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特朗普一定要執行貿易保護政策?

香堂風子


以特朗普為終極決策者的群體認為:貿易保護是美國繁榮的基礎,歷史經驗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美國的邏輯,當然,也可能是錯得離譜的邏輯。

這一次,中國在現實歷史舞臺的正中央,要頂住美國極大的壓力,要經受住極大的考驗。

7月6日,一篇原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的訪談文章中,提供了人們解讀特朗普之所以實行貿易保護的視角。

中美貿易戰開啟,比的不是誰獲益更多,而是誰損失更小。

美國方面可能會有錯覺,以為從歷史的數據看美國繁榮的幾個階段,正是實行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政策時期。

20世紀50、60年代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時期,全世界它最穩定、最繁榮,由美國向全世界輸出製造能力,管理系統及先進理念。而這樣的巔峰,有些觀點認為是一戰之後,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而積累下來的。

一戰後,美國在1918年把進口關稅從20%左右逐漸上調,至1929年美國股災發生時將近30%的平均關稅;1929年-1932年進一步上調,達到平均40%以上。

特朗普成長的年代,目睹了50年代、60年代美國的巔峰與輝煌,很大一部分認為,這是因為加強關稅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功勞。

第二個原因,美國的貧富差距擴大,美國社會在計算機技術革命、互聯網革命中,相對影響力下挫。

他們在反思,他們在找原因。中國製造和中國商品成為了替罪羊。

所以,我們看到的局面是:美國鐵了心要對中國實施一些動作,甚至最後會聯合歐洲傳統盟友,把更主要的攻擊對準中國。

貿易保護主義無疑是想加強美國的實力,是想讓美國民眾的挫敗感、失衡感統統消除。

當然,我們認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是損人不利己的,之前因為保護而發展的結論也是站不住腳的。但我們也要有足夠充分的危機感。

歷史上第一次,美國集中如此多的力量,如此聚焦地對準中國。

我們的考驗剛剛開始,我們的防禦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極強的耐心。


財經作家邱恆明


不論是特朗普實用主義,還是今後誰做美國總統。一山難容二虎,再難容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管你是否相信,反正他們都是這樣認為,最本質的發了變化,定位為競爭對手,攔不了。

搞笑就連甲骨文私人老闆,都喊出了以美國利益為重,何況是高高在上白宮。2019年是中美建交以來最糟糕的一年,處在十字路口。美對華這種環境形成,是日至月累,歷經美國幾任總統了,最關鍵是由於中國崛起,美國衰退,中美地位此消彼長引起。

一年談判達十一次,從中國談判代表走出會場那刻的臉部表情,可以看到,這場世紀貿易談判是那麼艱難,貿易戰難以避免。即使能達成協議,也不會啟到多大作用。低頭接受,會重演當年日本遭遇,經濟崩潰,中美貿易戰影響會更深,波及範圍會更廣,持續時間會更長。那些依賴美國技術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芯片,連一部手機也生產不了,不死也要脫一層皮。反而吸引大量熱錢湧入房地產,去掏空老百勝幾十年,負債率高達70%以上。

其實問題也很容易解決,只要向美俯首稱臣就行,不過在近代只有晚清敢做。山雨欲來風滿樓,沒有退路,要有血性,做好長期應對準備,多發展核心技術,才是唯一出路。


么么撻


特朗普單方面挑起全球貿易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最直接的理由當然是解決貿易逆差,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也是全球第一消費大國,也就是說美國的進口貿易量遠遠大於出口量。這也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幾位前任的理由,說他們沒有很好地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二、最搞笑的理由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此次美國對其盟友火力全開,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向加拿大、歐盟等傳統盟友開徵高額關稅比如說,上世紀80年代美國單方面對日本汽車出口實行限制配額,當時的日本採取弱化對待;

三、最核心的理由是打破原有的世界貿易秩序,構建新的世界格局與貿易秩序。眾所周知,目前的世界貿易秩序還是戰後在美國主導下構建的,比如說戰後設立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貿易組織都是以美國為中心,尤其是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開始在全球自由貿易中搶奪美國的資源和利益。比如說德國汽車出口嚴重威脅著美國汽車業;



四、最現實的考慮其實是對美國衰退的焦慮和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貿易開戰,側面說明了美國在衰退,它不願意繼續做盟友的提款機和儲錢罐。


總之一句話,那就是為了繼續維護美國的超級霸權國家地位。


東震木


對於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他一直在執行和推動,原因如下:


