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特朗普突然表示,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核協議。他是要認慫了嗎?

雲霄飛翼


特朗普這是堅持不下去了,還是打算見好就收?或者說是借坡下驢?實際上,這些說法都不夠準確。特朗普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已經快到盡頭了,不管結果如何,都無法再繼續多長時間了。是到了坐下來談的時候了,特朗普現在不過就是提前放出風聲,至於什麼時候與伊朗坐下來談,還要視局勢的發展情況而定。



一直玩下去?那就是崩盤。11月4日,是美國給出的對伊朗出口石油制裁的最後期限,在這之前,特朗普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至少做到讓美國有路可退,否則,美國就會成為世界的笑柄。對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特朗普還是先把貿易戰搞明白吧。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經不是十幾、二十幾年前了,敢對美國說“不”的國家也不只一個俄羅斯了。各國對美國的貿易反制,已經讓特朗普政府看到了這一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表示“將考慮給予部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豁免”,這算是為“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留了個活口。


7月24日,特朗普在堪薩斯州老戰士招待會上表示: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核協議。特朗普並未就這份“真正意義”上的核協議做進一步的解釋。但是特朗普沒忘記對奧巴馬的成果進行貶低:他們籤的協議是一場災難。

一、特朗普此時拿出伊核協議,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轉移國內視線。特朗普近來遇到的麻煩可是不少:貿易戰問題,敘利亞問題,通俄門問題。美國國會議員就呼籲限制特朗普的關稅權獲得了多數支持(88:11),將推動具有約束力的決議。俄敘聯軍不斷取得勝利,即將收復德拉地區,美軍在敘利亞的前景堪憂。“特普會”後的新聞發佈會,特朗普一番為俄羅斯辯護的言論,在美國國內炸了鍋,通俄門再次發酵,特朗普甚至被國會議員稱為“叛國者”。


有美國媒體稱“這是特朗普上臺以來最大的危機”,特朗普從赫爾辛基返回美國後,就一直忙著滅火,可見特朗普面臨的國內壓力有多大。拋出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無疑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視線,達到減壓的目的。伊核問題,恰好就是這麼一個話題,至於能否達成協議,並不重要。特朗普現在要的可不是什麼協議的簽署,能夠減輕他的執政壓力,才是他的優先目標。

二、為中期選舉造勢。特朗普在發言中強調了一點:我們準備好簽署一份真正的協議,而不是象上屆政府籤的那樣,他們籤的協議是一場災難。上屆政府就是奧巴馬政府,是民主黨人。否定伊核協議、否定民主黨的成果,很明顯就是為了中期選舉——一旦民主黨獲得中期選舉的勝利,特朗普無疑就成了“跛腳”總統,“通俄門”只怕會成為他的噩夢。特朗普的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畫餅充飢”,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還很難說。



為共和黨拉選票,是特朗普必須得做的事情。但是特朗普還真就沒有什麼外交成果能夠拿得出手,自從他上臺之後:貿易戰得罪了一眾盟友,別說是民主黨,就連共和黨人都反對他的貿易政策;與普京會晤,招來了美國媒體、政治階層、民眾的反對;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輸了與俄羅斯的博弈;遷館耶路撒冷,遭來了世界各國的批評;半島核問題,不敢輕動……特朗普唯有伊核問題,可以為共和黨拉拉選票。


三、特朗普這是在試探伊朗的反應。特朗普對伊朗極限施壓,目的只有一個:打壓伊朗,讓美國獲得更多的利益。如何能夠讓美國獲得更多利益?當然得坐下來談,特朗普現在就是向外界釋放出了這個信號:美國打算坐下來談了。現在的問題不是美國打算做什麼,而是伊朗憑什麼要聽美國的擺佈,或者說伊朗憑什麼接受美國的條件?就憑美國可以隨便退出伊核協議,隨便對伊發動制裁?特朗普怕是太過於自信了。

伊朗會做出什麼反應,現在還不清楚。但伊朗決不會輕易接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提出的那12個條件——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接受那12個條件。但是其中的幾條伊朗是有可能接受的,個人的看法是:伊朗會部分接受美國提出的條件,但對伊朗軍事(彈道導彈)發展的限制等條件,伊朗不可能接受——這與讓伊朗直接投降沒什麼區別。特朗普此時放出談判的風聲,一方面是為了他的執政考慮,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試探伊朗的底線。這倒符合他商人的本色——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前提是,人家得肯就地還錢!

