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如果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又可以激發味蕾的快感,那麼麻辣小龍蝦燒烤火鍋這些傳統飲食都可以輕鬆解決我們的需求。

想要更進一步,吃上一碗食神的“黯然銷魂飯”,找到或悲或喜的回憶,那麼可能要走街串巷,費一番功夫……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如果再想更進一步,吃到肉體和靈魂分離,淨化靈魂的“中華小當家”料理,那麼你可能只有在世界米其林星級餐廳中尋找了……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近日,法國名廚喬爾 ·盧布松胰腺癌

在瑞士去世,享年73歲。結束了他在美食界傳奇的一生,盧布松一生共摘得32顆米其林星,是全球擁有米其林星最多的廚師。

要知道,一家餐廳能夠在眾多同類型餐廳中脫穎而出,獲得米其林星已經是十分不易的,一旦上榜意味著進入了全球頂級餐飲的行列。

而喬爾 ·盧布松所開設的餐廳總共獲得了32顆星星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怪不得,喬爾 ·盧布松在1990年被米其林的競爭對手“Gault-Millau指南”評為“世紀廚師”

這位“世紀名廚”用天生異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盧布松的父親是建築工人,母親則是清潔工,看似家族裡也並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但他對“做飯”的愛卻是傳承自他的母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市面上都是賣一些塊頭很大的麵包,大面包可以儲存好幾個星期,因為一般人不會每天都上街買麵包。

“母親會把麵包抱在胸前,根據基督教的做法,在麵包前劃上十字,然後切片,再用滿滿的愛拿給我們。”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感同身受,做飯這件普通人看似都會做的事情,對他來說是非常神聖的,是“傳遞愛”的過程。

每當有新員工加入到他的團隊,他總會問:“今天如果是你的父母來到店裡,或者是你的好朋友、女朋友來到店裡,你會做這樣的料理給他們嗎?”

在他的世界裡,美食就是傳遞愛的工具,如果給不喜歡的人做飯,是沒有辦法做出好的料理。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經典蟹肉魚子醬塔佐龍蝦凍及椰菜泥)

喬爾 ·盧布松15歲就開始立志成為一名廚師,36歲的他開設了第一家自己的餐廳,僅三年後便奪得了三星殊榮,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三星主廚。更被法國媒體稱為“法國料理之神”

生前不僅精通法式料理,對西班牙日本料理也有很深的研究。

他在56歲退休時坦言,自己壓力很大,想要過自己的生活。但沒有人相信他所說的話,在閉店7年後,他果然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在法國開啟了一家簡約主義餐廳。這家餐廳打破了高檔餐廳的用餐模式,營造出一種輕鬆舒適的用餐氛圍。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喬爾 ·盧布松在上海開的分店)

但不幸的是,一年前他就飽受胰腺癌的困擾,即使每天控制飲食與病魔做鬥爭,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大概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喬爾 ·盧布松並沒有大肆宣揚自己的病情,而是悄悄將自己的餐廳賣給投資基金,並且陸續推遲或者取消新店的開業。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眾所周知,“米其林”餐廳由一群專業嚴苛的評審進行評判。從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也不光是對餐廳服務和美食的評價,更是對一個廚師的殊榮。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旦被選入米其林餐廳,對一個廚師來說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今年年初,法國知名米其林廚師維奧利耶在家中自殺。實際上,2007年、2013年都發生過轟動法國的米其林餐廳廚師長自殺事件。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維奧利耶生前照片)

據統計,13%的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廚師長有

吸食毒品的情況,27%的人有酗酒的問題。

難道手拿百萬年薪的總廚,也有邁不過去的砍兒嗎?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這就要從米其林餐廳評選說起了……

米其林的星級品鑑分為三級:一顆星代表“值得去”的餐廳,在同類餐廳中非常優秀;兩顆星代表是“值得繞遠路”去的餐廳,廚藝非常高明;三顆星代表“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專門去的餐廳,其美食令人難以忘懷。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但對一個餐廳來說,風光無限也抵不過巨大的壓力。星級的評選異常嚴格,你根本不知道評審員哪一天會來,在這一年裡,每一天端出去的每盤菜都有可能被評審吃到。