1,美國經濟。特朗普為了繼續推動美國經濟的增長,需要貿易保護政策,就是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讓出口帶動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2,美國就業。特朗普在一邊推行貿易保護政策,一邊在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美國,就是希望通過吸引投資,增加美國的製造業復甦,從而帶動更多的就業機會。

3,美國大選。特朗普作為總統,非常希望可以連任,那麼,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給自己增加選票,為下一屆連任做好各項準備。


4,特朗普的觀點。根據近期媒體對特朗普的報道,特朗普一直認為過去這些年,美國經濟在幫助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原因是美國一直處於逆差的貿易之中,所以他想改變這種局面,就在推行貿易保護政策。特朗普還提出要退出WTO組織,他認為WTO組織對美國不公平。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特朗普從一開始競選就以“保守主義”的角色出現,而且事實證明他的那一套“歪理邪說”在美國依然很有市場。特朗普是站在傳統意義“全球化”對立面的人物,他採取了一系列的“逆全球化”行政手段,美國在他的領導下各種推出國際組織,奉行“美國優先”的理念,強調要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國內發展,而不是國際合作。他不斷抱怨美國人被佔了便宜,美國人在國際貿易吃虧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特朗普為什麼要這麼做?先從選票說起。特朗普之所以能上臺,就是因為他的這些看似“離經叛道”的主張契合了很多人的心理訴求。事實上,由於全球經濟陷入疲軟,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的現象,包括但不僅限於美國和歐洲的部分國家。由於國際經濟增長乏力,貿易帶來的好處就顯得不那麼明顯了,而經濟疲軟對生活的影響是切實的感受。當我們的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往往一定要找個理由解釋這問題的出現,而且傾向於從外部找理由,而不是自身。美國經濟疲軟,廣大人群的生活質量受影響,同時,他們發現外國人正在掙他們的錢,於是就認為錢是外國人掠奪了。同樣的思維方式,也出現在歐洲、中國在內的幾乎全球每一個角落。保守主義思想和自由主義思想從來都共存於人類社會,無非是不同的時期,佔據優勢的思想不同罷了。而恰好美國社會由於各種原因,保守主義思想抬頭,在社會中佔據了優勢。

這個時候,特朗普出現了,以煽動性極強的言論拉攏了這一群心存不滿的人,並且成功上位,成為美國總統。因此,從特朗普個人角度出發,貿易保護措施使其一貫以來的經濟主張(至少從競選總統開始),他為了自己的選票也不可能輕易放棄。簡單地說,貿易保護在美國有市場,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自然要販賣。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特朗普先生各種揮舞大棒,引發貿易糾紛,甚至不惜大打貿易戰。

“貿易保護”政策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美國作為全球化進程中受益匪淺的國家,為什麼會看似突然轉向,變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急先鋒呢?特朗普團隊的主要論點也是比較清晰的,那就是他們認為美國沒有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應有的回報。他們不斷在強調一個概念:“對等的關係”。而他們的主張並不是空穴來風,憑空捏造。美國人享受了全球供應鏈帶來的諸多便利,同時也成了全球商品的大市場。這個過程中,一部分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一些政策手段,保護本國產業,對外國廠商有了一些限制。美國人在之前經濟繁榮時期不會在意這點小小的不公平,但是現在經濟增長乏力,美國人突然就對這個情況敏感了起來。特朗普團隊也抓住這個機會,要做“撥亂反正”的工作。他們的主張毫無道理嗎?當然不是。但是,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很有可能帶給美國的是短期的甜頭和長期的禍害。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是一個貿易立國,全球化和多元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依靠著全球各地的人才輸送,維持著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雖然在全球貿易市場上看似吃虧了,但是通過全球化得到的好處也不少,無非就是這個好處夠不夠的問題。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採取了階梯稅率的徵稅方式,核心邏輯就是能力越大的人承擔越多。美國在國際社會當中理應擔負起“富裕階層”的責任,承擔更多一些。這不單單是為了全球經濟發展著想,也是有利於美國長遠發展。因為通過各國的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了,雖然美國分的比例可能少了一點點,但是總回報是在增加的。而由於全球經濟疲軟,短期之內,做大蛋糕的效果不明顯,特朗普團隊就打起了別人盤中的那塊蛋糕的主義。短期內,美國可能會從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中獲利,畢竟美國人說的“不對等”的確是存在的。