四、美國為的不是打倒伊朗,更不是與伊朗開戰,特朗普要的是能夠限制伊朗發展的一份新協議。伊朗逐漸提高的軍事實力、日益擴大的影響力,這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產生了威脅,特朗普要的是消滅伊朗的這個威脅。那12個條件,所有與核有關的東西伊朗必需全部,包括現在的民用核項目;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所有影響力必須消失,放棄對伊朗那些“小兄弟的支持”,包括從敘利亞撤軍、取消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對伊拉克什葉派的影響等等;伊朗取消彈道導彈的研發等等。


換句話說就是,特朗普要的是一個只能賣石油、不能有強大軍事實力的伊朗。就像沙特那樣,特朗普希望把伊朗變成一個美國的奴才。伊朗憑什麼會全部接受美國的條件?報歉,實在看不出來伊朗有這麼做的必然性。這因為特朗普的經濟制裁?太高看特朗普了,美國可不是第一次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制裁,特朗普這招,小布什早就玩過了。特朗普如果有本事就等到11月4日之後,看看美國對伊制裁能收到什麼效果。

五、特朗普發言中用的是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的伊核協議,這是在為自己臉上貼金。估且不說伊朗是否有這個準備,但沒有伊核協議其它簽署國,特朗普指望著伊朗能夠相信美國?別開玩笑了,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他。伊核協議就是特朗普親手撕毀的,特朗普不僅撕毀了前任總統簽署的協議,更是連自己任上兩國簽訂的協議都能撕毀,就這麼一個朝令夕改的總統,世界上有幾個國家還能夠相信美國?伊核協議,費盡周章,經歷了多少次的談判才得以簽署?如今撕毀再想重籤,先把誠意拿出來吧。


伊朗現在與其它協議簽署國正尋求合作,與美國接觸、直接談判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伊朗絕不會與美國之間簽署任何協議,特朗普的誠信值得懷疑。找個適合的擔保國,肯定是必須的。歐洲國家一向與美國穿一條褲子,恐怕伊朗未必能信得過,還有哪些國家?還不是又回到了六方會談。現在,特朗普說什麼沒用,得看伊朗接下來的反應。但願特朗普還能笑得出來,嘿嘿,讓我們慢慢等著吧。


儒道之主


結果才是硬道理,過程都是戲!

兩個半月前,特朗普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現在,又畫風突變。

在特朗普和最強80後抵達新加坡握手前兩個半月,誰也不會相信這兩個國家過去“老死不相往來”的領導人會那麼快地見面。但兩人不僅見了,曾被認為不大可能短期內相見的特朗普和普京也見了,要是按照這個邏輯,特朗普和魯哈尼再上演個第三方會晤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的問題是,從5月8日特朗普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這兩個半月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但只要秘密外交的形式還在,如果領導人之間又有了演戲的默契的話,外界根據捕風捉影甚至是有意誤導所放出來的消息,基本上很難猜對劇情。

就連奧巴馬當年和內賈德、也就是當時的伊朗總統在公開場合各種強硬互懟的時候,美國和伊朗的代表卻在阿聯酋神不知鬼不覺地會晤了。以特朗普上臺後兌現結果很靠譜、過程往往離奇曲折的風格,這兩個半月裡,私下的交易沒少做。

按照美國之前公佈的能夠讓雙方達成協議的12點意見,特朗普在伊朗棄核的結果上註定要價更高,但對於伊朗的政治架構和國內治理,特朗普的要求自然也會低得多。在這方面,特朗普和伊朗領導層還是有很強的共識基礎的。

