大堆的線索讓我一開始根本棄不了劇。

所以《天盛長歌》這部劇還是值得看的。

因為:

來源溢美之詞前邊都說的差不多了大概就是以下幾點:

演員演技過硬,同期聲做的是業內一股清流,用詞用典基本到位,節奏明快乾練,畫面唯美。

缺點是:故事情節部分地方過於突兀,比如七皇子的出現,前邊沒有任何鋪墊。太子死後,首輔大臣立馬緊跟楚王步伐,辛子硯和顧衍原本還是太子的臣屬,沒有過度就直接倒向楚王,而且太子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居然沒有任何報復。前面還說鳳知微是無雙國士,後邊就突然腦殘。閔國公,一個外戚勢大如斯,天盛帝居然二十年沒有任何削弱它的嘗試。太子跟韶寧公主居然哭訴自己不被父皇喜歡,前邊天盛帝也沒有什麼討厭他的表現。


炸醬麵影食


一個電視劇收視率出現問題,不是從自身找問題,而是無中生有找其他莫須有的原因,結果必然是自取其辱。

8月14日由陳坤、倪妮聯合主演的《天盛長歌》在湖南衛視上映,同時在愛奇藝和芒果TV同步更新。不過與同期播放的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扶搖》等相比,它的收視率卻不盡如人意。天盛長歌由小說《凰權》改編,開拍之初就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它主要是講述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寧弈和前朝皇族遺孤鳳知微之間步步為營,“弈一局權謀天下,博一場愛恨起伏”的宮廷權謀故事。而陳坤和倪妮兩大主演加入無疑更讓人期待。畢竟,這是陳坤和倪妮闊別小熒幕多年的迴歸之作,加上投資巨大,網友表示一直想一睹兩位喜歡的明星風采。

陳坤可謂是老戲骨了,演技一直都在線。他對角色的塑造一向都很成功,無論何種角色,都能完美演繹。此劇中陳坤飾演的皇子寧弈一出場,演技就征服了很多觀眾,畢竟在娛樂圈這麼多年,演技也是日臻完善了。

另一主演倪妮是謀女郎出身,起點很高。她在《天盛長歌》的表現讓網友評論十分有靈氣,作為她電視熒幕首秀,自然也是贏得滿堂彩的預期。

有網友表示,“畫面精緻”大多數演員的“演技在線”。然而,該網友表示劇情跳躍性太大,不連貫,不緊湊,並對即將舉行下去的劇情有所期待。按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至少劇方可以對接下來的成片進行一定的調整。然而,後來劇方並沒有這樣做。

既然演員的演技在線,但自開播來評論卻不盡如意。網友吐槽整部劇用原音,演員的聲音讓整部劇聽起來略顯尷尬,分分鐘出戏。也有網友表示與原著相差較大,很多劇情都改變了。而播出兩天收視率更是慘不忍睹,0.539的收視率被吐槽不能再低了,真是讓人眼鏡大跌。

顯然,《電視劇天盛長歌》的收視率遠不及劇方預期,也被同期播出的《香蜜沉沉》《甜蜜暴擊》等電視劇遠遠超前,甚至比曾曝出抄襲黑料的《扶搖》還要低。收視率上不去,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惡意指責其他兄弟節目,這就有點不厚道了。

對於如此大的收視落差,《天盛長歌》劇方心裡估計也不好受,所以16日中午電視劇天盛長歌發佈《關於維護行業秩序,不參與數據造假的自律聲明》稱:近幾年收視率造假一直是電視行業揮之不去的噩夢,為了維護行業秩序,《天盛長歌》宣佈將不以任何形式參與收視率數據的買賣造假、點擊率數據的買賣造假。這莫名其妙的的聲明,看來是要把收視率與觀眾口碑背離的緣由歸結於行業收視率造假了,這鍋該誰來背?

