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國人對孔聖人的偏見到底有多大?

KK夜枚廝


很多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一無所知,張嘴就罵。甚至栽贓嫁禍,惡意詆譭。



一、詆譭孔子愚民。

孔子興辦教育的目的是啟民智,立民德。孔子謂之:君子以振民育德。

孔子又曰: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能像器物一樣,只有專業技能,而沒有靈魂。應當即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有靈魂。

辱罵孔子者,把法家的愚民思想,轉嫁到孔子身上。

二、說孔子把人民關進牢籠。

其實恰恰相反。儒家是以禮法把國君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今日謂之——憲政。

國君與遠嫁別國的女兒見上一面,都要被儒家批判——非禮也,國君非民事不舉。

三、說孔子幫君主馴服人民。

馴服奴才的是法家。前文有言,儒家是馴服君主。

法家是通過刑罰、陰謀詭計和愚民三大手段。幫君主馴服臣民。

韓非認為,大臣行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寡聞從令。

而儒家的觀點恰恰相反,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孔子謂之:湯武誅革命。(革命一詞,最早由孔子提出)

三、人們普遍認為,儒家和孔子反對法治。

其實恰恰相反。

法家主張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法,寧枉勿縱,夷租連坐。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明代的詔獄制度,就是法家思想的完美實踐)

孔子主張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法家才是法治的頭號死敵。孔子則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楊朱學派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問的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是不是有一些國人對孔子,對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偏見?

回答是肯定的。

要問偏見有多大?

回答是非常大。

一部分國人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千百年來奴性思想的根源禍首,是中國近代走向沒落地步的罪魁禍首。

現代,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人骨子裡有奴性,總是逆來順受,進而肯定中國的近現代歷史都是不光彩的,而要怪就怪孔子的儒家思想,他們甚至稱呼為孔子為“孔二狗”。

其實關於所謂的中國人“奴性”這一點,我一直都有所困惑。

我們中國人確實是世界上比較能吃苦耐勞的一個民族,但是這在我看來是一種美德。

近代中國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那個時代的中國受盡了列強的欺凌和蹂躪,中國人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中國人選擇了忍受,甚至賣國求榮,這是令人所不齒的。

但就此就能說明中國人具有奴性嗎?在這個過程中不也有很多人站出來反抗了嗎?我們的新中國不也是從鬥爭中建立的嗎?如果沒有人反抗,我們現在還將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呻吟,我們又何來的新世界新社會。

這部分人否定儒家的一切思想,否定孔子的一切人格。

但我認為看待一種思想,一個人物,都不能這麼的片面。

儒家思想確實有封建落後的一部分,但也有積極有益的一部分。儒家告訴我們什麼是“仁義禮智信”,告訴我們基本的道德準則,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沒有這些基本準則,人將寸步難行。

儒家思想早就融入了中國文化,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骨子裡,形成了我們中國人獨特的個性和禮儀,這些都是無法否定的。

與全盤否定相對的一類人是全面認定,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家思想。他們認為孔子是聖人,是不可有任何議論的,所有的議論都是非議和侵犯;同樣的,他們認為儒家思想也是經典到神聖不可侵犯地步。

這兩類人,一類把儒學踩在腳下碾的稀巴爛,一類把儒學捧上天高不可攀。

我認為這兩類人都不可取,都不是對待孔子和儒學的正確之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同樣不會有完美的思想和完美的人。對於經典的事物,要學會客觀的對待,吸取其中的精華,也正視其中的糟粕。

要學會客觀公正全面的去評價孔子和儒學思想。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孔子的儒家思想,能教會你怎樣做一個虛偽仁愛的奴隸。 因此,他才被統治集團奉為“聖人”,在中國幾千年漫長曆史上有無數次朝代更替,如果祖先們真能夠“克己復禮”,魯國應該延續至今。事實上,“造反”者在“造反”之初從來就不遵守“禮制”(否則就不造反了)。造反一旦奪取政權,他們就開始尊孔弘儒。歷朝歷代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尤其是清王朝尊孔弘儒之風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盛行。清朝以滿人為統治主體。其實,滿人有滿人自己的文化,為了以漢抑漢,教化臣民,入住中原後即大興土木,修廟善祠。這樣做的效果是大清帝國在中原維繫了296年。

這些年,國內不時會有人感嘆,民國出大師。梁啟超、錢穆、胡適、蔡元培、梁漱溟等等都是民國時期的文化大師。可是,我們應該注意,他們都出生在清末民初年間,在他們尚為學子時,大都親歷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最猛烈一場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這場運動的主題是反帝反封建,同時胡適提出了具有新思想的口號 ——“打倒孔家店”!

