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昨日,一篇名为《张凯律师|都在一条船上》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阅读数和点赞数很快超10万+。火爆之后,有网友发现,其文末的打赏二维码一天之内多次更换,质疑其是否违规,有网友更是质疑作者利用疫苗事件赚钱。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今天上午,羊晚君发现

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

相关文章

也已无法查看并打赏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事件:10万+爆文或获得打赏数十万

在《张凯律师 || 都在一条船上》一文中,该文并未显示原创,也没有评论功能,只有向“张凯律师”的公众号发送关键词才能查看。

尽管如此,文章自昨天发布以来,短短两天阅读量和点赞量均迅速突破10万+.文末,该文作者表示,“卖文为生,赞赏随意”,并附上打赏二维码“推荐使用微信支付”。

文章迅速收到大量打赏。7月24日上午,网友“木南”向其打赏时,显示为“无法转账,他/她的单日收钱金额超过300000元。”记者注意到,此处收款账户为“张凯律师(**民)。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随后不久,网友“小白”发现打赏可以继续,但收款账户昵称有所变化。“不同时间点的收款人,名字都不一样,一直在更新。”小白告诉记者,收款方昵称不断变化,分别有张凯律师(**民)、(**强)、(**荣)、(**艳)等。

“大家快看看自己打赏的人是谁,已经换到第四个收款人,拿了几十万了吧……”不少网友质疑其蹭热点圈钱,其律师身份是否合法也遭到质疑。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文章中张凯自称,律师执照尚未通过相关部门年检。记者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官网上查询,并未找到张凯作为律师的相关信息。

当事人:

因无法成功打赏更换三四次二维码

为何频繁更换打赏二维码及收款人名称?

7月24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文作者张凯。张凯称,一开始用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很快就不能打赏了,说账户危险,然后换了朋友的账号,也不能打赏了,现在账号已被封。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张凯告诉记者,之前没有预料到文章的影响会这么大,也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打赏。“有一次是因为达到打赏限额,有几次说是因为账户不安全,忘了换了几个账户,有三四个吧。”张凯说,因为钱打不进去了,说账户有问题,没办法就只能换一个二维码。至于一共的打赏金额,张凯表示不方便透露。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则中,仅支持运营者对已群发文章进行小范围修改,每篇文章允许被修改一次,修改范围仅限正文内五个字。为何此文中的二维码可多次修改?

记者发现,张凯此文并非微信公众号中的群发文章,而只是一个预览链接。该文并未出现在张凯公众号的消息列表中,仅能通过向后台发送关键字查看。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对此,张凯回应记者,称通过回复关键词获取文章是公众号运营中很普遍的一个方式。记者在张凯的朋友圈中看到,7月23日文章发布之前,张凯称文章已写好,但多次审核失败。随后,他表示“通过回复关键词的方式,文章终于发出来了。”

目前,张凯的文章和公众号均被屏蔽。张凯认为,通过文章收取赞赏而被屏蔽是不合理的,他将联系微信团队申诉。那么,已经获得的赞赏金额能否顺利提取?张凯告诉记者,他还没有去关注这方面。

微博回复:

希望以后写文章打赏比这次还多

昨晚7时许,张凯在其个人微博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复。他提到,公众号被销号,会与腾讯沟通,不会放弃法律途径解决。

他认为自己使用关键字弹出文章功能并没有违反规定,也没有道德缺陷。希望大家关注疫苗,而不是问他收到多少赞赏,“问别人收入很不礼貌”。

他称“有人说我为了赚钱而写文章,你说对了。三年没有工作,我需要赚钱。”“上篇文章阅读量大概过千万。我的收入简直九牛一毛,但我已经很感恩了。

最后他说,希望以后写文章的打赏比这次还多,“争取站着就把钱给赚了,当个体面的文化人。”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张凯在个人微博上的回复全文

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中,记者发现,微信规定,赞赏是读者认可原创文章而自愿赠予,用以鼓励的无偿行为。当用赞赏进行募捐、赌博或抽奖、售卖商品(任何实物或虚拟商品)等行为时,不得对文章使用赞赏功能,一经发现将永久收回赞赏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处理时未结算资金将退还微信用户。

记者就此事联系微信官方,截止今早8时许,记者尚未获得回复。

律师:

打赏的性质目前法律上并无定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告诉记者,关于打赏的性质,目前法律上并无定论。如果把打赏看作是赠予,则不同于慈善或公益事业中的捐助,那么就不存在限额或是欺骗等行为。“读者作为对文章的鼓励,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朱巍也认为,因文章的内容真实性﹑表达方式等,用户与文章作者间存在信息鸿沟,容易让用户超出自己的意愿或违反自己的真实目的而做出打赏行为。

目前,张凯的文章已因违规而无法接受打赏。朱巍对南都记者表示,和直播平台抽取打赏分成不同,微信平台并不参与打赏分成,因此对于打赏的真实性,平台所需承担的责任并不高。

对于此事,网友吵翻了

有人认为张凯说了真话,为他打赏是自己愿意的事。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有人认为他在蹭热点骗钱: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蹭疫苗热点的爆文一夜打赏超30万!却因这个操作引网友吵翻……

知名自媒体人魏武挥就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表示:

总之,短短一个上午过后,张凯就从一个充满情怀的前律师,变成了一个让人“可恨的”(我一个朋友语)“发国难财的”(我又一个朋友语的)“吃人血馒头的”(我另一个朋友语的)“败坏自媒体风气的”(还是一个朋友语的)“涉嫌欺诈的”(我这样的微信朋友还真不少,哈哈哈)卑鄙小人。

但魏武挥认为,这篇文章最后二维码的上方写的很清楚:卖文为生,给多给少也是读者的意愿;也不能因为觉得看了文章觉得张凯律师是个有情怀的人,就不该爱钱(更换付款码收取更多打赏)。

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来源 | 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新浪微博

图片 | 南方都市报、新浪微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