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學走路要不要穿鞋子,為什麼?

喂等你很久啦


對於初學步的寶寶來說,不建議過早穿鞋子。


一方面光腳走路更有利於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促進足部末梢循環,另一方面對於提高寶寶身體的抗病和耐寒能力也有幫助,再者,光腳走路寶寶的感知更靈敏,更容易獲得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性,對學步很有幫助。

但是,光腳走路一定要注意地面的安全性,地面不要有水,否則很容易滑倒。在秋冬季節,天氣涼爽的時候及時為寶寶穿上襪子,以防著涼。外出時,則可以根據需要為寶寶穿上鞋子。初學步時,對鞋子的要求比較高,儘可能選擇柔軟,透氣,低幫的。


通常情況下,寶寶學走的月齡在12個月左右,但是這存在著個體差異,這不僅與寶寶的運動發育有關,還與寶寶的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有的寶寶膽小、不喜動、怕摔跤等,可能會走路的時間要晚2~3個月。

當家長髮現寶寶能夠扶站或扶走時,及時做好防護工作,儘量少讓寶寶摔倒,摔倒次數多了,寶寶自然會害怕,不敢再嘗試學步,因此家長要幫助寶寶循序漸進慢慢練習,不可太激進。

祝寶寶健康。


佳佳媽媽聊育兒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雖然有人說光腳有助於促進感官發育,腳趾也更容易抓地,不過,穿鞋的時候腳趾是併攏的;赤腳時,腳趾是張開的。赤腳和穿鞋走路時運用到的肌肉是不一樣的,而穿鞋時的足弓、肌肉發育都是符合人的生長規律的,會讓人感覺相對舒服些。

所以為了孩子的肌肉、足弓的發育,只要會站了,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穿襪子,等孩子開始學走了,就建議給孩子穿鞋。

而在選購學步鞋時,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 合腳,容易穿脫。太緊或太鬆的鞋子對於寶寶腳部骨骼發育和行走均無益,因此更建議給寶寶買合腳的鞋子,而不是為了“長大一些還能穿”選擇較大的鞋。

  • 輕便柔軟有彈性。輕便的鞋子不會對寶寶的行走造成不必要的困擾,而鞋尖容易彎曲、有彈性的鞋子在寶寶邁步時也不會造成阻力。
  • 硬鞋幫、平跟。鞋後幫材質既要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又要防止磨腳。小寶寶還不能接受有跟的鞋子,這會影響寶寶的姿勢和平衡失調。


這個問題就說到這,歡迎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育兒乾貨知識哦!~


崔玉濤育學園


寶寶從十個月是一個月開始的時候就要學習走路。寶寶學走路,到底要不要穿鞋?這是很多家長想知道的一個問題?穿鞋,擔心影響寶寶學走路,不穿鞋呢,又擔心安全和健康問題,到底怎麼辦呢?


寶寶學走路是否需要穿鞋?

寶寶學走路需要幾個條件,同時起作用,一個是觸覺,一個是寶寶的肌肉力量,一個是平衡力。各種因素都需要不斷反覆的去練習刺激。

而赤腳練習寶寶的觸覺要比穿鞋走路練習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條件允許,最開始的時候可以不穿鞋。這裡所說的條件,一個是衛生條件,一個是安全條件。


比如在家裡,能在寶寶練習走路的地上鋪上隔涼墊,而厚度又剛好合適,不會影響寶寶站穩,光腳站在上邊又不會著涼。那麼這個時候寶寶走路是可以赤腳的。

但是如果直接是地板或者是瓷磚,或者是水泥地,或者是外面的平地,最好要給寶寶穿鞋。因為寶寶的肌膚還很細嫩,粗糙的地面會讓寶寶腳底磨傷。而寶寶,腳底著涼,又很容易腹瀉。因此在這些地方是一定要讓寶寶穿鞋的。

