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年輕人閱讀,如何選擇書籍?

樣花兒


堅持讀書兩年來,讀過了文學、歷史、小說、傳記、天文、地理、物理、生活、經管、科技、哲學、宗教等十幾個類別的書籍。

有的書籍堅持讀完,有的也讀了一半就放棄,有的不僅做了筆記,還能幫助解決我生活中的問題。細細想來,如何選擇書籍是所有這一切的基礎。以下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如果不知道想讀什麼書,那就從文學開始讀

我在讀書之初也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書,感覺什麼書都想讀,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需要惡補大量的知識。

但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盲目衝動的拿起任何書籍就讀,如果是一本難度很高的大部頭,三天沒過就讀不下去了,導致整個讀書計劃泡湯。

所以,我先從最經典的文學書開始看,就把小學、中學那會老師經常提到的世界文學名著、中國文學名著、各種文學獎書籍都翻出來讀一讀,最經典的加起來也就100多本,多了可能有兩三百本。

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全部都讀完,而是讓自己通過讀這些書進入“預熱”的狀態,為後期的大量閱讀熱熱身,道理和跑步前先拉伸、慢跑500米是一樣的。

第二,從自己最感興趣或最需要的書籍入手

我最近對心理學的書籍很感興趣,這種興趣並不是自發而生的,而是我在寫文章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道理”,這就需要一些高大上的名詞,會讓讀者感覺很有逼格(妥妥的套路)。

所以,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知道對於哪一類現象,應該用什麼知識去解釋。比如,為什麼我們都會忍不住刷抖音、看小視頻,這可以用心理學裡面的多巴胺效應來解釋。那為什麼我們總會趕Deadline、為什麼無法堅持早起、為什麼總會喜歡看美女。

所有這些現象其實都有人研究過,都可以用特定的心理學效應或理論進行解釋。我需要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就會去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同樣,想一想你現在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最需要哪方面的知識來幫你解決你當前的問題,一定要是那種最緊迫最急需的知識,這樣才會逼迫你“主動”的閱讀書籍。

第三,無筆記,不讀書;有筆記,越讀越開心

一切不做筆記的讀書都是在耍流氓。讀書筆記的作用人盡皆知,這裡就不再複述一遍了。但讀書筆記還有一個好處:你記錄的越多,就會越容易產生讀更多書的慾望。

這種慾望並不是刻意產生的,而是在做筆記的過程中總會不自覺得聯想和思考。比如,我們看到了一本講述“企業管理”的科普類書籍,你做的筆記是如何管理這家公司。

當你記錄得越多,就越容易想到“企業”可以管理,那我們能否像管理一家企業那樣管理“自己”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你會主動得去尋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人生效率方面讀書書籍,這樣就知道選擇讀哪些書了。

最後一點:讀書不是目的,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產生並聯,並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才是最終目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我之前理解的閱讀,就是坐在那裡,然後,翻開一本書,從頭看到尾。

可是,自從開始學著寫書評之後,我才慢慢明白,看書,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活。他需要有一點閱讀技巧,具備記筆記的技巧,以及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能清楚表達出來的技巧。

所以,如果你想讀書的話,我建議你做主題閱讀。

首先,是閱讀類的書籍。

閱讀類的書籍,可以教會我們,如可控制自己的眼球移動,加快閱讀速度。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這本書上,作者尼吉·斯坦頓在書中提出了一個SQ3R讀書法。

具體說來,就是:

1,縱覽,通過目錄或索引找到想讀的內容。2,對自己想要的的內容,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也就是說,你看到了章節的名字,想通過這一章學到什麼知識,作者寫的東西是否解決你的問題等等。3,閱讀,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並且,看看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但是,不要過多的關注案例和細節。4,回憶自己度過的內容,試著做筆記,但是不要去摘抄原文。5,檢查,回到原書,看看自己的筆記記錄的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漏掉什麼細節。