此聲明一出網友也是砸開了鍋,有人說這聲明真的會招路人黑,還有拖累其他劇下水;更有網友說這聲明無意義,說收視率與觀眾期待不符合,就像在說我們考試成績跟爸媽期待不相符一樣;還有網友說這聲明一發就是在告訴全世界這劇難看了,這操作值得給滿分。

當然,一部電視劇收視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拋開電視劇本身製作粗糙原因之外,播放時間上的安排,同一播放時間段其他頻道是否有競爭性的作品,對收視率多少都會有所影響。更為關鍵的是,把能收視率的高低作為一部劇好壞的唯一標準,與其一味吐糟拉黑同行造假,不如拍出質量過硬的好劇,選擇合適的上星時間,是好劇終會被觀眾喜歡。有了一部好劇,還要搞好後期的宣發,這才是營銷時代最好的選擇。由此可見,《天盛長歌》這次發聲明吐槽收視率造假,不會迎來人氣提升,收視率提高,反而會引起觀眾的反感。





娛樂大扒卦丶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先從電影說起。

以近兩年來國產電影市場來看,國產電影要拿到好的票房比拿到好的口碑要難,商業片拍起來比藝術片要難。

君不見能夠拍出《活著》《紅高粱》的張藝謀在商業片上屢屢撲街,什麼《滿城盡帶黃金甲》,什麼《三槍》、《長城》,一部比一部辣人眼睛?而以商業片起家並一貫以商業化為榮的馮小剛(不提他跟華誼的那些事兒)卻在陳凱歌拍出《無極》和《道士》的同時拍出了《1942》和《芳華》這樣的電影。

這事兒放到電視劇市場上也一樣。

靠《大明1566》和《走向共和》封神的張黎拍個《武動乾坤》尚且有撲街之憂,那有最佳導演榮譽加身的沈嚴拍不好《天盛長歌》又有什麼不可能的?這句話聽著彆扭,所以我換一種說法,大家可能更明白些:張藝謀都能拍《三槍》,陳凱歌怎麼就不能拍《無極》呢?

這不,16號,也就是天盛長歌播出的第二天,官微就發話了:“《天盛長歌》首播兩日,豆瓣7.7分,貓眼 8.8分,均為今年國產古裝劇評分最高。新浪徽博官方發起‘你覺得《天盛長歌》好看麼?’投票,84.2%受眾表示‘非常好看,一定會繼續追’。這都反應了觀眾對本劇品質的一致認可。但這兩天的收視率卻與輿情和觀眾的共識嚴重背離。索福瑞發佈的CSM52城收視只有0.55%,僅為衛視第一名的不足40%,排名同檔第6。我們深信這不是《天盛長歌》應有的收視數據和排名。……我們莊重聲明:《天盛長歌》堅持一真到底,不論面對多麼巨大的外部壓力,將不以任何形式參與收視數據的買假造假、點擊率效據的買假造假。”

這不是心虛嗎?然而,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陳凱歌也好,張藝謀也好,到張黎,沈嚴也好,大概都沒有好好反思過自己為啥拍不好商業片。

無論是電視電影,藝術片和商業片有非常嚴格的分野,這個分野就是對觀眾的態度。想要獲得商業的成功必然要媚俗,必然要把取悅觀眾放在第一位。而藝術片則更傾向於自我的表達。這麼說吧,以前四集的內容來看,明顯可以看出導演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的搖擺和掙扎,這樣首鼠兩端的醜態怎麼可能獲得成功?

觀眾到底需要什麼?一部成功的影視劇至少應該完成一個使命:要麼吸引觀眾,要麼打動觀眾。後者比前者更難,但若能二者兼得,成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如何吸引觀眾?這就是小鮮肉大行其道的原因。讓小鮮肉為你聚攏大批的女性觀眾,流量自然就有了。粉絲們尤其是腦殘粉還能無條件地支持你,那麼口碑也隨之而來了。與此同時,特效也是製造驚奇,製造視覺幻象以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天盛長歌》有二者其一嗎?沒有。當然,你可能會反駁我,《天盛長歌》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啊,那麼既然如此,你還緊張什麼收視率呢?