如何給寶寶選走路的鞋。

首先尺碼要合適,儘量比寶寶的腳要大出0.5到1釐米。讓寶寶的雙腳不被過度的束縛。

鞋底要柔軟適度,厚度在5到10毫米左右。鞋子過硬,影響寶寶腳部彎曲,鞋子過軟,影響寶寶失去平衡力。

寶寶的鞋最好選用天然材質,聞著不能有太過刺鼻的氣味,上面的裝飾物最好不要太多,裝飾太多,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在走路的時候總要低頭看鞋,或者去抓去摸去聞。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寶寶多大穿學步鞋

寶寶學走路分為兩個時期:

學步初期和學步期。

在不同的時期寶寶需要穿的學步鞋也是有區別的哦,否則會對寶寶的骨骼發育產生影響。

>>>>

一、寶寶學步初期(15個月前)

約15個月前的寶寶處於爬行期至學步初期階段。

開始嘗試站立及學步。

此階段應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 讓足部直接接觸地面, 增加足底抓地感, 培養平衡力。

而為了保溫及避免足部受傷, 在室內亦鼓勵穿著鞋底特薄及軟身的室內步前鞋, 保持足底抓地感覺。

而在室外, 地面環境複雜, 則建議穿著保護性較強的室外步前鞋, 進一步保護寶寶的雙足, 亦能保持一定的抓地感覺。

要點:赤足、鞋底不能過厚

>>>>

二、寶寶學步期(15個月後

約15個月後的寶寶, 處於學步期階段, 開始有較多走路的時間。但由於步態未穩, 鼓勵穿著前足容易曲折的幼兒學步鞋。

幼兒學步鞋, 鞋身網布設計及鞋底薄身柔軟, 使鞋容易曲折。令寶寶走路時容易起步, 有助培養正確的步態。

要點:鞋底薄身柔軟、鞋容易曲折

嬰兒的腳骨大多都是正在鈣化的軟骨,骨組織的彈性大,容易變形,再加上腳的表皮角化層薄,肌肉水分多,很容易受到損傷而感染。

嬰幼兒腳的底部,分佈著與身體臟器相關的血管和神經,還有許多穴位,因此,雙腳對於人的身體來說,就像樹根對於樹一樣的重要。

嬰幼兒的足弓正處於發育期,好的鞋子能保護足弓,緩衝在走路時由地面產生的大部分震盪,不僅保護足踝、膝、腰、脊椎,還能保護腦部不受震動的損傷。

寶寶的走路方式和大人是不同的

寶寶的走路方式大致是腳後跟和腳尖幾乎同時著地,並得小心平衡左右踩著小碎步。

在足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且比較柔軟的情況下,當然和大人的走路方式大大的不同。

也因此寶寶腳後跟和腳尖的負擔是超乎大人所能想象的。

提示:

‍寶寶學走路時,出現一些輕微的“內(外)八”,這是由於肌肉力量發展不平衡造成的,隨著寶寶走路逐漸平穩,這些情況會消失,無需用所謂的機能鞋矯正!

市場上流行的“機能鞋”並不適合學走路的寶寶,寶寶學走路最好是光著腳,爸爸媽媽們請注意!

寶寶學步鞋怎麼選

0-3歲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對鞋子有不同要求,爸媽除了要給寶寶選對鞋款,還要選一雙好鞋。

如何才算一雙好鞋呢,你要記住這5個標準:

>>>>

1、 鞋口要大 鞋頭要寬

寶寶的腳比較柔軟,而且也不懂得配合,給寶寶穿鞋子時,媽媽不能隨便用力。

寬大的鞋口更方便把寶寶的腳送進鞋子裡,而且不會損傷寶寶的小腳丫。

寶寶剛學會站立的時候,腳趾頭是呈現張開狀態的,所以鞋頭(楦頭)要寬胖,讓寶寶的腳趾頭能完全伸展。

>>>>

2、方便調節鬆緊和舒適度

魔術貼粘扣的鞋子大多是包覆全腳的,穿脫容易,是目前寶寶鞋子的主要趨勢。

但綁鞋帶的鞋子,更容易根據寶寶的腳型來調整鞋子的鬆緊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鞋帶一定要繫緊,否則很容易絆倒。

