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專訪|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放下手機

從電視劇到電影,梅婷塑造了不少經典角色。但一說起梅婷,很多人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經典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梅婷所詮釋的飽受家暴痛苦最後奮起反抗的女性形象,不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極具社會意義的。而對於梅婷本人,這部作品不但為她拿到了一些榮譽,更讓她難以忘懷拍攝中的種種不易,至今聊起這部作品,她都能回憶起“魚缸砸頭”“拖鞋踩臉”等場景的拍攝細節,身在角色情緒中的那種壓抑與難過。

這之後,許多找到梅婷的作品,都難免帶了些苦情的意味,再加上她本身頗具古典美的外形,詮釋這樣的角色很是順理成章。當《陪讀媽媽》這部劇找到她時,一聽角色頗具喜感,梅婷特別高興,她說自己上學的時候交的作業都是喜劇,而哭戲,“其實我並不擅長”。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陪讀媽媽》海報

接下這部劇,梅婷自稱是因為好奇。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對於“陪讀”的家長群體,梅婷很想了解一下。接觸了劇中的陪讀媽媽原型們,梅婷對於家庭親子關係,對於如何做一個好媽媽,有了很多思考。而在這部劇裡,也是她第二次與年輕演員胡先煦合作演母子。之前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二人演皇后與太子,雖然交流不多,但對戲的默契十足。梅婷所飾演的皇后一角,為太子殫精竭慮,卻囿於格局眼界所限,所圖謀之事往往適得其反,是一個悲劇人物。梅婷將人物的可憐可恨、固執多疑詮釋得很是恰當。而在《陪讀媽媽》中,梅婷和胡先煦成了一對極具喜劇特質的母子,臺前幕後的相處中,都頗有好玩之處。梅婷塑造的工作中風風火火、生活中有點二的精英媽媽李娜,成為她以往作品中罕見的一種人物形象。

【對話】

《陪讀媽媽》題材有現實意義

澎湃新聞:參與《陪讀媽媽》這個項目的初衷是?

梅婷:先是這個名字,聽到這裡我就挺好奇的,可能是因為自己有孩子,就想知道國外陪讀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然後再加上拿到劇本以後,我覺得還是挺有現實意義的,對於當下來說,除了那些去國外陪讀的,還有很多在國內放下自己事業的陪讀家長,有很多這樣的家庭。

編劇本身是一位陪讀媽媽,所以每次只要她來劇組,我都要採訪採訪她,我曾經問過,我說陪讀怎麼樣?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去溫哥華拍,後來我們去了溫哥華以後就接觸到了很多陪讀媽媽,這些很多都是我們這編劇的朋友,所以她就有很多原型,有很多故事。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陪讀媽媽》,梅婷飾演李娜

澎湃新聞:剛剛也說在溫哥華,然後看到很多的中國陪讀母親,但陪讀對外國家長來說挺少見吧?

梅婷:其實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比如說有一些老外他們來中國工作的,他們也會把孩子帶過來,然後全家過來,孩子是跟著父母的。我就認識一個家庭是媽媽過來中國工作,然後爸爸就整個放下了自己所有的事兒,兩個孩子都是他帶著每天接送上下學,他這就成為陪讀家長了。但是通常他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咱們這邊可能是一個家庭裡媽媽去陪讀了,然後爸爸在國內繼續工作掙錢,來提供整個家的生活費,支撐這個孩子出國上學的可能。咱們是孩子出國了,家長跟著孩子。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梅婷飾演荀皇后

澎湃新聞: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胡先煦就演過你兒子了,這次《陪讀媽媽》裡他演的是個特別皮的兒子,這部劇裡你們的交流互動應該是比之前更多吧?

梅婷:《琅琊榜2》的時候,確實我們交流得並不多。因為本身古裝戲,然後我們的角色身份,太后和小皇帝嘛,再加上戲份,戲量,時間上,反正當時我記得我跟他交流挺少。這個戲就不一樣了,從第一天我們倆拍對手戲,我就跟他說:胡先煦,從現在開始四個月,你就拿我當媽媽。他特別“悲痛”:天哪!不會吧!我剛擺脫我親媽!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胡先煦(中)在《陪讀媽媽》裡與梅婷第二次演母子

有的時候一些戲,我會問他的意見。比如劇本里寫了我給了他一巴掌,我就問他,我說:通常生活中,你媽是怎麼給你一把掌的?他說:就照著腦殼 ,啪就一下。我說:行,那你看看我這像不像(笑)。反正我們交流了很多,配合得也挺好的。

然後我們拍戲之餘,他也跟我探討,他說:你覺得孩子出國留學好嗎?因為當時他也是高三。我就說,如果你想出國的話,可以,都這麼大了。他說:我想,我想出國,我就特別想離開我爸媽。我說:那可以,你跟你爸說。因為他當時拍戲,是他爸爸陪著他。

然後我就換衣服走了,等到我再推門進休息室的時候,就聽見他跟他爸在那用天津話說:梅婷老師都說了,可以出國留學。原來他爸是不同意他出國的。我就趕緊跟他說:別,我說的不做數,你們要好好商量啊!

澎湃新聞:他還挺聰明的 ,就是想找個人給他撐腰。

梅婷:

對,特別可愛。

要做一個好母親,首先要做一個好的陪伴者

澎湃新聞:在這個劇裡面,每個媽媽的個性,然後境況都是很不相同的。在你看來,你覺得一位好母親應該是什麼樣的?