不過,這還得解決好怎麼和還發揮著效力的之前簽署的伊核協議的對接問題。這個牽涉的方面雖然更多,但畢竟討價還價起來還是相對好商量的。


涵一



嘴上罵得越兇的人,往往骨頭越軟!就像當前的伊朗神權當局。在特朗普政府幾個月的極限施壓下,伊朗神權當局看清了特朗普政府準備對他們動真格了——推翻他們的神權統治,幫助伊朗人民翻身做主人。為此,伊朗神權當局準備向特朗普政府全面屈服,與美國簽署以蓬佩奧十二項要求為藍本的喪權辱國的特朗普版的伊核協議,順手把伊朗的標籤“美國的宿敵”更改為“美國的棋子”,這是美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是非西方的國際社會的重大損失。這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自從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推出伊核協議,伊朗所做的就是將自己的命運寄希望於別人,而從來不去想著怎麼自救。當特朗普在堪薩斯州的老戰士招待會上宣稱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意義的核協議時,他就像金秋裡的一個老農,望著沉甸甸的伊朗牌稻子,在豔陽下笑得金燦燦的。

1、特朗普政府對付伊朗的兩大撒手鐧——通過史上最嚴厲的制裁摧毀伊朗的經濟與推翻伊朗神權當局,開始奏效了,伊朗準備屈服,與美國簽署以蓬佩奧十二項要求為藍本的喪權辱國的協議,貼在身上的標籤將從“美國的宿敵”改為“美國的棋子”。這個時候的特朗普,就像一個老農,望著金燦燦的伊朗牌稻子,在豔陽下笑得無比燦爛。

最近幾天,伊朗總統魯哈尼、外長扎裡夫,以及伊朗革命衛隊的一些高級將領,與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隔空怒懟,罵得歡,火藥味越來越濃,外界都以為美伊關係雪上加霜,對峙加劇,為中東地區的和平操起閒心,然而這只是表象,藏在水面下的是伊朗基本上喪失了鬥志,準確向美國屈服,按照美國的意志、要求,和美國簽署喪權辱國的協議,換取神權當局的生存權。

伊朗一旦和美國簽署特朗普版伊核協議,伊朗的獨立自主將成為歷史,從今往後,伊朗已經不配做美國的敵人,而是無足輕重的棋子,其重要性還不如沙特。

2、這幾個月來多個回合的較量,伊朗神權當局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攻勢,以及孤立的國際環境,喪失了血性,丟失了鬥志,冷卻了決心,從一開始就流露著底氣不足的色厲內荏,也已經被特朗普政府一眼看穿。伊朗神權當局跟美國互罵得越兇,說明伊朗神權當局內心的恐慌越劇烈,伊朗算是看明白了:特朗普不是奧巴馬,什麼事都敢做,就像一個不要臉不要命的街頭小混混,再頑抗下去,只能自取滅亡。在對待死亡這件事上,無論是什麼階層什麼宗教信仰的人,都是非常恐懼、超級卑微的,苟且偷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性與本能,伊朗的神權統治集團概莫能外。

卑微,是弱者的生存通行證,如伊朗;強權,是強者的生殺予奪護照,如美國!


飛狼


特朗普這是典型的商業談判手段,仗著自己有優勢,不斷提高叫價,看似不切實際但是卻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美國對伊朗的核協議也一樣,從廢除伊核協議到提出“12”條,都是美對伊“以打促談”的過程,特朗普也好,蓬佩奧也罷,他們怎會不知道伊朗不會簽署那種賣國條約,他們這麼做只不過是想要爭取更大利益而已。



雙方“昨天”才互相口水仗,“今天”就有何談之勢,這種看似過家家的舉動更加的表現出美國得逞的陰謀,估計雙方已就矛盾點達成了共識,而且這種共識可能是在伊朗的妥協下達成的。不過,雙方針對核談判的道路應該還沒有結束,如何產生一份讓雙方都滿意的協議這才是最大的困難。