由此可見,民國時期的大師們之所以能成為大師,這跟那場新文化運動是密不可分的。 “五.四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的傳統文化,既孔子的儒家學說。從而使他們那一代學生從精神上擺脫了封建文化的枷鎖。也可以說,如果沒有“五.四”運動,也就不會有胡適、蔡元培等等一大批文化的大師。所以說,孔老二的儒家思想和學說,就是統治集團用來奴化人民的工具。這絕不是偏見。


石松34913


對孔聖人的偏見?哪就說點對孔聖人的“正見”,最權威的“正見”吧。

第一,孔子是什麼聖人?

聖人,有四種。伯夷,聖之清者(聖人中最清高的);伊尹,聖之任者(聖人中最負責的);柳下惠,聖之和者(聖人中隨和的);孔子,聖之時者(聖人中最識時務的)。

PS:孔子是和伯夷、伊尹、柳下惠排列在一起,同檔次的聖人。至於這四個人誰最聖賢,看評價,網友們自己猜測吧。


第二,最識時務是什麼意思?

有四句解讀。”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

啥意思呢?就是該離開就離開,走的快快的;該待著就待著,呆的長長的;該隱居就隱居,絕不貪圖名利;該做官就做官,也不自命清高。

PS:有這個最權威的評價擺在這裡。誰要說說孔子是堅韌不拔的,是有信念有堅持的,是認準目標就堅定不移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等等,都是胡說八道。


第三,孔子自評

子曰:”吾猶人也“。意思是:我也是個人,與別人沒什麼兩樣。

PS:孔子自評是人,是實話、還是自謙,不敢猜測。網友們自己體會吧。


第四,造聖運動

孔子有生之年遭遇蠻悲慘的,跟聖人完全不沾邊。孔子所以成為聖人,最關鍵的環節就是“造聖運動”,而子貢就是這個“造聖運動”的領導者+第一干將。

太宰問子貢為什麼孔子多能。子貢說”天縱之將聖“。然而孔子卻不以為然。”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我的童年很苦的、很卑賤的,所以會敢許多髒活、累活、苦活、下賤活。一個“君子”,能有這麼多本事嘛?不能吧!

PS:可以推論,孔子認為自己並非君子。至於君子是啥意思,網友們自己體會吧。


第五,對孔子的偏見有多大?

有座標才有對比。上述是對孔子最權威的評價,沒有之一。

因此,所有違背上述評價的,都是偏見。


滄桑短笛


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曾經是中國人的品質。

但是,孔家店早已經被推翻了打倒了。現代社會男盜女娼,坑蒙拐騙,蠅營狗苟,毫無廉恥,老人不尊,坐地碰瓷,少年不孝,打罵父母,為人師表也變成了叫獸。

中國從禮儀上邦變成全世界最沒素質的國家。現在,去日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體現。

那些批判孔子是為皇權服務的,請你先弄清楚什麼是封建,什麼是皇權。孔子的時代,根本就沒有皇權,他為誰服務啊?

封建,就是分封管理的社會。說白了,家族管理。沒有皇帝,沒有天子,大家家族管理。

孔子打出“孝”和“禮”兩張牌,就是最好的社會穩定劑。家家形成社會,天下共治。在當時,這是最人性化的辦法。

至於你說的那個遙遠的均貧富烏托邦理想,今天實現了嗎?歷史上只有兩次,一次天平天國,一次你懂的。

皇權是法家治國思想,獨裁者最恨的就是儒家思想,因為儒家思想下,家族利益高於皇權。

所以秦始皇才焚書坑儒。

強調一天,法家不是現代法制,法術勢,商君書,就是對付老百姓,弱民,愚民,疲民,駕民,讓民鬥民,思想、言行連空氣都管,最終皇權統治一切。

皇權法家治國,不會有資產階級誕生,所以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也孔子無關。

秦亡於二世,後世君主唯有將儒請回來,當口號宣傳,可是核心還是法家,秦始皇那一套。

再後來,皇權為了遏制儒家勢力,研究出科舉制度,破去儒家的家族管理制。

儒家,一直都只是表面,但它的思想讓中國人懂得孝順父母,懂得長幼有序,懂得講禮貌,懂得仁愛,懂得家是最重要的!

可惜,今日全沒了,孔家店被砸了!徹底的砸了!

