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艽野塵夢》一百年前的漢藏約定,誰說夫妻大難臨頭各自飛

《艽野塵夢》,這是一本蒙塵已久的歷險奇書,一部刻骨銘心的愛情經典,一份清末民初西藏實況的珍貴史料。此書作者為“湘西王”陳渠珍,書中所記為作者1909—1912年進出西藏的生死經歷。金戈鐵馬、荒野跋涉與斷腸柔情融為一體,可謂奇人、奇事、奇情、奇書,實為世所罕見。

一位喋血藏地的傳奇人物

陳渠珍(1882——1952),人稱“湘西王”,是親歷清朝、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傳奇人物,與熊希齡、沈從文並稱為“鳳凰三傑”,1906年參加湖南新軍,不久所屬部隊入西藏平叛,辛亥革命後率部東歸,掙扎於荒原絕地200多天,奇蹟般地生還,1913年回到家鄉湖南,繼續任軍職,並一路升遷,由此開始20多年的“湘西王”生涯。沈從文曾是他帳下的一名文書。

1949年初,陳渠珍任國民黨湘鄂川黔自衛軍政委員會主任等職,同年11月在鳳凰宣佈起義,1950年6月陳應邀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拜見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陳曾當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52年逝世,終年70歲。

一次驚心動魄的荒原歷險

《艽野塵夢》記錄的場景距今已逾百年,當時英俄等勢力入侵,西藏局勢不穩,1909年,作者陳渠珍進藏平叛,屢建戰功,期間娶藏女子西原。稍後武昌起義爆發,部隊發生兵變,陳決定率百餘湘貴黔子弟繞道青海返回四川,不料中途迷路,誤入羌塘大沙漠絕境之中,斷糧缺水,茹毛飲血,幾成野人.。“道路迷離,終日冥行,無里程、無地名,無山川風物可紀,但滿天黃沙,遍地冰雪”, 無時不與風沙、飢餓、寒冷、傷病、野獸、內訌爭戰,一路蒼涼,一路悲壯,驚天地泣鬼神,演繹了荒原絕地的慘烈傳奇,經過七個多月艱難跋涉,倖存者終於到達西安,出發時115人,僅7人生還,陳渠珍和西原皆涉險存活,創造天下奇蹟。

一曲感天動地的愛情絕唱

在平叛期間,陳渠珍娶藏族少女西原為妻,此後二人結下生死情緣,結婚數月後,陳急迫離開西藏,西原決定萬里從夫,相伴終生,茫茫荒野,死亡如影相隨,陳渠珍作為帶隊首領也不免絕望不安,而西原總是予以安慰和鼓勵,她說:“死亡雖眾,我背猶存,是天終不我絕也”,在極端絕境之中,堅貞的愛情和頑強的信念成為兩人絕地求生的強大精神支柱,九死一生,一路患難扶持的兩人到達西安,終於有一處地方可聊避風雨,然而好景不長,西原不幸患上天花,香消玉殞,陳渠珍悲痛欲絕。萬里相隨,一路相依為命,不料她卻撒手人寰,先他而去,年僅19歲。而他,連給她殮葬的費用也沒有,心如刀絞,“撫屍號哭,幾經皆絕”。陳渠珍藉資辦完喪事後,“不禁仰天長號,淚盡聲嘶也”,“餘述至此,肝腸寸斷矣。餘書亦從此輟筆矣!”

陳渠珍失去西原後心灰意冷,回到湖南鄉間後曾遁入空門,幸被家人找回。

一部蕩氣迴腸的民國奇書

1936年,陳渠珍追憶這段夢魘般的經歷,費時兩月,終成《艽野塵夢》一書。全書共12章6萬餘字,記錄了從成都起程至西安為止的這段生死歷險的艱難歲月,蠻荒原野,戰火、歷險、愛情、人性的至善與至惡,在這本薄薄的冊子裡,通過簡煉的文字,迤邐流瀉。《艽野塵夢》雖為文言文,但文筆流暢,娓娓動人,極具震撼力。此書於1941年1月至1942年的《康導月刊》上連載,後由出版社出版。1950年,陳渠珍與賀龍元帥見面,親手將《艽野塵夢》一冊相贈,賀龍讀後曾為西原之死扼腕嘆息,並認為該書對當時和平解放西藏極有參考價值,於是指定此書為解放軍十八軍首長進藏必備讀物。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艽野塵夢》由國內多家出版社陸續發掘出版。

陳渠珍看起來為一介武夫,但他的文學修養遠高於今日許多的所謂作家,沈從文後來回憶這位上司時說:“平時極愛讀書,以曾國藩、王守仁自許,看書與治事時間幾乎各佔一半。在他的軍部會議室裡,放有五個大楠木書櫃。”可見,這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儒將,加上他的傳奇經歷,《艽野塵夢》自然就成了傳世之作。作者以戎馬生涯和親身經歷講述了百年前的那一段非凡的人生體驗,不僅提供了西藏習俗、人文地理的珍貴史料,更難得的是描述了與藏族女子西原不離不棄的生死情緣,他筆下的愛情之花開放在蠻荒絕境之中,悽美、堅貞、崇高、純潔,毫無功利成分,讀來真實可信,刻骨銘心,絕非當下一些虛構濫情所能比擬。

非常人,非常事,非常情,非常景,非常書,蕩氣迴腸、刻骨銘心。若要尋求真善美,請君不妨讀一讀《艽野塵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