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蓑笠哥不止一次在群裡面聽到有釣友說:誰退了,水面面積小了,相對的魚兒密度就大了,這樣就好釣魚了(就是漁獲多的意思)。蓑笠哥發現,大部分的釣友都持有此觀點,尤其是新手釣魚人居多。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水庫釣魚

這些釣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漲水釣魚,走水釣蝦的諺語。而且這樣認為的釣魚人大多是城市裡面的釣魚居多。到底這個觀點正確與否呢?不用說肯定是錯的!這也難怪這些釣友會如此認為,因為決定漁獲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密度。

但是事無絕對,實際情況就是漲水的時候很好釣魚,而退水的時候是很難釣魚的。這其中的原因,接下來看看蓑笠哥給你分析分析,你就能明白其中緣由了。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水庫釣魚

在自然水庫江河湖泊中,魚兒能得到豐盛的食物機會除了水裡面的各種節肢動物、微生物、水草之外,最大的食物來源就是陸地了。漲水的時候,水位會遠遠高過之前的河岸,這個時候原先河岸上的各種昆蟲的洞穴、蚯蚓、水草等等都會被淹沒。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食物來源,數千萬年進化的魚兒們深諳此道,以至於寫進了基因裡,它們一定不會錯過這次漲水帶來的饕餮大餐,此時不抓住機會大快朵頤更待何時?

其次就是水位上漲的根本原因就是頗豐的降雨量,雨水會把陸地上的植物種子、昆蟲、動物屍體、有機碎屑等等統統沖積進江河湖泊,這是比淹沒河岸更為豐盛、更為持久的食物來源。雖然這些好東西都進了湖泊,但是衝不遠,除了漂浮的碎屑其他大多在入水口附近沉積。所以魚兒在水庫中間吃不到,只能到岸邊來覓食。

如果你仔細留意你就會發現:雨季的魚兒更為活躍,也更肥力氣更大,用我們釣魚人的話來說就是:這魚很漂亮!基於食物的原因,漲水的時候要比退水的時候岸邊更吸引魚兒。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水庫釣魚

那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繁殖了。雨季正是魚兒繁殖的旺季,為了更好的繁殖需要找到適合繁殖的“伊甸園”,很明顯深水區不符合繁殖的要求:缺氧、溫度低、沒有保護屏障。漲水後,各個灘塗和新淹沒的農田、禾科草區都是魚兒非常理想的繁殖地。各路魚兒會蜂擁而至,這個時候根本不愁吃口,繁殖期魚兒吃口是很猛的,當然要除開產卵的那幾天。

綜上所述,我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為何漲水好釣魚。那麼至於走水不好釣魚又從何說起呢?好像也沒有一些不利的因素,而且有利的因素更多一些:密度大了?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退水的水庫庫

我們還是要從魚兒的天性說起,退水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水庫或者湖泊裡面都會一些水坑,乃至大一些的池塘等等;小時候這些水坑是蓑笠哥最愛的地方之一。裡面會有很多魚沒有來得及跟隨大水面一起走,我們可以在裡面肆意的捕捉。根據進化論的理論,這些魚顯然不具有接下來繁殖的潛力,就算我們不捕獲,其他的水鳥等等也會捕獲,大的會枯死。聰明的魚兒都隨著水一起退走了,數千萬年的進化,告訴這些魚兒:退水的時候別在岸邊,會有擱淺的風險!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有經驗的老魚或者聰明的魚兒都會提前退到比較深的地方。所以,退水的時候很難看到大魚在岸邊遊弋,也就造成了我們很難在退水的時候釣到魚。沒錯,魚的密度可能會大一些,但是這個密度實在水庫中間,我們鞭長莫及的地方。

況且這個密度也是相對而言,現在絕大部分的水庫都是人工水庫,河岸陡峭,退幾米水,十幾米水根本影響不了湖泊的整個面積多少。就算整體減少了一半,對於自然水域那麼大的面積也是沒有什麼作用。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這種水庫退水密度沒有影響

記得蓑笠哥小時候有一次家門口一個大水庫(3億立方米蓄水量)遇到“大天干”,到有記憶起僅有的一次,那次水面至少縮水了大約五分之四。每天在岸邊都能撿到很多死魚(一個上市公司承保做養殖用的,密度很大),米級翹嘴隨處可見,十幾斤的桂花爛在湖邊。帶幾包鹽(我家在湖泊腰上,退水了要走很遠去湖面,大熱天回來都臭了)去撿半死不活的魚可以撿到你累死。但是你去釣,一定會釣不到!這密度夠大了吧?用鉤子掛的還靠譜一些!釣就算了!

願你們大鯽大鯉!在造物主所賜的世界裡常享爆護之樂!如果你喜歡蓑笠哥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哦!

退水魚兒密度大好釣魚?論漲水退水對魚口的影響

漁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