如果是能夠調整粘扣位置的魔術貼扣就最好不過了,既便利又實用。

>>>>

3、鞋的前端要可以彎曲

寶寶蹣跚學步的階段會用整個腳掌著地的方式走路,需要耐心指引寶寶用腳跟著地、腳尖等地走路。

如果鞋子前端柔軟可彎曲的話,寶寶邁步會比較順利。

買鞋的時候可以用手掰一下鞋的前半部分,檢查其柔軟程度是否適中。

>>>>

4、必須讓寶寶試穿並走路

鞋子合穿不合穿,試過才知道,絕對不能湊合。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試穿,並且走兩步,寶寶如果沒有不舒服感才行。

>>>>

5、鞋碼要稍偏大

嬰兒的腳長得特別快,為了保證寶寶的鞋子舒適合腳,建議每隔2個月就要給寶寶測一次腳掌尺寸。

由於襪子也有一定的厚度,隨意測量的時候,給寶寶穿上襪子。

買鞋的時候要選擇比實際尺寸大5-10毫米的鞋子,寶寶的腳趾碰到鞋尖,腳後跟可塞進大人的小指。

家長不該給寶寶穿4類鞋

或許你家寶寶的年齡小,你還想象不出一雙小小的鞋子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但你一定要提前知道哪些鞋是寶寶絕對不能穿的!

如果你身邊的親戚朋友正想要給寶寶買鞋、送鞋,也應該“委婉地”告知他們寶寶不能穿以下4類鞋:

>>>>

1.叫叫鞋、閃光鞋

這種鞋符合孩子的好奇心理,很討孩子喜歡,但發出響聲、發光的裝置一般是在鞋後跟,這就促使孩子走路先用腳後跟使勁著地,或走路時經常低頭看閃光,容易養成孩子含胸等不良走路習慣。

並且,劣質的尖聲還可能損害孩子的聽力。

>>>>

2.二手鞋、歐版鞋

每個寶寶腳的形狀都不相同,鞋子在穿著過程中會隨著腳而變形,讓寶寶穿已經變形的鞋子,不但感覺不舒服,還會影響腳發育,長大後容易出現足部問題。

歐版鞋是根據西方人的腳型設計的。

中國寶寶的腳型短胖、腳背高,歐美寶寶的腳型瘦長、扁平,給寶寶穿歐版鞋顯然不適腳,時間長了還會影響腳部骨骼生長。

>>>>

3.預留尺碼的大碼鞋

寶寶的腳長得快,穿不久就要換,有的家長可能會給寶寶故意買大幾碼的鞋子。

小腳穿大鞋,走路不跟腳容易摔跤,鞋子大了不穩當,腳容易往前衝,大拇指總被磕,時間長了就容易變形,引起拇指外翻。

另外,鞋子太大不僅走路費勁,磨損也更快。

買鞋時,應該讓寶寶站著試鞋(站著的尺寸會比坐著大半號或一號),並讓他“走兩步”。

當寶寶的腳趾頂到鞋前,後面能伸進大人的一根食指即為合適的鞋碼。

>>>>

4.保暖但不透氣的鞋

冬天給寶寶選鞋,保暖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透氣。

寶寶好動,小腳很容易出汗,長時間悶在潮溼的鞋子裡,很容易生凍瘡、腳臭。

並且,小腳丫長期在很溼很熱的鞋子裡,支撐足弓的肌肉慢慢放鬆,會導致足弓扁平,腳“變大”。

所以,不管是給哪個階段的寶寶選鞋,鞋子都一定要透氣。


心連心好月嫂


寶寶剛學走路時,光腳比較好,寶寶的腳直接接觸地面,能更好的感知地面高低情況,可以及時調整,有利於寶寶學習走路,可以時寶寶有的更穩。

寶寶光腳走路,有利於寶寶腳部骨科的發展,可以避免寶寶八字腳、O型腿等。腳部分佈著很多神經末梢,光腳走路可以促進寶寶感官發育,寶寶光腳走路時,可以感受地面的刺激,從而促進感官與大腦建立聯繫,幫助寶寶完成各種精細動作,使寶寶更敏捷,靈活性更好。

我家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都是光腳,除非在外面路況不好,基本上都沒有穿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