當然,小鮮肉總有一天會被厭煩,特效也會讓人審美疲勞,即使沒有這些,《天盛長歌》也有成功的可能,只要他能夠打動觀眾。事實上小鮮肉和特效從來都不是一部作品品質的決定因素。

那麼打動觀眾靠什麼?靠故事,靠情感,靠二者與觀眾產生情感鏈接。

僅以前四集的表現來看,天盛長歌的故事足夠打動你嗎?人物情感能夠讓觀眾代入嗎?當你觀看的時候會沉浸其中嗎?還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快進呢?只要你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也就沒什麼好疑惑的了。

以上。


魚執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由陳坤、倪妮、趙立新、倪大紅、袁弘等主演,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的權謀大劇《天盛長歌》,已於8月14日播出2集,前兩集品質質量,這裡大概總結一下。


《天盛長歌》製作水平國產古裝劇頂級之一,絕對的電影質感。演員陣容強大,表演沒有問題也頗為精彩,目前最值得觀望的大概是故事劇情,前兩集線索較亂,埋線埋坑較多,轉折和細節有些瑕疵。


本貼大概寫一下《天盛長歌》的優點。

《天盛長歌》優點之一,本劇製作非常的過硬,絕對電影級別的影像畫質


《天盛長歌》不管宣稱投資多少億,絕對實打實把錢花到製作上面了,肯定沒有虛假宣傳,製作技術包括的攝影、美術、審美、剪輯、配樂、服化道、特效技術等等。


《天盛長歌》單論攝影一條,無論是航拍的外景,再到恢弘大氣的皇宮,富麗堂皇的內室。服化道上人物的服裝,表現出了中國古代皇家貴族該有的大氣華麗,不管它符合不符合歷史。

《天盛長歌》雖是架空劇,其大致背景還是放在唐朝。其它回答說過的妝容,造型,不管是皇家貴族,再到大臣臣子,和服裝店與煙花巷柳之地,比如皇宮選到《妖貓傳》的襄陽唐城,可謂非常的明顯了。


《天盛長歌》另外一大好評,便是演員陣容上面了。陳坤的顏值實在太能打了,還記得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時,趙又廷的男主角夜華後面被炒為整容般的演技。但趙又廷黑長直披頭散髮的造型,確實很不好看。

陳坤在《天盛長歌》前兩集有幾個造型,其中黑長直披頭散髮的造型出現的時間很長,但陳坤完美駕馭住了。顯得既陰柔又腹黑,既癲狂和委屈,自然不用提演技也是過關的,顏值沒得說。


女主角倪妮很多人開始並不看好,但從前兩集播出的正片來看,倪妮無論是長相氣質,臺詞演技,都沒有任何問題,應該經期盼的要高出不少,該活潑時活潑,該嚴肅時嚴肅,確實是實力派青年女演員。

其它演員如倪大紅,趙立新,海一天,客串的劉敏濤,梅婷這些都不用多提了,老一輩實力派演技非常過關。《天盛長歌》還有一個巨大優點,便是本劇非但製作過關,電影級別畫持,全都是現場收音,沒有啟用配音。


演員實力過硬,原音出演,增加了真實性。老演員不提,連前兩集出現的少年寧弈,這個小演員選得都相當不錯,反正在演員這塊,《天盛長歌》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非常的過關。

最後,《天盛長歌》光是頂級的製作,再到演員表現,便值得一看。前兩集的故事劇情,確實有著一些細節的問題。但本劇是權謀劇,也沒排除是鋪墊,只播出兩集,這裡便不再多寫,將在下貼寫明。


更多關於《天盛長歌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天盛長歌》絕對是值得五星好評的良心劇集。