梅婷:我覺得要做一個好母親,首先要做一個好的陪伴者,用盡量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好,老是在拍戲,但是儘量吧,有時候該放棄的就放棄該割捨的就割捨,因為孩子成長的時間是很短的,過去了你就錯過了;第二媽媽要做個很好的觀察者,我覺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要放下手機,放下工作,非常專注地跟他們交流,並且你要觀察他,要感受你這個孩子,像我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性格就都不一樣,你不能用對待一個孩子方式去對待另一個孩子,就是得因材施教,你去觀察這個孩子他的特點,他(她)的性格,他(她)的優點,他(她)的弱點,他(她)的長處;最後呢,就是要做一個引導者。現在相對我們這一代小時候,能提供給孩子更多的好條件,這麼豐富的教育種類環境,完全可以給他們提供很好的平臺,讓孩子去發揮,去玩,在玩的過程當中發現這個孩子特點特長,加以引導和開發。我覺得這三點,陪伴者、觀察者和引導者。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梅婷的兩個小寶貝

澎湃新聞:在這個劇裡也反映出了孩子們的一些煩惱,孩子跟家長之間的這種衝突,你個人覺得有沒有一些更好的處理方式?

梅婷:我這個人物李娜在初期,確實是挺獨斷霸道的,非常自我。跟孩子交流還是少,因為她是一個職業女性。兒子丁一一吐槽她的那些,比如說她只是顧了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什麼的,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所以李娜一開始完全是按照自己幫孩子設定的道路去走的,在這點上來說,她對丁一一沒有那麼的民主。但後來陪讀過程中,在溫哥華陪著丁一一,跟孩子有更好的交流以後,最後她是帶著丁一一回國了。她最後覺得,沒有什麼比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更重要。

澎湃新聞:現在如果設想一下,最希望自己孩子一定要具備什麼品質,或者是成為什麼樣的人?

梅婷:首先,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吃苦的能力。現在孩子條件真的太好,太優越了。艱苦奮鬥這個能力,不是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得艱苦奮鬥。我只是覺得我很怕,因為說實話我們這代人還是挺努力,挺艱苦奮鬥的。我們創造了好的條件,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去享受這些,但是不能因為你父母努力了,有這樣的成果放在面前,然後你就可以不為你自己的人生奮鬥了。很怕孩子就懶惰了或者不努力了。其實這點挺可怕的。你失敗也好,沒做出成績也好,沒關係,你可以再來對吧?但就怕你沒有進取心,不願意吃苦,就賴在父母身上,那我覺得就不行的。

國內中生代女演員的戲路瓶頸

澎湃新聞:國外的話,很多優秀影視作品可能40歲以上的這種成熟女演員挑大樑,然後故事精彩,人物動人。但國內這樣的作品相對比較少的,有一個說法是可能50歲的男演員還在和20歲的女演員談戀愛,但40歲的女演員就得給20歲的女演員演媽了。現在很多觀眾都在批評這個現狀,作為女演員,你個人感受和看法是怎麼樣的?

梅婷:首先是跟歐美比起來,確實咱們女演員的等到成熟以後,她的機會就是比歐美要少一些。但我覺得在全球,成熟女演員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不是說光我們國家,好萊塢也一樣的,你看《大小謊言》的那幾個女演員,她們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作品去找她們,她們自己創作一個好東西。所以大家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只是說歐美他們,成熟女演員的機會相對我們稍多一些。他們更深入探討人性的東西會多一些,咱們的文化裡,有時候會有忌諱。你說四五十歲了談戀愛的戲,我們這肯定少之又少,有也是要麼你離婚了要麼喪偶了,對不對?沒有幾個本來就單身的,還有要是你這戀愛是婚內出軌了,哪怕這是個在我們生活中都能看到的現象,哪怕作品裡對這種做法是批判的,是在表現人性的複雜性多樣性,很多觀眾還是接受不了。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2014年上映的電影《推拿》裡,梅婷飾演盲人按摩師都紅

澎湃新聞:我們的文化裡對於“你什麼年齡就得做什麼事情”,對於傳統觀念,還是有很深的固有態度。這個可能在創作上包括角色塑造上,確實會產生一些阻礙。

梅婷:對,但是現實生活當中,真的很多事情都在發生,大家周圍也都有,對吧?但這些題材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澎湃新聞:你早年的經典作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到現在網上討論度都特別高,是很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作為主演回憶起這部作品的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梅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場,拿我頭砸魚缸的戲,和拿拖鞋踩我臉的戲。那些畫面對我來說是挺難忘的。而且我能想到當時現場拍的時候,因為砸魚缸的時候,我臉上的妝,血,都做得特別好,然後那魚缸一碎以後,就沒有繼續拍我了,全是拍魚了,我還在那說:拍我呀,拍我呀。

专访|梅婷: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

2001年首播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許多觀眾記住了梅婷

那個拖鞋踩在我臉上的時候,一下被踩上的時候,我其實特別難受,心裡感覺很複雜。整個戲拍攝過程中,也會有一些時候覺得很壓抑。因為那個戲的劇情裡有太多這樣的戲,所有工作人員都在旁邊看著,大家越拍就越不想理導演,只有攝影師還站在導演那一邊。但等到那一場拖鞋踩臉的戲拍完了以後,好像連攝影師、錄音師都不理導演了,覺得他拍得太過分了,導演特別委屈,在那說:怎麼都不理我了。

但同時,我還有一種感覺,因為當時那個戲在拍的時候,從劇本到團隊,從每個演員到每個工作人員,我拍的過程中就有感覺:這一定是部好作品。但那個時候真沒想到會家喻戶曉,包括現在好多人都說,童年陰影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