我們調頭去學西方的法制和民主,西方真的像他們宣傳的那樣自由平等博愛嗎?出過國的人會懂的。今日才發現,西方的那一套最先進的哲學,孔夫子早就說了,比他們更具有智慧。


作者大石可金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推崇孔子的國人,有多大的排他性,就存在多大的偏見。

孔子,以及他代表的儒家,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性,在很多人眼裡,不允許任何誹謗和質疑。

可惜儒家並不具備這種絕對的正確性,孔子本身也不覺被這種絕對的正確性。

孔子在他自己的時代並沒有成為聖人,孔家封聖,儒家獨寵是後是歷代統治階級,出於統治的需求而做的。

在所有先賢活著的時候被認為是聖人的只有一個人,老子。

孔子為了推廣自己的思想學說,做了很多不“聖”的事情,甚至是極度自私的行為,但是很多推崇孔子的人,僅因為他的偉大之處(這點毋庸置疑),卻已經不允許存在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已經成了一種盲目的崇拜。

很少見一個崇拜孔子的人,從正面來回答關於孔子銷燬篡改三千餘篇周室皇家記錄的問題。

很少見一個崇拜孔子的人,會承認歷代統治階層選擇儒家,是處於一種方便教化民眾的需求,而不是因為儒家思想有多偉大。

當一旦有任何人對孔子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時候,會首先被定性為“根本不理解儒家、孔子”,“出發點是錯誤的”、“這是有目的惡意行為”。

但是在現在這個思想開放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樣絕對性、正確性的行為,恰恰阻礙了人們對孔子的正確瞭解和評價,反而起了不少反作用。


文開石


孔子是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懷揣報國志向,失志不移,奔走遊說,雖然在生前並未達成大志,但其心情努力可嘉可賀。

孔子是當時名富其實的教育家。弟子三千,賢人數十,名揚天下。他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大多是可取的,為歷朝歷代的教育奠定了豐厚基礎。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看孔子,他無疑是一個勤學好思、有理想抱負、思想正面陽光,積極付諸社會政治實踐的的優秀學人。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生前並未被各個國家接受實施,他也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就他本人而言,仍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知識分子。

漢朝開始,才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正統思想,才將孔子捧上神聖之位。但這時的儒家思想已被董仲舒等人極大改造,很多都不是孔子的原汁原味。往後經過歷朝歷代的加工加密,儒家思想變異為統治階級嚴密的、殘忍的、離間的、僵化的治民工具,人民深受其害。

這一切多非孔子本意,更非孔子所為。封建社會的醜惡全讓孔子來背鍋,實在是大大的冤枉啊!



大河灣精靈


毛主席批孔也是偏見嗎?你們要想想孔子禮儀在社會發展種起到了什麼作用?他的封建禮教阻礙了歷史的發展,他的禮儀是為封建官僚服務的,他的封建禮教象一種金箍約束著人民,讓無數人民受到痛苦的蹂躪。例如在封建社會婦女不能得到平等的地位,這就是孔子的什麼三綱五常的毒品。毛主席批孔批的好,我認為你們把孔子尊為聖人,是沒看清孔子反面,只看到他的正面。一個人對歷史的貢獻要全面考驗,他對封建官僚做出了貢獻,封建官僚尊敬他,但他違背的人民大眾的利益,他的封建禮教折磨著人民,不能給人民大眾平等的地位,讓無數人民過著下等的生活。我堅決批孔的封建禮教。


誠實守信5419


歷史表明,什麼思想什麼主義都是虛偽的。生產力是主要的,而生產力來源於科技。四書五經從來沒有讓國人讀飽肚子。


生產力發展之下,也就是自從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的生活才越來越好了。
孔子負面的思想。有很多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國千年的愚民政策,在造就愚民方。言偽而辯。既語涉欺詐,能言善辯。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將人分成三六九等,從上上人到,下下人。而劃分的依據,無非只是血統,或者依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六紀。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開創了中國重男輕女的先河。


五味中國


他們早已經被教科書帶偏了,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識。

不誇張的說,你問十個非東亞文化區的普通人華夏名人,七八個說出的人裡包括孔夫子,剩下的兩三個一個也不知道,這就是孔夫子的文化影響力。

為什麼有這麼大影響力?因為孔夫子的學說從現實角度組織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組織了中國人的政權執政邏輯。從思想的角度來說,是塑造中國人思想的各源泉中最大的一股,儒道釋三家,儒家佔一大半,到家和釋家佔一小半。

這麼樣一個偉大的人,放在任何族群,都會成為國民精神圖騰。日耳曼人把阿米尼烏斯這種作為精神圖騰,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類似孔子等級的古老人物。你要是把耶穌給他們,你看他們到底是拜阿米尼烏斯還是耶穌?孔子在思想上對中國人的影響就相當於耶穌對西方人思想上的影響。

你近代被人揍了,你能怪到孔夫子頭上?孔夫子的年代可沒被外人揍,孔夫子也沒教你怎麼捱揍。孔夫子教你怎麼做人,怎麼維持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準則是什麼。孔夫子可從沒教過你被人打別還手,倒是耶穌說過要把右臉也要伸過去,不過人家說的是另一層含義。

每代人有自己的義務,把自己這代人碰到的問題,怪到兩千多年前的人,真的好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