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那些年生產隊裡的故事(之一)

我要和大家講的故事,是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這些故事是本人親自參與或目睹的,下面就聽我的故事吧。

那些年生產隊裡的故事(之一)

圖中姑娘的裝飾,就是我們瑤族(廣西賀州地區平頭瑤)的平常穿著,瑤族支系繁多,我的家鄉就屬平頭瑤地區。

上次我跟大家介紹了我的家鄉龍坪村,當時為什麼叫做村而不叫(朗——瑤族語言,下同)呢?因為我們村有7個村民小組,這些自然村可以講就叫做(朗),我們原來的大隊現在叫做村,村裡有黨支部,有支部書記,行政上有村長,不能把村長叫做(朗)長,這樣別人會笑我的。

上次講的故事,如果大家是講(優語)的基本上都聽懂了,有的提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說(優語)講得不正,漢化了,我感覺的確有,因為離梧州近,離八步也不遠,出去的(勉)又特別多等因素,在這特別感謝這些聽我講故事的(勉)(尤其是“老奉”,我要多向您學習)。

上次講我們村很漂亮。今天我還要講一點就是我們那裡後生(勉)早時出外面工作也有很多人,有的在政府部門做公務員,做幹部做得大的做到廳級幹部,還有到處級鄉科級的,還有的小時入工廠當工人,現在做到廠長,高級工程師,還有在衛生,工商,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都有人。還有最多的是做人民教師的,有在縣上,其他鄉的,還有就是在我們村小學做教師。

所以希望現在還在讀書的後輩們繼續努力讀書,為我們(優勉)爭光。今天我再和大家講講我小時候生產隊裡的事,慢慢想可能還記得一些。

大概是在我小時候,村裡是實行集體所有制管理,不管是上工下工都是生產隊統一安排。記得那個時候一年選一次生產隊長,好像沒有副隊長,記不太清楚了。生產隊有隊長,會計,出納。會計出納是有,但那時的錢很少,還沒有現在一個在外面工作的人一個月的工資多。那時一個工分少的幾分,多點的幾角錢,都很困難。

生產隊長主要是安排(朗)裡工作,安排社員做工,那時做工非常熱鬧,(勉長端)的工分最高10分,(勉朵)的工分7,8分,十幾歲的學生也是最高6,7分。

記得我讀初中時放假回家參加過鋤田埂草,田頭草和鋤圳的泥草的勞動。那時候長得小也沒什麼力氣,連(勉朵)都笑話我。現在想起來還真有意思。那時候集體出工,十多點鐘出去,個個自己帶著午飯,午飯是用巴焦葉包的,菜有茄子辣椒豆角,放在飯中間,做工到一兩點鐘才吃,天熱時飯都有點餿了,現在想起那時肚子也餓了,還是挺好吃的。現在的人感受不到那種味道。

還講一個故事,就是我小的時候,生產隊種好多木薯,集體出工去挖,然後挑回來,好像那個時候都是挑回我們的家放,那時我們家是四(山),大廳好高的,也蠻寬,木薯倒滿整個大廳,挑完回來後,(朗)裡的會計出納就開始算。

那個時候我們小也不知道,他們是按勞動力分,還是按人口分,反正算好一戶的就稱一戶的,稱夠了這戶(勉)就擔回家了。一直算到最後面一戶時,夜已經好深了,可能有十點多了,想想那個時候的農民真是太辛苦了。

木薯分到戶後,就是趁著皮還溼就趕快把外面那層皮去掉。去木薯皮我們家編有一個又大又高的籃筐,可能有一米三,四這樣,中間插入一根大竹子,一邊一個人開始抖動去木薯皮,好了就倒到大廳的一個角,老人和小孩孑就開始刮那種未脫的皮,刮木薯皮做得很晚,眼睛都困完……

還有就是木薯是怎麼種的呢,晚輩人可能不太曉得,那就是挖木薯前砍下木薯杆,梱成梱,在地頭邊挖個坑,把木薯杆放下去,蓋上一層草,再加泥巴踩緊,不給水和霜進去,霜水進去它也會爛的。到第二年開春可以種木薯時,就挖出來,砍成一節一節的,把地平整好就種下去。中間管理就是鋤草就行了,不用加什麼肥料之類的。

那陣子木薯種得好多,因為人可以吃,也可以餵豬餵雞,還可以打成粉,所以年年豐收。我們(朗)種的是紅的木薯,不像現在城裡賣的白木薯,這種白木薯,買回來煮熟就可以吃了,但紅木薯不能馬上吃,如果吃了會中毒,會吐,頭暈等。

所以紅木薯煮好後,我們把它裝進籃子裡,拿到流動水裡泡兩天,過後就取回家,削成小塊放些辣椒一起炒很好吃。這些現在的人沒法去體驗。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