其實最開始對這部劇沒有任何瞭解,只是衝著陳坤和倪妮主演來看,到後來非常真情實感地追劇,沒有更新就看紀錄片和二刷。除了電視劇本身,還很關心觀眾對《天盛長歌》的評價。個人是非常喜歡這部電視劇的,但有看到一些不太公正的評價,蠻氣憤的。那就從我自己的角度,說說這部劇吧。以下均為個人觀點。


1. 劇情

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故事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內核。沒有看過原著,單就一部權謀劇來說,劇情的推進與節奏是合理的,邏輯上的硬傷也很少(除了閔海這一部分顯得過於潦草,等會兒單說)。

比如前兩集,從楚王出宗正寺,到血浮屠重出水面,要交代的劇情很多。其中的邏輯處理得挺好,通過現在的時間線與閃回回憶穿插,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得很清楚,不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楚王出宗正寺後

陛下賜婚於楚王

血浮屠重出水面

有觀眾覺得前幾集劇情拖沓,個人認為這些評價是不太合理的,也許因為臺詞不是白話和臺詞節奏比較慢,才給觀眾一種拖沓的印象。

閔海的故事,是已播出的四十幾集中bug比較大的部分,也是很多即使真愛粉也吐槽的部分。這幾集特別趕,邏輯上也不是很順暢,導致我有些跟不上節奏,不知道這鍋該剪輯師背還是編劇背。常遠,作為常氏的大boss,連陛下想除掉他都要謹慎行事,怎麼說也值得楚王與其鬥智鬥勇個幾集吧。結果,被自己兒子如此草率地給了結了??至於常老二,感覺就是個實力匹配不上野心的青銅玩家,被楚王玩死應該是分分鐘的事。

插句題外話。等更的日子好奇瞄了幾眼小說的開頭幾章,確實跟電視劇相差很大,作為劇粉反而有點不能接受原著劇情了...所以能理解原著粉對劇版的不滿啊。改編小說本來也很難達到書粉的期望,更何況這是大改呢。

2. 演員

必須說一句,真的是神仙選角。

坤哥真的特別適合演具有雙面性格的角色。剛出宗正寺不久在父皇及眾皇子面前的裝瘋賣傻,和知微初見時的少年氣,報仇雪恨和清理奸臣的狠勁決絕,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正氣,這些不同的狀態,都不需要他念臺詞,單是從眼神裡就能分辨出來。有看到因為坤哥演技太差打一星的,真的是尬黑!!!!

楚王宴請眾皇子

與知微在蘭香院初識

欲借陳紹案扳倒常氏

殺常忠義

我真的特別喜歡楚王殺常家老大這一段!!大快人心!就是看不慣常忠義得瑟!

倪妮自身的氣質,我覺得也非常適合演這種兼具男性英氣和女性溫柔的角色(之前覺得她演匆匆那年的方茴就特別違和)。鳳知微這個人物在一步步地成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狀態及性格,倪妮詮釋得很好。

還有很佩服的一點是,倪妮在片場對戲竟然是不拿臺本的...她那麼重的戲份,再加上有些都是大段拗口的臺詞,能做到這點,真的能感受出她的敬業。

其他演員,如倪大紅、趙立新等老戲骨,扮演皇子們的一眾青年演員,楚王跟知微身邊的侍從們,都把人物塑造的很好。甚至連一些配角,都在配合主演的表演做出反應,不會讓觀眾感覺到出戏。從紀錄片中的訪談,和最後的成片都可以感受到,所有演員都對自己飾演的角色有深刻理解和揣摩的。他們塑造出的人物讓我相信,如果歷史上真的存在這些人物,那一定就是他們這樣的。

(截圖好累...還有很多喜歡的人物就不放了)

3. 美術與服裝

作為門外漢,單純覺得服裝設計由張叔平坐鎮,就已經有品質保證了。從劇中的服裝呈現出的效果來看,真的每一件都非常精緻。個人更喜歡男裝的設計一點,衣服上的圖紋真是好看。對服裝的歷史借鑑跟風格沒有什麼研究,所以這一段也說不了太多啊,直接上圖吧。