特朗普上臺後奉行務實主義,而且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非常的奸詐。如果他想達到某種目的,就會不計後果的實行制裁,漫天要價,最後達到利益最大化。美國開打貿易戰也是同樣的套路,施加的關稅都要超過了雙方貿易額,還在繼續加碼。特朗普也知道這種做法無法實現,他只是想要對方低頭而已。


局貓財經


老調重彈而已。

密蘇里州堪薩斯城退伍軍人代表大會上,川普發表了上述言論:我們正準備達成一項真正的協議;而不是上屆政府的協議。那個協議是個災難。

同時,川普也沒有忘記即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看做是他的功勞;不過,川普說他的政府準備讓伊朗重返談判桌。

重新談判;這並非什麼新花樣。問題是還會有人和美國一起玩嗎?沒有聯合國安理會其它常任理事國的參加,伊朗會同美國人坐在一起嗎?

川普這其實還是老調重彈,對伊朗軟硬兼施,破式對方接受美國的附加條件,即完全退出敘利亞戰場、停止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停止導彈試驗等等;

伊朗一直都在堅持說,而且事實證明伊朗沒有破壞任何協議要求的行為;為什麼美國人就可以蠻橫不講理要重新談判呢?

伊朗以及其它簽字國以都堅持要留在協議中,憑什麼美國就可以出爾反爾,將美國國內黨派的內鬥擴展到國際社會?

所以,川普的這番說辭也不必過分解讀;這是川普的故伎重演;打打壓壓, 壓壓打打,但是伊朗這一次不會,也不可能接受美國人的條件。


閒看秋風999


有句話,叫“會叫的狗不咬人”,在經歷了特朗普漫天要價、伊朗一再退縮到美伊兩國政府首腦和軍方高官近期互撂狠話後,美國終於打算坐地收錢了。特朗普在堪薩斯州老戰士招待會上發言說:伊朗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國家。我們看看下一步怎麼辦,但我們準備好簽署一份真正的協議,而不是象上屆政府籤的那樣,他們籤的協議是一場災難。


特朗普是一個精明的商人,知道一張一弛和以退為進

特朗普作出了上述表態,就是進三步退一步:一是因為美國的“極限施壓”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伊朗已經在核問題、敘利亞和也門問題、彈道導彈問題上釋放了讓步的信號,需要消化戰果。二是在美國中期選舉和“通俄門”調查炒熱之際,他需要一個重大的外交成果來為共和黨拉選票,藉機踩一下民主黨。三是分化俄歐。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和歐洲國家有著幾乎一致的立場,這兩天俄羅斯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先去了德國,又去了法國,就伊朗核問題協調立場是重要議題之一。四是讓俄羅斯的外交和經濟收益縮水。俄羅斯剛和伊朗達成了500億美元的“石油換商品”協議,不僅給面臨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打了強心針,而且還將從中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由於美伊關係緊張而使國際油價上漲,俄羅斯從中獲益頗多(根據我此前的測算,如果國際油價維持在80美元,俄羅斯今年將有上千億美元的超收收入)。五是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也需要一張一弛,繼續施壓的結果必然導致軍事對抗,那樣解決伊朗問題的成本太高。


特朗普想簽署的“真正意義的核協議”基礎就是此前提出的“12條”

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不到半個月,美國就拋出瞭解決伊朗核問題的“12條”,核心的內容主要就是:在原協議的基礎上給伊朗的核開發設置更多的限制,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包括從敘利亞和也門問題),限制伊朗的彈道導彈開發。在這三個方面,伊朗都已經表示出了讓步:在核問題上一直遵守伊朗核協議,在敘利亞問題上表示可以逐步撤軍,面對以色列的軍事挑釁非常剋制;在也門問題上向法國表示可以和談,在彈道導彈問題上主動表示不再開發2000公里以上的導彈。雙方進行談判的基礎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了,只是後來美國又得寸進尺,以推翻伊朗現政權為目標,伊朗只能升級對抗。特朗普知道一開始提出這“12條”伊朗不會接受,但在持續加碼試探後再退回到12條的基礎上,雙方就有談判的可能了。