此外,你了可以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的內容詳實,把讀書分作幾個重要的階段。同時,作者提出的不同的書籍的不同的讀書方法,可以讓我們在讀任何書籍的時候,都暢通無阻。比如,歷史類的書籍怎樣讀,實用類的書籍怎樣讀,小說怎樣讀。掌握了這些,基本上再去讀書的時候,會知道,自己閱讀的重點在哪裡。不會盲目。

其次,您可以看看筆記類的書籍,學會記筆記的一些方法。

讀書不記筆記的話,往往會出現讀完一本書之後,隔段時間就會忘,這樣,即使是讀過的書,會很容易就忘記了。基本相當於是做無用功。

這個主題,建議你讀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這兩本書是姊妹篇,都是奧野宣之的書。

這個人,憑藉第一本書,掀起了一波“筆記本”風潮。他在書裡面講的如何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記筆記,都很使用。我讀過之後,還總是會回頭重讀,作者的觀點,真的很受益。

第三,讀完書之後,可以試著寫書評,這個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表達能力。

通過文字,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完整的表達出來。到目前為止,我也一直在實踐這部分內容。我看過的書有《一本小小的紅色寫字書》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很實用。怎樣的結構更有益於閱讀,怎樣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詳實的論證自己的觀點,書裡面都有詳細的指導。

此外,我也讀過《寫出我心》。

這本書教會我,寫作其實就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把自己熟悉的事情寫下來,它讓我不再懼怕寫作,不管怎樣,只要提筆去寫就對了。

有了以上的基本書打基礎,後面,你就可以針對自己想了解的領域,做主題閱讀了,這樣的閱讀方法,會讓自己儘快的瞭解一個新領域的內容,並且快速掌握核心,一個領域讀五本作右,再換另外一個領域。相信,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你會收穫很多驚喜。


作者:悅思益明
“一枚正在努力的寶媽”!
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不一樣的生活。
愛讀書,愛寫字。希望用走心的文字,記錄自己看過的書,走過的路。
寫作的路上,願我們一起前行!並肩作戰!

悅思益明


讀書分為功利性閱讀和非功利性閱讀。功利性閱讀也叫致用類閱讀,這些書大部分是指一些商務經管類,比如《逆向管理》《財富自由之路》《完全寫作指南》以及各行各業的工具書等,讀這些書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快速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技能,比如說寫作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等。


在這種書的選擇上,最好是能進行針對性地閱讀,比如說,現階段你急需提高自己表達的能力,那麼建議你多看一些溝通類和演講類的書,最好按照主題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比如說溝通類書籍和演講類書籍分別讀上個五本左右,主題閱讀的好處是可以讓你迅速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比零散地東讀一本,西讀一本效果肯定能好不少。

那麼怎麼選這些書呢?我的辦法是可以關注一些書單類的公眾號,比如書單來了,書單等,這些公眾號定期都會推送一些書單,然後你可以去豆瓣查看評分和書評,評分最好是在八分以上的,或者可以看看一些圖書類網站,比如噹噹或者亞馬遜,看當下有哪些新書,排名靠前的書都是口碑還不錯的。


這類書讀完之後最好就要把吸收到的知識用起來,否則隔了一段時間就忘了等於沒讀,只讀不練肯定是沒有用的,就好比你買了個健身器材放在家裡,但從不去練習,必定百搭。


所以,對於功利性閱讀的建議,主要有兩點,一是根據你當下的需求,針對性地閱讀,你寫作不好,那麼就去讀教你怎麼寫作的書,你邏輯思維不行,那麼就趕緊去讀怎麼提高邏輯思維的書。再加以練習,有的放矢才能讓閱讀產生真正的價值。

其次是非功利性閱讀,比如說《紅樓夢》《百年孤獨》《戰爭與和平》等這些中外文學經典,或者一些暢銷小說等等,讀這些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消遣或者陶冶情操。其實,讀書就好比是吃飯,要營養均衡,不能挑食,暢銷書也好,經典文學也好,工具書也罷,都要適當地閱讀。吃多了蘿蔔青菜,但也要偶爾吃一頓營養美味的大餐不是,所以,在讀書的選擇上,要注意兼收幷蓄。但究竟哪一種多讀,哪一種少讀,全看個人興趣和需要,如果你就是偏愛文學,那麼誰也無法阻止你閱讀這些書,但致用類書籍也要適當閱讀,這些書籍往往能幫助你解決現實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務實主義者,比較注重個人技能的提升,那麼讀工具書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地讀一點兒經典文學,讓生活更有情趣豈不更好?