佈景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分。佈景除了本身精美,同時也是在為人物的塑造服務的。太子的東宮跟楚王府截然不同的佈景風格,就能看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東宮金碧輝煌,整體是很張揚的;而楚王府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沉穩,更適合楚王內斂的性格。特別喜歡承明殿的佈景,黑金配色顯得非常大氣莊嚴。

東宮

楚王府

承明殿

這部劇的優點還有很多很多,我作為一個寫作很差的普通觀眾無法將其全部表達出來。對這部劇的喜愛,除了因為劇集質量本身就足夠好,還因為被製作團隊的誠心所感動,整個劇組表現出來的專業及嚴謹認真的態度,是在現今浮躁的影視行業難得一見的。正因為這些,在看到電視劇收視率不佳,和遭到許多惡評時,而感到忿忿不平。這也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宣傳不到位。現在的觀眾更多的是被動選擇,需要推一把。比較複雜的劇情再加上臺詞拗口,想吸引到喜歡通過電視觀看的受眾還挺難的。

最後要說一句,或許這部劇稱不上完美,也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但這樣一個對待每個細節都非常較真的劇組,絕對是這個影視快消費時代中難能可貴的典範。因此,我不能容忍那些因為不喜歡某個主演,或者才看了一兩集就給此劇打一星差評的人肆意抹黑《天盛長歌》。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對劇組誠意之作的踐踏。如果這些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得到了不該有甚至無理的差評尬黑,那以後還有人去用心創作高質量的劇集嗎?在紀錄片中,導演說到製作這部劇的兩大目標:求新和求真,我覺得他們做到了。


調皮是認真的


2018年最令觀眾期待的兩部古裝劇,一部是一跳再跳、至今難以一見的《如懿傳》;一部則是這部《天盛長歌》。

那麼,終於開播的《天盛長歌》,是今年目前為止最精良的古裝劇嗎?

自問自答一下,目前看了前兩集,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是的。

男主角寧弈(陳坤飾),心思縝密、韜光養晦,以求報仇。女主角鳳知微(倪妮飾),大成遺孤、剛強善謀、身世複雜。兩人相遇相知,共同陷入進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

之前看《天盛長歌》(當時還叫《凰權·弈天下》)的劇照和新聞的時候,第一感受就是製作的精良。而當正式播出後,它依然沒有令人失望。

雖然,首播的成績並不夠亮眼,甚至遭受到一些“節奏慢”的吐槽,但我相信,它之後一定會逆襲。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它敘事的節奏並不慢。或者換個詞說,暗流湧動。

這個講述當朝皇子寧弈和前朝皇族遺孤鳳知微之間,步步為營的故事,並沒有虛浮於表面,而是在好好地經營構建、精細布局。

現在的“熱搜審美”,可能的確更容易傾向於《延禧攻略》這樣快節奏的劇集。反派角色犯錯可以當即(或下集中)就受到報應、魏瓔珞只要出招就能一擊制敵申領盒飯。如果不抱著批判的眼光看,那麼這樣的“爽”,的確是好看解壓的。

但不夠“爽”,也並不能構成嫌棄《天盛長歌》“劇情發展緩慢”的理由。甚至於,我還覺得這部劇的節奏有點快了。

這部劇依舊有著皇族權力鬥爭與愛恨交織的宏大敘事作為包裝。

第一集的前幾分鐘,它就把改朝換代的前史背景托出,展現了太子和楚王寧弈不同的性格特徵,還把寧弈入獄八年如今大赦出獄的事情說了——

大成末年,寧世徵起兵造反。負責大成皇室安全的秘密組織血浮屠帶著剛出生的大成遺孤逃亡,寧世徵派長子寧川和六子寧弈前去追捕。由於寧川的急功近利,血浮屠首領顧衡抱著九皇子跳崖,寧弈被顧衡的炸藥炸傷,昏迷不醒。寧川獨攬軍功,被寧世徵封為太子。

