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現在天氣很熱,從外面回來後,洗一個熱水澡,既涼快又解乏,因此,一天衝一次或幾次熱水澡成為許多人每天的“規定動作”。可是,最近有媒體稱每天洗澡容易增加感染風險,更有媒體報道,洗澡過於頻繁會有致癌的可能。這是真的嗎?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吉林日報與省科協合辦

求證專家:孫穎

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會員,中國中藥協會皮膚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省中醫藥學會基層中醫藥服務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洗澡過頻會致癌?

頻繁洗澡會導致皮膚乾燥,從而導致皮膚炎,可能會產生皮膚癌變,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環環相扣,但其實是危言聳聽。皮膚乾燥的確是誘發皮炎的一個原因,但還與其它多種因素相關,如飲食、化妝品、接觸化學物品、休息不規律等,皮炎分為很多種,如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皮炎與皮膚癌症相關。所以,洗澡過頻會致癌的說法是一種極端情況下的理論假設。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洗澡方式不對會產生皮膚病

皮膚角質層具有皮脂膜,皮脂膜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鎖住水分,洗澡過頻容易破壞皮脂膜,使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更容易蒸發,皮膚從而變得乾燥、敏感,容易導致皮膚瘙癢症。此外過頻沐浴會加重某些皮膚病如溼疹、過敏性皮炎等。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洗澡的正確方式

水溫不宜過高,在34℃至36℃為宜。水溫過高,皮膚表面的皮脂容易遭到破壞,毛細血管擴張,造成皮膚損傷,此外還會增加心臟負擔。

洗浴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20分鐘內。洗浴時間長,容易造成皮膚表面脫水。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建議選擇中性的浴液或香皂,間隔兩三日使用一次即可。

洗完澡後,建議全身塗抹潤膚露,以達到鎖住皮膚表面水分的目的,避免皮膚乾燥瘙癢。

洗澡水溫依個人情況定

熱水浴水溫在40度左右,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的作用,對神經痛、風溼性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療效。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溫水浴一般水溫在35度左右,手感稍熱。溫水浴能鎮靜神經,對高血壓、失眠、皮膚瘙癢等有一定效果。另外,溫水浴也是皮膚去垢的最佳溫度。常泡溫水浴,還可使食慾增加,面色變得更紅潤。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冷水浴水溫一般在20度左右,健身效果明顯。冷水衝淋身體時,機體為了維持恆定的體溫,會迅速調動起調節功能,這既會提高神經系統的應激能力,又能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臟器功能,對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病都有療效。

搓澡不可太用力

過度搓澡除了破壞皮脂膜,嚴重的容易造成未完全角化的角質細胞部分剝脫,甚至將角質層完全剝脫,減弱皮膚的屏障保護作用,使皮膚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中的各種損害,加速皮膚的老化。同時,也會給細菌微生物創造入侵的有利條件。

搓澡可以引起的常見皮膚病有傳染性軟疣,即老百姓所說的“水瘊子”,多是由於搓澡過度破壞皮膚的防禦功能,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人,初起為半球形丘疹,中央有微微凹陷,表面有蠟樣光澤,挑破後內有白色乳酪樣物質。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另外一種常見的與搓澡或燙澡相關的皮膚病為皮膚瘙癢症,一般沒有原發性皮膚損害,瘙癢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由於反覆搔抓可見有不同程度的破潰、結痂、色素沉著等皮膚改變,日久呈溼疹樣改變。最基礎的治療方法即為外用皮膚保溼劑,逐漸修復皮膚角質細胞。

我們搓澡時搓出來的黑、灰色的東西是皮膚外層的角質層細胞、皮脂腺分泌物以及灰塵等混合物。正常皮膚外層的角質層細胞會自然脫落,如果沒有明顯的出汗、沾灰塵等情況,不建議很用力地搓澡。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當然,即使用力搓澡,皮膚的屏障功能也不會被完全破壞。搓澡雖然會搓掉部分角質層細胞,但一般不會完全去除。另外,皮膚表皮細胞生長迅速,角質細胞是由基底細胞逐漸移行到角質層時形成的,由圓椎形細胞演變成扁平形細胞,沒有細胞核,這個演變所需的時間約為3~4周,搓澡一般不會每天都進行,因此給皮膚更新屏障功能及自我修復留出了時間。但是,如果搓澡後發現皮膚髮紅髮癢,而且多日不緩解的話,還是應該到醫院就診。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洗澡時間可靈活掌握

選擇早上洗澡還是晚上洗澡與個人的愛好有很大關係,至於什麼時間洗澡更好,一直以來也沒有什麼定論。

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洗澡,都要注意不要選擇在空腹或剛剛飽食後。如果選擇晚上洗澡,最好以睡前一小時這段時間為佳,有助睡眠。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澡巾需根據自己的皮膚情況而定,女性建議選擇紋理較細,表面柔和的洗澡巾,男士就可以選擇紋理粗一些的洗澡巾。另外,每次澡巾用過之後,一定要晾乾,經常更換澡巾或經常開水燙洗,下次再使用時,應該先用清水沖洗。

別把洗澡想得太簡單!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即告知。圖片不代表本報建議,請勿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