我是笑薇,專注於分享讀書、寫作和自我提升類原創乾貨,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如果能幫助到大家,請關注我哦!


笑薇讀書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閱讀也一樣,但因為年齡階段不同,看書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個人認為,年輕人閱讀,可以選擇如下書籍。

一、通識類

通識類書籍就是相對簡單、通俗,具有普世性的書籍。關於元認知、社會學、歷史學,以及讀書寫作類的書籍,都可以歸結到這類。如《刻意練習》、《把時間當朋友》、《溝通的藝術》、《文心》、《槍炮,病菌與鋼鐵》等等,這些書都屬於通識類,這類書可以拓展眼界,提高認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年輕人應該儘量多看。


二、名人傳記

年輕人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讀的書,經歷的事情,對自己性格、思想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響。日本知名學者齋藤孝認為閱讀具有塑造自我的作用,他在《深閱讀》中曾經說過,讀名人傳記,可以感受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將名人作為自己的榜樣,更好地激勵自己。

生活對每個人都不容易,名人偉人更是經歷過很多挫折,當你跟著親歷他們的人生,你不僅能學會應對挫折的方法,還能讓自己心胸更豁達,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能以平常心對待。


三、經典名著

名著經過了時光的洗禮,裡面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年輕的時候,經歷比較有限,通過讀名著,可以拓展自己的人生經驗,即便當時有些內容不太能理解,也沒有關係。等你了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回頭再看,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時間段讀名著,還能見證自己的成長。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到你,如果覺得有用就關注下我吧。

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跟我交流。


甜橙派Gloria


我認為選擇書籍,最關鍵的是能解決你當下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正在熱戀,抓耳撓腮的發愁如何給對方驚喜,卻要跟風閱讀股票類書籍,顯然是投入不進去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個時候要是讀演講與口才、生活的儀式感,你覺得會怎樣呢?


聚焦解決問題來閱讀,有兩個好處:


一個是動力滿滿。

就像剛才的例子,正確的時候讀正確的書,就會“馬不揚鞭自奮蹄”,拖延症什麼的保證離你遠遠的。在解決完戀愛的問題後,你發現讀書竟然這麼管用,遇到下一個難題時,也會潛意識的去從相關的書中尋找答案,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二個是內化於心。

通過解決現實問題,尤其是自己遇到的難題,你在書中吸取的知識通過實踐得到了驗證,成功轉化為了自己的技能,變成了經驗,這樣深刻的過程,是很難遺忘的。而且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你會逐漸變成該領域的達人,在粉絲經濟的今天,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加分項。


大家都說,閱讀需要興趣做支撐,其實興趣分大小,你愛音樂、愛運動,這是大的興趣,但是太寬泛了,有時不足以讓你堅持閱讀一本書,更別說幾本書。而你正面臨的問題、當下的興奮點,就是一個小興趣,抓住它,足以讓你高效的閱讀一個類別的書。


讀書寫心


年輕人閱讀,說實在的首先就要解決自身的問題,比如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如何賺錢等。接下來,我就從各個不同的主題來分享年輕人應該如何來選擇書籍。

1、職場類

《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書的內容和名字一樣,真的關於職場的基本功的書,看著很通俗易懂。作者大石哲之概述了 30 個工作技巧,並且是用鋪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呈現出來。不過,可別小看這本書,這些技巧可是很久以後都還能上手用呢。年輕人,初入職場,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有很多的道理要明白,這本書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 溝通聖經: 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 》

這本書其實是本很全面的書,因為它裡面的很多內容時涉及到工作中的報表、調查問卷等等,而在如何打電話這種小事上都有詳細的介紹。應該是說,如果這本書好好看了並且堅持去實踐,那麼工作當中的基礎技能都是具備了的,這也是從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2、溝通類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和別人發生著聯繫。有的人溝通能力強,三言兩語能建立起情感的橋樑,有的人不會溝通,唧唧歪歪一大堆只會讓人厭煩。所以,看點溝通類的書很有必要。