寧弈醒後發現物是人非,母妃蒙冤死去,只有三哥寧喬對他關懷如故。但沒過多久,寧喬就被寧川陷害為謀逆,含冤而死,寧弈遭到牽連,被關入宗正寺的大牢之中,一關就是八年。

接著,各路人馬的結盟和算盤被一個個勾勒出來。

寧世徵想利用寧弈出獄,壓制太子一派過於龐大的勢力,“用這顆釘子來敲打眾人”。奈何寧弈入獄多年,無權無勢,只能賜婚秋家護佑。而寧弈,為了明哲保身、韜光養晦,只能反覆在朝堂和太子面前裝瘋賣傻,在暗中等待時機。

朝中重臣秋尚奇,為了不攤上這趟渾水,把外甥女鳳知微“狸貓換女”,獻給寧弈,以求在勢力鬥爭中得以兩全。

局勢複雜、人心難解。

講真,首集的這個劇情信息容量已經非常龐大了,如果按照正劇的拍法,足以拍上個兩三集了。我也是反覆看了兩遍才捋順,真的不知道那麼多人齊刷刷地刷“慢”、“無意義情節”,是什麼情況...

其次,這部劇的服、化、道的水平,的確相當驚豔出色。整部劇的製作,就是擺在這,令人無法忽視。

《天盛長歌》的取景地在襄陽唐城(《妖貓傳》)等地,場景設計恢弘、瑰麗,所呈現出的畫面質感非常大氣。

即便是虛構王朝的時空背景,但《天盛長歌》的美術設計還是非常鮮明地偏向於漢唐風格,且有大量的還原。雅緻的佈景,精緻的道具與衣裝,繁複而綺幻。

首集裡,楚王寧弈回宮的一場戲,和《妖貓傳》裡空海坐車進宮的一段,是同個地方——朱雀大街(後面是朱雀門)。第一次看時,就感慨於這段長街所投射出的長安繁華,場面十分宏大,如今再次得以一見。

劇照中也有一張男裝的倪妮立於朱雀大街前的場景。斗拱設計和柱式設計都清晰可見。

再看楚王府的美術設計。其色調以黑金色為主,大量鎏金器具和雕花紋樣的透視窗,暗色的風格穩住了窮奢極妍的擺設。對稱的規整佈局則暗合了人物隱忍低調的性格特徵,與陳坤個人的氣質也十分契合。(這張里長發坤哥的造型,實在是太美了...)

最後,談談主角的人設變化和對後續情節展望。

《凰權》本是一部“大女主”的路子寫的宮鬥小說。鳳知微開頭就是殺伐決斷的性格,一路開掛。而《天盛長歌》則顯然扭轉了這種稍顯俗套的人物設置。陳坤飾演的寧弈和倪妮飾演的鳳知微,棋逢對手,視角、戲份相當。

寧弈,天盛王朝六皇子,自幼捲入權力鬥爭之中,處處遭受陷害,如今出獄便只能隱忍剋制,籌謀生機。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善於利用人心,並非俗套的正面人物,反有股邪魅之氣。第二集中,鳳知微在楚王府中懵懂落水,他便利用此事,讓三位皇子之間互生嫌隙。

鳳知微,自幼就懂得以謀略求生存、獨立自主,在這部劇中能力不再那麼強悍,人物形象更為寫實。之後,她將女扮男裝出仕拜將,走向官途,而這與寧弈的宮鬥之路相似,是一段佈滿生死的險路。

在開篇中,還令人驚喜的,是老戲骨趙立新演繹的“臥底”辛子硯。前前後後的幾場戲都演的非常飽滿。他是青溟書院院首,在前兩集中就連用兩計,取得太子的信任。之後會在朝堂紛爭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繼續暗中輔佐寧弈。

回到開頭的那個設問。雖然才播出了兩集,《天盛長歌》就幾乎鎖定了“今年目前為止最精良古裝劇”的名號,而一切關於身份與鬥爭的謎團,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