伊朗可以接受美國苛刻的條件,但對於反覆無常的特朗普需要中間人“作保”

現在伊朗面臨的選擇是:在美國“12”條的基礎上和美國人談判或者繼續對抗面臨政權更迭的風險。現在雙方談判的最大障礙倒不是那苛刻的“12條”,因為那還有討價劃價的餘地,而在於伊朗對特朗普的不信任:作為一國元首能夠將原來簽署的協議說撕就撕,那和特朗普談判達成的協議後美國會不會變卦?儘管如此,外強中乾的伊朗政權還是會接受談判的,在兩個核心問題上要求得到保障:一是伊朗現政權的安全,二是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要尋求中間人“作保”,法國或者俄羅斯都是可能的中間人。BBC紀錄片《奧巴馬的白宮歲月》曾披露了伊朗核協議的談判過程:內賈德在電視上強硬地懟美國的時候,卻私下裡派出了代表與美國人在阿聯酋會晤,當時美國的所有盟友都被矇在鼓裡。現在伊朗人可能也這樣,表面上嘴硬,但私下裡忐忑不安地想通過中間人去和美國人談。但有一句話:能戰方可言和,這點上伊朗心裡沒底。


雲霄飛翼


特朗普最大的本事就是能上能下。昨天還在警告別人“後果很嚴重,很嚴重!”今天就拉開門簾準備談判。這種落差在美國曆屆總統中,只有特朗普做得出來。

說實話,除了坐下來談,特朗普確實拿伊朗沒辦法。而伊朗如果最後不作讓步,除了吃虧,也沒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如果把美國和伊朗的士兵一對一拉出來幹,那伊朗肯定要輸。論國力,美國3.3億人口,伊朗只有8000萬;論軍力,美國2百萬軍隊,6100億美元國防預算,伊朗勉強湊出1百萬軍隊,每年花銷145億美元軍費;軍事技術上的差別就更不用談了,美國一顆原子彈就可以結束戰爭。

可惜戰爭不是一對一在操場上練的

在現實中,過去幾十年美國在中東挨著個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打下來,就是沒有一個美國總統敢於碰伊朗。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一條,伊朗和阿富汗很接近,群山連綿。戰爭一開始,敵人就跑山裡去了。美國如果要打進去,高速機械化部隊沒有用,要靠步兵一座山頭接一座山頭地去攻。美國收拾伊拉克一個星期就解決了,離開的時候死了5000士兵,傷了4萬。要打伊朗,翻個倍都不夠。所以,美國知道打伊朗是不現實的。

雖然美國不敢打,但是美國逼著全世界一起制裁伊朗,對伊朗來說也是很痛苦的。不讓步,最後吃虧的還是伊朗。

特朗普急急忙忙地找普京“聊天”,其實還是要普京出面“調停”。當然調停的結果就是要伊朗讓步。伊朗受到美國的制裁,需要俄羅斯的支持才可能活下來。因此,能夠出面“勸說”伊朗的,現在只有俄羅斯。因此,國內輿論壓力再大,特朗普也不會放鬆對普京的追求。

有了俄羅斯的幫助,特朗普就有望和伊朗簽署一份真正的協議了。


梅絲露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美國總統特朗普算是把自己的老本行發揮的淋漓盡致了,在他看來就沒有東西是不能交易的,哪怕是國家的信譽,只要有利可圖,特朗普可以忘掉曾經與伊朗的不快,如果伊朗能夠再大方一點的話,那麼特朗普就可以和魯哈尼稱兄道弟了。

特朗普的外交動作才是真正的美國派頭。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人在國際戰略上一直動作頻頻,但是不管是什麼動作舉動,基本上都是把自己先披上正義的外衣,指斥目標的邪惡,然後才開始動手收拾目標。哪怕是發動戰爭,都要先如此一番操作,然後才動手。