《正向溝通》

我們中國人講話做事講究委婉,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方法在溝通上是很好的,本來好好一個點最後延伸到一堆的問題。《正向溝通》這本書就告訴你,直接使用WAC模式去處理問題。你的問題是什麼,你需要達到什麼樣的需求,最後是尋求對方的意見。簡單直入,其實問題更容易解決。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房間裡的大象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大的,而是在我們的縱容下一步步長大的。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是這樣的,因為不想去解決、面對,所以慢慢的越來越嚴重了。《高難度對話》從工具篇、技能篇等三個方面告訴你,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3、寫作類

寫作是思想的具體化,是安放自我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不管是為了自我的表達需要,還是為了工作的必須,學會寫作都是必須的。

《 完全寫作指南: 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

從題目就知道,這本書又是一本很基礎的書,只要稍微有點基礎的人都可以按照裡面的方法來進行寫作。因為有很好的參照物,又有思想意識上的解壓,對於我們這種從小對寫作有恐懼的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很薄,要看完一會時間就夠了。不過裡面有些寫作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鑑的。比如說它的“自上而下”的寫作法,教會你如何簡潔明瞭去表達一個觀點,這和我們平時受的教育有點不一樣,我們常常說話都是一堆鋪墊最後來引出要說的重點,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是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學會了這本書中的方法,能你寫作、說話簡單許多。

4、閱讀類

本來閱讀類應該放在最前面的,因為不管看什麼書,我們都需要閱讀。但是,我們的閱讀習慣是最難改變的,因為幾十年的日復一日,習慣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所以,放在最後以示重要,因為閱讀習慣並直接影響你看書的效率、吸收的程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


這本書從選書、購書、閱讀、做筆記都有詳細的介紹,非常地完善,可以這樣說,這本書只要你按照裡面的流程來做一兩年,那你的進步是飛速的。在裡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蔥魷火鍋筆記法”。我們讀書其實很容易自我感動,又喜歡摘抄一些優美的、喜歡的詞句,但是效果怎樣就不得而知了。這個筆記法是可以很好地引發自己的思考,讓你的思想迸發出個人的火花。

《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也是日本作家的書,很薄,內容也不多、也不難。這本書從如何閱讀、如何做筆記、如何講書本轉化成自己的能力三個方面來解說,層層遞進,實用性強。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有很多方面的書直接看,這就需要自己不斷去閱讀、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邊界。只有你的邊界足夠寬廣,你才知道你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才知道應該怎樣去完善自己的人生。你們在看什麼書呢?歡迎留言區一起來探討哦!


夢貓人讀書


我自己是中文本科,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強調,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閱讀品味。閱讀品味這種東西,如果一開始沒有打好基礎,在讀書這條路上就會越走越偏。

年輕人閱讀如何選擇書籍,其實也就是如何養成良好的閱讀品味。

我的建議是:

1.選擇對自己專業有幫助的書籍。

他們可以不是專業書,但如果和你專業相關,那就更好。比如我是文學專業的,就經常讀一些純文學書籍,如谷崎潤一郎《細雪》,這些書並不會給你帶來直接的改變,但能潛移默化增強你對專業的理解。

比如金融專業,可以多看看《貨幣戰爭》、《國富論》這種書。

比如法律、社會專業,都可以看《鄉土中國》《江城》這種。

2.選擇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書籍。

文學專業,文學史上提到的所有書都是你應該的,能上文學史的書一定有其經典的理由。

其他專業,可以看一些相關領域專家推薦的書籍。

3.不要選擇書店排行榜的暢銷書籍。

我看過書店排行榜前十的大多數書,說實話,都不是很名副其實。如果時間不多就可以不用讀了。


一往文學


要問年輕人閱讀該如何選擇書籍,你可算是問對人了!有書君,就是這樣一個集年輕與才華於一身的男子。年輕的你,已經意識到要從碎片信息的洪流之中逃脫出來去安心閱讀書籍,已經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了。

