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良師益友 助我前行

我與《共產黨員》相識是1985年5月,在河北省委第一書記高揚辦公室。此後30多年,這本刊物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助我一路前行。

我是改革開放之初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1982年省委第一書記高揚到河北上任時,我還是一名二十出頭的農村業餘作者,在各級報刊發表過一些作品,獲過省內外幾個文藝獎項。時隔不久,河北省委向各級黨政幹部發出“發現和提拔人才要開闢新途徑”的號召,省委領導率先垂範,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這溫暖的陽光照到了我的頭上。

1983年7月,經高揚同志親自批示,我作為河北省社科領域第一個破格錄用的自學成才青年,安排到行唐縣文化館工作。1983年8月20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了“河北省委領導關懷自學成才青年,周喜俊破格錄用為國家幹部”的消息。新華社隨後發了通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各大新聞媒體陸續發出報道。

省委第一書記關心自學青年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也讓眾多在自學之路上艱難跋涉的青年看到了希望,霎時間在全國掀起了自學的熱潮。走自學之路,做棟樑之材,成為無數青年奮鬥的目標。

良師益友 助我前行

1984年12月在全省業餘文學創作座談會上,省委第一書記高揚(左二)、省委書記高佔祥和作者們在一起親切交談。左三為周喜俊。

1984年4月,我調到石家莊地區文化局戲曲研究室,組織上擔心我離開熟悉的生活寫不出好作品,批准我仍然把行唐縣作為深入生活基地。1985年5月下旬,我參加石家莊地區的人才會議,地委領導告訴我,高揚同志將要卸任調回北京了,老領導對你那麼關心,你應該去見個面,看看還有什麼囑咐。

是啊,高揚同志之於我,不僅有知遇之恩,更有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在我被錄用後的兩年時間,他多次以不同方式進行勉勵和提醒,唯恐我這棵小苗離開生活沃土枯萎,更擔心我在文藝界各種思潮中迷失方向。

1983年12月上旬,在河北省自學成才青年座談會上,高揚同志當眾鼓勵我在創作上要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堅持走民族化大眾化的道路,堅持寫農村的新人新事新變化。隨後,又委託省委宣傳部、團省委領導把他親筆簽名蓋章的《老舍曲藝文選》《趙樹理曲藝文選》贈送給我。

1984年11月底,為期6天的河北省業餘文學創作座談會在石家莊召開,會議期間,高揚同志邀請包括我在內的部分文學青年進行座談,親切地對我們說:“搞創作要有洞察力,作家手裡掌握顯微鏡,微觀世界的東西也能看得見。還要手裡掌握望遠鏡,站在高崗上,拿著望遠鏡,別人能看出幾百米,你就能看出幾千米。顯微鏡和望遠鏡就是馬列主義。”

1985年春天,我的第一本新故事集《辣椒嫂》出版時,高揚同志精心寫了“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歌頌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題詞,以寄託對我的殷切期望!

這點點滴滴,我時刻銘記在心。高揚同志要離開河北了,我何嘗不想再當面聆聽一次教誨?1985年5月27日上午,我走進了省委四號樓高揚同志辦公室。進屋坐在沙發上,我一眼看到了茶几上的《河北日報》和一本《共產黨員》,那是我初次看到這本雜誌,覺得名字很親切,便好奇地問了一句:“還有這麼本刊物啊?”

高揚同志慈祥的目光瞅著我,說:“這本刊物跟你的年齡差不多。”

高揚同志接著說:“你是搞文學創作的,關注文學刊物可能更多些。這是省委機關刊,主要反映黨的工作,傳播黨的聲音。一個文藝工作者,黨報黨刊是要關注的。不瞭解黨的方針政策,很容易偏離正確的創作方向。”

高揚同志語重心長的教誨,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文藝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和使命,也由此記住了《共產黨員》這本黨刊。

為讓我更深入地瞭解生活,1986年秋天,組織上安排我到新樂縣委宣傳部掛職體驗生活。報到那天,我在縣委書記辦公室,看到書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一摞《共產黨員》。這次沒有了初次相識的好奇,倒多了幾分朋友重逢的親切,我隨手拿起一本翻閱。縣委書記是個樸實忠厚的長者,看我喜歡這本雜誌,起身把那一摞子全搬出來對我說:“你都抱走翻翻吧,這裡面的內容很豐富,多瞭解些信息,對你的創作和工作都有好處。”

從省委第一書記到縣委書記,都如此珍愛這本雜誌,這讓我認識到了其中的價值。後來每期《共產黨員》送到,我總是先睹為快。碰到喜歡的文章和重要信息,還要摘抄下來。對一個創作者來說,能及時聽到黨的聲音,瞭解黨的方針政策,讓我的思維產生了質的飛躍。我在新樂5年,先後掛職宣傳部副部長、縣委常委,這本雜誌一直是我的最愛。

1993年,我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任命為石家莊市藝術研究所所長。沒想到,這一干就是11年。11年裡,邊向老同志請教學習,邊努力開展工作,藝研所漸漸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氛圍,還創作出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我個人多次被評為文化局機關和市委市政府優秀知識分子,藝研所也被評為先進集體。

2004年,我被破格選拔為石家莊市文聯主席。不久,我又被選為作協主席。當時正是各種文藝思潮湧動之時,如何把文藝隊伍凝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我們以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抓手,每年舉辦一次大型主題活動。從“打造精品力作,建設文化強市”座談會,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創作大會;從基層文聯工作經驗交流會到“用西柏坡精神造就石家莊文學創作生力軍”青年文學創作會等,連續搞了十年品牌活動,直到與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接軌。

十年政治方向的堅守,帶出了一支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德的隊伍,培養出了一批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作家,創作出一批在全國產生影響的優秀作品。2017年,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評選,我市佔了三席;河北省第二屆孫犁文學獎;河北文學院合同製作家評選,我市入選人數連續五屆名列全省第一。

抓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在創作上每年也有新收穫,長篇電視劇《當家的女人》、長篇小說《當家的男人》、中篇評書《天地良心》、長篇紀實文學《沃野尋芳》等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省文藝振興獎和省五個一工程獎。大型現代評劇《七品村官》在全國兩會期間作為特別節目在央視戲曲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當家”系列第三部《我的幸福誰當家》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重點圖書今年出版,長篇紀實文學《齊花坦與河北梆子》也將問世。

回顧走過的道路,如果說我還能取得些成績,除高揚同志的諄諄教誨和組織的培養外,《共產黨員》雜誌給予我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多年潛移默化的浸潤,對我產生了深刻影響。在管理和創作上找到了契合點,相互促進,其樂融融。

2009年第2期《共產黨員》雜誌以較長篇幅,刊發了記者對我的專訪——《人生,像花兒一樣綻放》,記述了我30年的創作歷程。兩個月後,百歲老人高揚逝世。24年前的5月,我在高揚同志辦公室與《共產黨員》相識;24年後的2009年,我寫的《溫厚情懷,照亮人生》悼念文章,刊發在2009年第5期《共產黨員》,表達了對高揚同志的深情懷念。

《共產黨員》雜誌是我的良師益友,助我一路前行。在這本刊物60華誕之際,獻上這篇文字,以表達我的感恩之情和真誠祝福。

(周喜俊,河北省文聯副主席,石家莊市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全國優秀青年文藝家,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從事創作40年,發表作品850餘萬字,出版八卷本《周喜俊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