只要稍有疏忽,餐廳就要面臨被降級的風險

可想而知,喬爾 ·盧布松的餐廳能獲得32顆星星是有多麼的不易,光是獲得一顆星恐怕都是很多餐廳難以企及的。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即使無法享用到“米其林”美味,也可以在琳琅滿目的餐廳中選擇自己的最愛。

可是,當我們重回祖先茹毛飲血的生存處境時,恐怕一塊“炭烤”牛肉都是閃電過後,上天對人類的恩賜。

記錄片《偉大的一餐》講述過一個面朝印度洋,名叫“拉馬萊拉”的村落,他們交通不便,像是隱匿在深山中的古老文明。

他們所有的食物和日常用品,皆來自大海的饋贈——鯨魚。魚肉可以食用,魚油可以變賣,魚骨可以拿來當作器皿。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對於整個村莊的所有家庭來說,捕鯨是打從一出生就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為了一日三餐,更為了活下去,他們每天都會觀察氣候風向、海面的變化。

6、7歲的小孩,每天也都要在海邊的懸崖上,不停的練習跳水叉魚,這也是他們童年所有的快樂。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但並不是在一年當中任何一天都會有鯨魚出現,拉馬萊拉原住民擔心的說到:“自從今年4月見到一頭鯨魚之後,一直到7月都沒有發現鯨魚的任何蹤跡。”

缺少其他生存技能的漁民,如果再沒有鯨魚群出現,他們可能會被餓死。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每一次漁民出海,都像是

《老人與海》中風燭殘年的桑迪亞戈一樣,拼盡全力,生死一搏。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跨越生死的一餐不同,“米其林”餐廳的主廚更像是一個“職人”,鑽研投身到一件事中,美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飽腹的食物,而是

藝術創造的更多可能。

如果說畫作、音樂是對視覺和聽覺的藝術,那麼美食就是對味蕾的藝術了!

東京銀座的地下室中,有一個被米其林評為三星壽司店,店鋪門臉很小,僅僅容得下10位顧客。這家店只賣壽司,其他的食物一律不做,用餐顧客需著正裝,在30分鐘的時間內吃完20貫壽司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位於銀座下方的壽司店)

這聽起來好像考試一樣,怎麼這麼嚴格呢?

如果你要是瞭解店主小野二郎,這點要求對顧客來說根本不算嚴格,他對自己才是真正的嚴格。

做壽司的案板上隨時都是一塵不染,所有幫廚的袖口潔白如新,就連小野二郎的眼鏡每次都要擦拭鋥亮。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小野二郎和他的大兒子)

壽司所用的米來說,都是由合作多年的米鋪老闆親自送上門,這個米只賣給小野二郎,米鋪老闆說:“這個米只有他才會做,給其他人就浪費了。”而做米也沒有特別的方法,只是非常的耗時費神。

每天小野二郎的大兒子會到市場上選購當天要用的食材,他說:“日本本土好的金槍魚越來越少了,很多時候光了一早上也買不到很好的魚,所以店裡的菜譜這幾年一直在減少,因為我們不能把不合格的食物拿給客人。”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日本美食評論家曾多次光顧小野二郎的店,他說:“二郎的壽司好像有人的體溫,能夠感受到他的溫暖,而且每次吃到的壽司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其實,看《壽司之神》之前會期望看到一種驚為天人的神蹟,但是他們最後都失望了。

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平凡人,尤其是我看到小野二郎的大兒子在走道上用炭火在烤紫菜的時候,我突然間覺得所謂的神乎其技無外乎就是:發自內心地堅守一門基本技藝,如此而已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周星馳在電影《食神》中曾說:“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怪不得在外漂泊那麼長時間,吃多了那麼多飯店,還是覺得媽媽做的飯最好吃,有一種記憶中的快樂。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無論是

喬爾 ·盧布松還是小野二郎,對他們來說“美食”就是傳遞內心的感動,使人幸福。

就像是《料理鼠王》中那個尖酸刻薄的巴黎美食評論員所說的一樣:

擁有32顆米其林星的廚師去世了,美食到了極致也可以成為藝術!

(《料理鼠王》中的評論員科博先生)

“就很多方面而言,評論家的工作很輕鬆,可我們評論家必須要面對一個難堪的事實,以價值而言,被評論家批評為平庸之物的同時,我們的評論也許比他更為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