有書君認為,讀書貴精不貴多,選擇很重要。要想在書中去認識真正的自己,你的基礎書單首先要不盲從、不顯擺。要有品質的閱讀,這一點非常重要。那麼,作為年輕人究竟該如何選擇書籍呢?有書君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年輕的你請先從興趣著眼

每個人對於作者的風格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手法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有人喜歡心思縝密的細節描寫,有人偏偏喜歡故事於宏大背景下變得跌宕起伏;有的人喜歡懸疑破案層層深入,有人偏偏喜歡看“霸道總裁愛上我”……

無論什麼樣的文風體裁,只有你先感興趣,才會有更進一步的深層次閱讀。拿有書君舉個例子,在有書君處於不諳世事的少年叛逆期時,最喜歡的作家是韓寒。啊哈哈哈,如今說來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韓寒出的每一本書,有書君都會第一時間買來閱讀,並默默記住其中有關“數學無用說”的論點論據來對付自己的爸媽。但,感謝韓寒。正是因為“崇拜”韓寒,讓有書君也一併記住了他喜歡的錢鍾書、梁實秋還有王小波,並跟進閱讀,於是一發不可收拾,潛入茫茫書海無法自拔,成就了今天的有書君。

所以,當你找到一本喜歡的書、一個喜歡的作家,你成為他的粉絲、書迷,你不要害怕人家笑,著迷下去,會別有一番收穫。

2. 年輕的你要有一些必要的書籍儲備

從單純懵懂的學生逐漸過渡成一個標準的“社會人”,年輕的我們共同積累了很多知識,如果有一些大家都瞭解的、都讀過的經典書籍而你卻聞所未聞,肯定就會缺少一些共同溝通的話題。所以啊,年輕人!基座一定要紮實、穩固,基座的深度決定著各自對不同文化及事物的理解,深度不同自然在理解上會有偏差。

有書君建議:必要的書籍儲備請先從我們的母語書籍讀起、從經典讀起。

經典就是經典,絕對有它傳世的道理。《詩經》、《史記》、《菜根譚》,選擇你時常聽說的、覺得美好的,一定不會錯。

3. 找書其實是在對應自己的心理結構

當你閱讀過一些書籍、有了一定的積累時,閱讀對於你來說等於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找自己,找到那個比今天更優秀的自己。你在找書的時候,實際是在尋找自己的心理結構。為什麼我喜歡這本書,不喜歡那本書呢?原因就是你們的心理結構不同。千萬不要認為你已經閱讀過很多書籍了,大功告成了。凡是你找到的偉大書籍中,如果有幾本是你非常喜歡的話,千萬不要輕而易舉的認為讀完了事,請你牢牢的抓住,認真的閱讀。隨後順著它們慢慢向上,就會尋到屬於你的無限寶藏。

當大家都說好的書你讀卻不下去,很好,那就放下不讀。硬看,不僅對不起自己的時間,也對不起人家作者,當你用一雙陌生並充滿疑惑的眼睛掃描著作者花心思寫的文字,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痛苦。

所以,絕大多數作品都需要根據你的心理結構來選擇。精彩的書和你的心是連在一起的,不是書讀的越多越好,從“心”選擇,只有選擇才會帶給你不同的思考,才會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書快看


年輕人在選擇書籍之前,應該先學會高效閱讀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好的閱讀方法再選擇好書,才會有的放矢。


2002年時,記者採訪世界知名企業家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

節目最後,主持人向他們兩人提了一個問題:“請問兩位,你們都已經如此的成功了,那麼,在你們的人生中,還有什麼事情是你們覺得最遺憾的呢?”

比爾.蓋茨說:“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所有成功者都是閱讀者,所有領導者都是閱讀者,如果我能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多看很多書,相信我會更成功!”

