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蘇州女子吃隔夜小龍蝦,醫生稱隔夜小龍蝦細菌繁殖快「毒性」比隔夜飯更強。還有哪些食物不能隔夜吃?

yukiT


首先,小龍蝦表示,這個鍋為啥要扔給我?

隔夜的小龍蝦也不是說不能吃,而是說不能常溫隔夜還接著吃,而且還不熱透了。

如果是及時放入冰箱冷藏,隔夜算什麼,放2-3天吃,只要熱透完全沒問題呀。

如果放到冷凍室,隔幾個月吃也沒事呀。

在常溫下,絕大多數食物都不能隔夜吃,這是因為細菌繁殖很快,最快15分鐘就可以翻倍。

你可以算一下,隔夜可以翻多少倍。。。

細菌繁殖後,可以導致食物的腐壞,更重要的是,有些細菌會產生毒素,即使加熱也不容易破壞,例如金葡腸毒素。

所以,常溫隔夜食物最好別吃,更不用說是高蛋白的小龍蝦了。

當然,我家幾乎沒有隔夜小龍蝦,根本等不到隔夜就被吃完了哈哈。

除了隔夜小龍蝦,還有些隔夜的話題,比如隔夜茶、隔夜水、隔夜銀耳、隔夜菜、隔夜飯等等。

隔夜茶、隔夜水通常來說,即使常溫也問題不大,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細菌汙染,也不會有亞硝酸鹽的問題。

亞硝酸鹽很多人很擔心,實際上它不會憑空產生,放一白天沒事的話,放一晚上也沒事。

隔夜的銀耳、隔夜菜、隔夜飯之類的,都是需要冷藏的,如果常溫隔夜,確實不建議吃,或者說,不建議常溫隔夜。

冷藏的剩餘食物拿出來的時候最好熱透再吃,涼菜最好不要剩。

希望解決了你的疑問。


飲食參考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夏天到了,小龍蝦又成了“夜宵界一霸”,然而最近,小龍蝦惹出的禍也不少。前有長沙男子吃小龍蝦過敏全身發麻疹,後有蘇州女子吃隔夜的小龍蝦意識模糊……

鋒利的鉗子,堅硬的外殼,小龍蝦用盡全身力氣在告訴你:想吃我,沒那麼簡單!

最近,30歲出頭的蘇州張女士被送急診,一度意識模糊險些昏迷,原來,她竟是因為吃了隔夜的小龍蝦,發生了食物中毒。所幸及時救治後逐漸恢復。

高溫天易發生食物中毒,怎樣才能躲開食物中毒的“魔爪”呢?

中高考期間正值炎熱高溫天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食物中毒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臨床症狀,如果吃飯後,在一天之內或12小時之內出現胃腸道不適,比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可高度懷疑是食物中毒。

哪些食物攝入不當會引起中毒?

1.飲食不潔

由細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細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人攝取了這種帶有大量活菌的食品,腸道黏膜受感染而發病。沙門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皆可引起此型。這類食品主要是腐敗性動植物食品如:肉類、魚類、剩飯、豆製品等。夏季溫度高,空氣潮溼,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旺盛,食品容易被汙染而變質。如果食用前沒有充分加熱,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某些細菌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腸毒素,耐熱性強,即使加熱煮沸,仍然可保持部分毒性而導致中毒。

2.本身有毒的食物

①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魚、貝類、動物甲狀腺及肝臟等,如食入未經妥善加工的河豚魚可使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發生麻痺,最後因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麻痺而死亡。

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覃、木薯、四季豆、發芽馬鈴薯、山大茴及鮮黃花菜等。

3.亞硝酸中毒

一些含一定量硝酸鹽的蔬菜,貯存過久或煮熟後放置時間太長,細菌大量繁殖會使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可使血液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

4.黃麴黴中毒

發黴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黃麴黴的代謝產物黃麴黴素,其毒性很大,它會損害肝臟,誘發肝癌,因此不能食用。食入一些化學物質如鉛、汞、鎘、氰化物及農藥等化學毒品汙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

夏季飲食一定要注意,除了要避開有毒食物外,還要防止發黴變質的食物。


百科名醫


為什麼煮熟的龍蝦,放冰箱裡也會導致食物中毒?

這個主要是因為,冰箱冷藏室裡也會有些不怕冷的細菌生存。
由於冰箱是低溫保存,食物一般都可以放好幾天。很多人就會以為冰箱就是保險箱,萬無一失。實際上,冰箱並不保險箱。有一些細菌它比較不怕冷,在冰箱冷藏室內也可以生存繁殖,他們當中最常見的代表就李斯特菌,這種細菌是一種致病菌,如果食用就可能導致人發生食物中毒。
李斯特菌病的患者通常會在進食受汙染食物後三至七十天內出現症狀,包括類似感冒症狀、噁心、嘔吐、腹部痙攣、腹瀉、頭痛、便秘及持續發燒,嚴重的感染個案也可能出現敗血病和腦膜炎。它對孕婦的危害更大,甚至可能導致流產。
所以冰箱裡冷藏的食物最好充分加熱熟透再吃。這個新聞裡的女士很可能是拿出來的時候沒有充分加熱熟透。

隔夜的龍蝦能吃嗎?

其實隔夜本身並不是問題,只要儲存得當,吃的時候拿出來充分加熱熟透,就完全可以放心吃。

類似的,隔夜菜、隔夜茶等等,其實也都可以食用。


阮光鋒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隔夜小龍蝦有毒的說法,源於一條新聞——

蘇州一名女子,把前一晚放冰箱裡的小龍蝦加熱食用後,竟然中毒,一度昏迷,經過緊急搶救才恢復過來。

不過,還記得前不久在俄羅斯舉辦的世界盃嗎? 當時,我國派了(出口)10萬隻已經加工成熟的小龍蝦“出征”。那批小龍蝦運到俄羅斯,無疑已是隔夜蝦了。怎麼又沒聽說出事呢?


中毒,錯不在蝦

其實,大家錯怪了隔夜小龍蝦,導致中毒的真正凶手是——冰箱。

你可能會說,冰箱不是保鮮箱嗎?是的,但它不是保險箱,它更是一種叫李斯特菌的細菌的天堂。

李斯特菌“喜冷怕熱”,一旦被食物帶入冰箱中,就會在冰箱裡大量繁殖,新放入的食物如果沒有密封好,就會受到它的汙染。

所以,不止冷藏的小龍蝦,冷藏的肉、蛋、乳製品、蔬菜等各種食品,存放不當都可能存在李斯特菌。

當然,人吃了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不一定會感染,但一旦感染,輕則嘔吐發熱,重則腦膜炎、敗血症等,甚至死亡。

特別是孕婦、新生兒等免疫力較差的人群,一旦感染李斯特菌,簡直毫無招架之力。


冷藏時密封好,吃前徹底加熱

那麼,放冰箱的小龍蝦還能吃嗎?

答案是:能。

縱使李斯特菌兇殘,我們仍有辦法躲開它——

冰箱裡面,生食和熟食最好分開存放,並且各自裝好。特別是熟食,最好用密封的容器裝好再放入冰箱,以減少被李斯特菌感染的概率。

還有辦法治它——

不管是隔夜的小龍蝦還是剩菜,吃之前,都要充分加熱。李斯特菌在低溫的環境下,生命力強到令人髮指,但是,一遇到高溫,它就慫了。

一般來說,在70攝氏度左右,加熱時間超過2分鐘,李斯特菌就死翹翹。不過,為求保險,加熱時間最好稍長一點,避免有些食物個頭大,難加熱透。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