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当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谈些什么

自2009年以来,村上春树就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都失之交臂,成为“常年陪跑者”。其实,他成为真正的跑者,跟决定当一名职业小说家相差不远,那是1982年写完《寻羊冒险记》之后,当时三十三岁。

1991年,村上春树用3小时27分跑出自己的马拉松最佳成绩。他还参加过多次百公里超马,2004年时,村上春树就已完成了6次波士顿马拉松和3次纽约马拉松(那个时候,去跑大满贯的中国跑者应该还不多吧),可谓顶级跑者。2005年夏天开始,他开始书写、记录跑步,2006年秋天完稿,便有了这本《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来看看他谈了些什么吧:


一、我跑得相当认真。非要举出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便意味着每星期跑六十公里,亦即说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一个月大约二百六十公里,于我而言,这个数字便大致成为“跑得认真”的标准。

二、跑长距离原本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三、跑过一趟全程马拉松便会明白,在比赛中胜过或负于某个特定的人,对跑者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

即便没能在预想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只要有了业已尽力的满足感,或是为下次比赛奠定了基础,抑或有了某种类似重大发现的东西,大约也算大功告成。

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平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五、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即使是在这样的空白当中,也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

当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谈些什么

六、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七、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对长跑感兴趣的人,你就是不闻不问,他也会主动开始跑步;如若不感兴趣,纵使你劝得口干舌燥,也是毫无用处。马拉松并非万人咸宜的运动,就好比小说家并非万人咸宜的职业。

八、不伴随着痛苦,还有谁来挑战铁人三项赛和全程马拉松这种费时耗力的运动呢?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如果顺利的话):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字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九、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当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谈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