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谢占青:驻村工作队的“编外队员”

谢占青:驻村工作队的“编外队员”

谢占青在施工现场“监工”

谢占青人称“老谢”,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党员,曾先后连续担任涞源县北黄土岭村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12年。黑黑的脸庞、魁梧的身材,总喜欢穿着儿子当兵时带给他的一件迷彩服,脾气有点儿刚烈,带着军人的血性,混合成一位老党员的执着和坚韧。

执拗的老谢。说执拗,通常会理解为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说老谢执拗,可能表意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他并不任性,只是主意很正,认准的事轻易不会改变。

在涞源县北黄土岭村整村改造提升项目工地上,时不时会看到老谢的身影,其实人家有监理单位,老谢只是自己愿意到处转转,看看施工质量,见到觉得不够规矩的地方,还给人家不留情面地挑挑毛病。

去年正是房屋主体工程建设抢工期的关键时期,老谢气呼呼地来到工作队驻地,反映施工质量不行,因为他“闲来无事”转悠到一处施工地点,觉得砂浆搅拌得不好,用手一抓砂浆就散了。他看不过眼去了。领导现场查验,发现的确是工人“偷懒”,砂浆配比不合规范,于是现场办公,直接把刚刚砌好的墙体给扒掉了。老谢的形象一下高大了起来,施工单位也服了:老谢不好糊弄,老百姓里有行家。这不现在村里正在修建防水坝,老谢又“全天候”地盯在了工地上,看到哪里弄得不规范,就会毫不客气地给指出来。前一阵儿正赶上他的一个堂哥去世,他也是坚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地上,说这事含糊不得。

直言的老谢。2017年的2月,在工作队刚刚进驻北黄土岭村的时候,老谢就默默地观察,他后来直言,觉得这支工作队和以往的工作队没有什么区别,干不了什么事。后来看到工作队真的在村里实实在在住了下来,每天忙忙碌碌地走访入户,认真倾听百姓的声音,商量着村里搞点什么项目,怎么才能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才觉得这支工作队和以往的不一样,可能真能给村里干点事。就这样,他主动走进了工作队的驻地,在试探了几番后,终于和工作队员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把这些年来他了解的村里基层组织、家族关系、产业基础、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做了深入地交流,让工作队一下子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找准了问题,才能精准出招;找到了战友,方能放手去干。工作队一下子有了大干一场的信心,因为有群众乐意说真话了,说明工作队与村民已经站在了一起,能够手挽手地去做一些想做的事。

编外的老谢。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老谢主动担当起工作队的编外队员,不仅遇到问题的时候出出主意,帮着工作队入户做工作,还肩负起驻地“安全顾问”的担子,时不时地到驻地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冬天格外关注取暖问题,怕工作队炉子烧得不够热,怕工作队不小心发生安全事故,就这样默默地无偿给工作队提供着工作和生活支持,工作队的底气也更足了。

现在,北黄土岭村的居民围墙、整村道路、村“两室”等正在加快建设。老谢还是认认真真地干起了“监理员”的活计,那件洗得有点褪色的迷彩服,成为了建设工地独有的风景。他像专家一样,捏起砂浆看看粘接力度够不够,用目光吊线看看围墙垒得直不直,转转排水渠看看修得够不够用,到村“两室”看看装修达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应当说,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在北黄土岭村,有了老谢这样的监工,虽然他并不是贫困户,但他是一名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老兵、老党员、老干部,已然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来,工作队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把下面的事情干好,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老谢”参与进来。

(作者系省委组织部驻涞源县北黄土岭村工作队队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