用一個簡單的類比,大家可能就會清楚一些。一旦企業效益下降,很多公司都會採取給工作人員降薪甚至裁員來維持生計。短期內企業虧損收窄,甚至開始盈利。但是如果用力過度,這是會損害企業長期競爭力的。特朗普現在就是在做類似的事情,他只看到了國和國之間的博弈,而忽視了互利共贏的可能性。所以他總覺得美國吃虧了,美國被別人佔便宜了,一定要“撥亂反正”,他要“讓美國重新偉大”。因此,他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路線,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考慮到美國是一個民選政府,這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開放”和“保守”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利益最大化的平衡點,特朗普的嘗試不代表美國以後就一定走向全面保守。但至少說明,美國人對“全球化”和“貿易主義”心存疑慮,他們正在以他們的方式去摸索美國未來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可能需要交一些學費,比如說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帶來的潛在危害。美國人用選票做出了選擇,他們願意去嘗試,所以特朗普就粉墨登場了。因此,從參與競選開始,就註定了特朗普一旦當選會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因為他就是靠這個和與之相關的政治立場上位的。


鎂客網


在經濟上,特朗普奉行強勢的干預主義,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到新階段。長期跟蹤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特朗普執意執行貿易保護主義,目的就是要重塑美國的國力,兌現競選承諾——讓美國再次偉大。



對內,特朗普認為,貿易保護有助於保護國內相關產業,如鋼鋁、汽車等製造業。因為在特朗普看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美國吃虧上當,其他國家佔了美國的便宜,必須要扭轉這種局面,保住美國藍領的工作崗位,眼看著中期選舉就要到了,再過兩年,就要競選連任了,從長遠看,這也是服務於特朗普的政治目的。

對外,執行貿易保護,可以讓美國戰略競爭對手的崛起之路走得慢一點,甚至停滯,從而保住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老大地位和世界霸權。在特朗普看來,一些國家,不按套路出牌,對國內一些企業進行補貼,依靠不正當手段獲取了競爭優勢。所以,對這樣的企業產品,美國需要加徵關稅。



【小哥哥】認為,特朗普的強盜邏輯、霸權思維和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其設置貿易壁壘、加徵關稅的做法,不僅僅是向世界開火,也是將槍口對準了美國自己。

目前,包括美國西部大豆農、汽車協會等在內,全國上上下下各行各業對特朗普的蠻橫做法充滿憂慮,都擔心美國的做法會引發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對美國出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而這種擔憂並不是危言聳聽,已經是事實。



歡迎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專注美國經濟、百姓視角,專業解讀。麼麼噠。


摩羯小哥愛新聞


奧巴馬時期,曾被國際社會多番指責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過,與特朗普相比,奧巴馬的貿易保護主義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特朗普不是傾向,而是赤裸裸的、實實在在的貿易保護主義】。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源自他的“美國優先”理念或者說信仰。其主要追求有四:


1,最大化美國的國家利益。希望通過減少所謂的不公平貿易或者說不平衡貿易,為美國的對外貿易尋求更多出路與優勢。


2,通過貿易鬥爭,不斷施加壓力,得到其他好處,比如逼迫對象國更大地開放市場,做出更多的經濟或政治方面的讓步。


3,通過各種“退群”的操作,宣示美國的訴求,減少美國的國際責任,加大美國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的國際話語權。進而改變特朗普所認為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4,通過這一系列“維護美國利益”的作為,贏得更多利益集團與選民的支持,為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獲勝,及兩年後的大選連任打下基礎。


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稱,美國對中國商品增設關稅,使美國“從‘自由主義世界秩序’(二戰後默認的自由貿易與國際合作)當中退出,迴歸19世紀式的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大國對抗的方式”。而今,美國對歐盟對手,對加拿大動手,對日本動手,簡直就是全面點火,更令人擔憂胡佛般的噩夢重演。


特朗普如今的做法,非常類似上世紀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案”——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並由時任總統胡佛簽署了大幅提升進口商品關稅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案”。法案生效兩年後,美國的進口商品稅率達到巔峰。但與此同時,美國的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卻一路走低。受到高額關稅的直接影響,美國進口貿易額猛烈縮水。同時,由於許多國家都採取報復性關稅等反制措施,美國的出口貿易額也嚴重萎縮。這一臭名昭著的稅案不僅引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貿易戰,讓美國工人丟了工作、美國農民丟了客戶、美國家庭買不起商品,還將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徹底催化成全球大蕭條。胡佛更是成為歷史性的罪人。


貿易保護主義是有毒的,而且是容易上癮的。正如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警告——貿易壁壘是危險的、令人上癮的毒品。


社科院張國慶


特朗普不惜得罪全世界,也要執行貿易保護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製造業迴流本土,兌現他美國優先的承諾!