美國的這種外交動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很是迷惑了一些人,讓他們認為美國才是正義的化身。

但是隨著美國戰略動作越來越頻繁,再加上美國內部矛盾的原因,美國在“搞事”的時候越來越直接,這種風格到了特朗普做總統的時候,被髮揮的淋漓盡致。比如特朗普退出TPP的時候,給出的理由就是TPP讓美國企業受損;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時候也是這樣;退出《伊核協定》的時候,也是以這個理由退出的。

美國就是這樣,始終是一副“唯我獨尊”的任性模樣。誰不讓他佔便宜,他就往誰頭上潑髒水,過去在奧巴馬以前的時代,美國在潑髒水的時候還保持著一副“紳士”的模樣,但是等到特朗普時代,就已經越來越不耐煩“搞前奏”了,更喜歡“直接撕破臉上去就開幹”

特朗普有關伊朗核協議的表態,是在分化拉攏伊、俄關係,以便各個擊破,此外也有緩解國內壓力的作用。

美國6月份剛剛推出《伊核協定》,7月份就傳出要和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新協議”,這很明顯是一種外交上的宣傳動作,其目的就是為了離間伊朗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由於受到美國推出《伊核協定》的影響,伊朗、俄羅斯、亞洲各國之間可以說是動作頻頻,已經呈現出相互結盟的態勢,這樣局面美國方面肯定是不想看到的,如果美國想要在中壓牟利,就必須要打破這種結盟態勢。

而特朗普的放風動作,很明顯就是想要迷惑其他國家,讓他們互相猜忌,然後美國才能在其中尋找機會漁利。

此外特朗普在堪薩斯州老戰士招待會吹風,也有一定的穩定國內態勢的想法,畢竟由於特朗普前一段時間在赫爾辛基的所作所為,很是讓美國國內不滿,現在蹦個新消息出來,也有助於轉移一下大家的視線,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

特朗普的表態,伊朗方面並不是很感興趣,也不太敢相信。

說句難聽的,現在美國的國家信譽,在特朗普的一年多執政時間裡,可以說算是臭了大街了。特朗普在全世界到處搞訛詐,到處通過霸道手段侵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很是招致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反感和敵視,這其中最主要的國家就是伊朗。

伊朗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非常敵視美國,這種態度已經根深蒂固,所以美國此次的放風,事實上伊朗已經不太感興趣了,畢竟連過去已經簽訂的協議美國都可以隨時推翻,就更不要提這種相當隨意的吹風了。

對於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之後的制裁舉動,伊朗方面也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儘可能的減少由於美國的制裁所造成的損失。在這期間,俄羅斯以及亞洲國家對此是出來大力的,此時的伊朗等於是已經沒有了選擇,只能沿著選擇好的道路走下去。

這個時候如果伊朗僅僅是因為特朗普的吹風,就選擇與美國彌合,不僅僅會被一貫喜歡欺騙人的特朗普再坑一把,更有可能會因此失去俄羅斯與亞洲國家的支持,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中。

所以這個時候伊朗對於特朗普的吹風是不太可能感興趣的,因為伊朗已經就美國推出《伊核協定》做好的應對準備,並且付諸實施。這個時候就算美國掉過頭對伊朗好言相勸,伊朗也不太可能理美國的。

近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與美國進行任何形式談判都是“明顯錯誤”。甚至美國人的簽名都是不可靠的,因此與美國的談判毫無用處,德黑蘭不會與華盛頓談判達成新協議。說白了一句話,伊朗已經對和平磋商徹底灰心,感覺美國說話像放屁。沒有誠信原則,也就沒有談的餘地。