美國的真正崛起是在二戰之後,雖然在19世紀,美國的經濟就已經是全世界第一了,但是當時的英國和法國也很強大,美國還達不到霸權的地步。但是二戰之後,美國大發戰爭財,英國和法國經濟衰落,如果不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能不能復甦,都不一定!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美元正是和黃金掛鉤,金本位體系成立,當時一盎司的黃金定價為35美金。

美金成為了國際貨幣,很多國家的優質商品出口到美國,換取大量的美金,當時美國的低端製造業大都轉移到了海外,畢竟美國的人工成本較高,海外建廠符合大公司的利益,保留了技術和研發在本國,在海外代工,蘋果和富士康就是很好的例子。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比如說金磚國家、亞洲四小龍,現在的特朗普認為,美國在wto制度下,沒有獲得最大的權益,反倒是促進了其它國家的發展,這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

所以特朗普就得想辦法減少貿易逆差,去國內的產業空心化,讓更多的製造業迴流本土,提高就業率,讓美國再一次成為製造業強國,不能緊緊依靠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要和全世界打貿易戰的原因!

我是椰子熟了,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椰子熟了


美國總統特郎普,不惜得罪全世界也要搞貿易制裁,挑起貿易戰爭。其原因在於,他本身就是一個商人出身的總統,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的經驗和建樹,所以他自己除了搞經濟之外,他一無所知。

對於他來說,可能是唯一搞經濟算得上是一個懂行的人,而在其他上面就是一個門外漢了。

特朗普為了體現自己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反得到“美元迴歸政策”的順利,以提高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的就是對各個國家進行貿易制裁,,之中就包括他們長期的鐵桿盟友們,都成為了他們制裁的對象,像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等,以及歐盟各國都成為了他們的盤中餐。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定要執行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走上自己的單邊主義政策,在於他的知識面過分的單一。而除了在經濟上面有所成就之外,在其他的上面是一無所知。再加上他那個好高騖遠和桀驁不馴的性格,致使他不能夠走回頭路,而必須要將單邊主義進行到底。

特朗普正帶領著美國走向自我的孤立政策,而這樣的自我孤立政策,正是因為特朗普的知識面較為小,而又要想做出成就而付出的一個沉重代價。特朗普可能對於美國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鐵碗兒總統的印象。但是,對於美國的未來來說,和世界的未來來說,美國正帶領著自己走向自我的孤立。

美國總統特郎普執意的執行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單邊政策,就是將美國逐步的走向了世界的對立面,從而讓美國逐步的,走向單邊主義化。

換句話說,美國總統特朗普除了在貿易戰上,算是一個自己的特長之外,而其他的他也不會呀?所以他就只能夠在貿易保護主義上面越走越遠,帶領美國走向世界對立面的步子會越來越快。這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執意的執行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而將美國置於世界的對立面的主要原因。


幸福地帶2


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笑話是:特朗普是自由貿易者!

特朗普上臺後,一直在“建牆”,他恨不得把全美國用高牆圈起來,買來的商品進入美國必須繳納高額的“買路財”。那麼,特朗普為什麼一定要搞貿易保護政策呢?

1、為了進一步提高就業率

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承諾,要進一步提高就業率,改善民生水平。而提高就業率的最好、最快的辦法是振興製造業。

我們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美日貿易戰後,美國是靠信息產業實現了經濟的再一次繁榮。信息產業繁榮帶來的好處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弊端是製造業的凋零。我們都知道,向蘋果等產品的研發地雖然在美國,但是製造地都在國外,美國把很多製造業的崗位拱手送到了國外。

隨著美國製造業的凋零,很多第三世界製造業大國生產的產品佔領了美國市場。然而,高科技人才的崗位畢竟有限,而且不可能大多數美國人都達到高科技人才崗位的要求。因此,特朗普想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在製造業上做文章,這也是他明確提出來的目標,他恨不得所有人都用上美國製造。

2、為美國製造的振興贏得喘息機會

但是,美國製造業畢竟凋零已久,要想振興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就是為美國製造業的振興提供條件和喘息機會。

採取貿易保護政策之後,國外產品要想進入美國將付出昂貴的關稅,價格必定要高很多。而美國國內生產的產品沒有關稅,價格會低很多,消費者自然會選擇低廉的產品。這樣一來,必將為美國製造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但是,如今畢竟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美國經濟也不可能獨自發展,這一點作為商人的特朗普不可能不明白。所以,等到美國製造振興的那一天,也許是特朗普放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其他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