落下m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堪薩斯州老戰士招待會上表示,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意義的核協議。筆者想問的是,特朗普總統如何保證自己會遵守這個協議?按照目前美國政府的做法,只要不是特朗普政權簽訂的協議,美國都可以單方面撕毀而不計後果。而原來備受特朗普總統詬病的伊核協議是伊朗與其它5個國家共同簽訂的協議,是具有國際約束與保證的協定,但是美國總統更換,就要廢除前政權的簽訂的國際協定,這就讓對手對特朗普總統的是否遵守承諾感到擔心。

伊朗核協定的實質是美國在中東的雙重政策的結果。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的巴列維時代,伊朗也曾經進行核研發,美國不但沒有阻止,而是暗中支持。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與伊朗完全敵對,美國對伊朗的核研發給與全方位的阻止。而伊朗本身有豐富的鈾礦,可以進行核電開發,所以伊朗認為在石油以外,核電開發也是伊朗的權利。這就是伊朗自稱的和平利用核開發的理由。

在美國阻止伊朗核研發同時,美國盟友以色列卻不聲不響成功地成為核大國。而美國對這樣的結果是“選擇性”的視而不見。因此伊朗對美國要求停止鈾濃縮的要求表示拒絕。美國也對伊朗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甚至要對伊朗動武。但在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的斡旋下,在奧巴馬時代伊朗同意放棄自己的核研發,停止鈾濃縮的行為,接受來自各方的檢查,而在確認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以後,美國也將停止對伊朗的制裁。這是一個雙贏的協定。

但特朗普總統在以色列方面的積極推動下,認為伊朗的核協定是一個僅僅有利於伊朗的協定,不能阻止伊朗核開發。並且還對以色列有威脅。所以美國退出了現在的協定,要求籤訂一個對伊朗完全限制的協定,堵死伊朗核研發的任何道路。伊朗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權利,美國這樣做不僅偏心,而且很自私,並且這樣的協定對於美國來說,說撕毀就撕毀,沒有任何的保障,所以伊朗拒絕與美國談任何重新修訂核協議的意見。如果美國的這個要求得不到伊朗的回應,伊朗與美國將會爆發衝突,中東的局勢更加動盪。


橋本看日本


伊朗有沒有核,對美國威脅不大,對以色列,歐盟威脅大,但伊朗無核,中東和平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需要動亂中東

美國核心是美元,美元關鍵是石油交易。中東動亂,美國便於各個擊破,控制中東,控制石油。

如果伊核協議成功,中東太平,穆斯林世界會空前團結,骨子裡仇美的阿拉伯世界,必將是以色列和美國夢魘,現在美國利用伊朗和沙特,以色列矛盾控制中東。

人民一廂情願,希望中東和平,動亂中東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會阻止伊朗核協議

伊朗離美國十萬八千里,就是有核,以伊朗導彈技術威脅美國那是遙遠事情。但是對歐洲,以色列威脅最大。所以美國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對美國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可以讓中東動亂。特朗普一加碼,哈梅內伊就揚言打擊以色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色列,歐盟就緊張,特朗普就有條件。特朗普何樂不為?



阻止伊核協議符合美國利益,所以特朗普要求伊朗重新新協議,增加了條件,要求伊朗廢除彈道導彈研發,廢除導彈和讓伊朗廢除軍隊一樣,現在戰爭沒有導彈玩什麼?伊朗肯定不答應,OK,特朗普說,這個不怪我,怪伊朗,沒有談判誠意。

伊朗真答應了,也好,徹底廢除伊朗武功,美國少了一個敵人,這就是特朗普狡詐!答應不答應都符合美國利益。

東亞半島特朗普同樣玩這個套路,文在寅興沖沖想創造歷史,真統一了,美軍去那?武器賣誰?韓國保護費怎麼受?特朗普假惺惺見了個面,和伊朗一樣,提了些非人類難題,和平打住。

中國有許多典故,讓你去找蛤蟆毛,驢底角,給跳蚤戴口罩,給長城貼瓷磚,你做不到,對不住,不怨我。這就特朗普套路。

特朗普要和伊朗新核協議,道理如此,你按照特朗普套路寫了,你就死,你不寫那就繼續制裁,緊張,動亂美國目的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