沃倫.巴菲特說:“我的答案跟蓋茨的一樣。我在年輕的時候要是能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多看一些書,多掌握一些資訊,我想,世界首富的位置,估計就輪不上他(蓋茨)了,”隨後兩人相視大笑……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人人都希望能夠高效、快捷的掌握更多的知識,以便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以至於連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樣的成功人士都把未能更早的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從而多讀一些書引為憾事。

根據我國抽樣調查發現,為學好功課,一個學生在初中三年中,需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100萬—4200萬字的課外書籍;在高中三年中,需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9000萬字的課外讀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郎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由此可見,快速閱讀確實是我們現代人必備的學習技能,有了它面對海量的知識和信息,我們才能做到遊刃有餘、從容不迫。

今天就向大家介紹兩種有效的快速閱讀方法:

1. 倍速閱讀法

顧名思義,“倍速”就是要幫助大家在以往閱讀速度的基礎上成倍的加以提高。

一般人的閱讀速度在200-300字/分鐘,通過倍速閱讀法訓練可以達到900-1000字/分鐘;

要想提高閱讀速度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以往“慢”的原因,然後加以解決。

以下幾個因素是制約我們閱讀速度的主要原因:

01 跟讀習慣

大多數人在閱讀過程中會一邊看字,一邊在心裡默默跟讀,這個習慣大大限制了我們的閱讀速度,建議大家關掉心裡的跟讀按鈕,試著默讀,效果會好很多。

02 逐字聚焦和順讀習慣

人在閱讀的時候眼睛會像相機鏡頭一樣對文字進行聚焦,這個過程會增加閱讀的時間,因此建議大家在閱讀時不要對每個字逐字逐句進行聚焦,而是進行成片的掃讀。

事實上人的眼睛是可以對成片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所謂一目十行,只要稍加訓練,我們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03 找關鍵詞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在看街邊的標語或者指示牌的時候,經常不需要看全文就可以知道全部含義,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捕捉到了關鍵詞。


例如:前方五十米,機場,左轉;

在這裡“機場”和“左轉”就是關鍵詞,我們不需要聚焦每一個字,只要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明白全部的意思。

在閱讀中也是這樣,我們不需要一行一行的讀完全文,只要讓眼睛像雷達一樣掃描全文,捕捉其中的關鍵字,就完全可以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

以上三點是倍速閱讀法的精髓,只要您勤加訓練、熟練掌握,相信一定能對您有所幫助。

2. 蘋果閱讀法

我們首先把準備讀的書想象成一座果園,在這個果園裡有蘋果、梨、桃子等水果,而“蘋果”是今天我們想從果園得到的東西。

那麼當我們走進果園的時候,我們為了最高效率的得到蘋果,我們會怎們做呢?

我們一定會眼裡只有“蘋果”,對其他水果暫時“視而不見”,一心一意只摘蘋果而不做其他無效勞動。

“蘋果閱讀法”正是這樣一種閱讀方法,我們首先通過該書的相關介紹瞭解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想從該書中學到或瞭解的內容做到心裡有數。


最好細化成一兩個問題,例如:怎樣提高閱讀速度?怎樣解決讀完就忘的問題?

這樣“目標蘋果”就確定了。

然後帶著 “目標蘋果”用倍速閱讀法開始閱讀,在隨後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將只關注與“目標蘋果”有關的內容而暫時忽略其他內容。


看到與“目標蘋果”有關的關鍵詞即加以記錄,全書通讀完畢後我們將得到幾十個與“目標蘋果”有關的關鍵詞,再將這些關鍵詞加以串聯,尋找其中的邏輯關係加以整理,這本書與“目標蘋果”有關的這條主線就被我們提煉出來了。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這種方法只能看到“蘋果”而忽略其他,豈不可惜。

我想說,很多書都是多條主線並存,如果在看完蘋果後你又對桃子發生了興趣,大可如法炮製,回到果園再故伎重演一番,相信結果也會讓你滿意的。


通過蘋果閱讀法和倍速閱讀法的結合使用,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裡掌握一本書的主要架構內容,大部分人可以做到一到兩小時通讀一本書。

面對這兩種有效的快速閱讀方法,相信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遺憾不會再在您的身上重演!


勤加訓練,假以時日,相信這兩種高效的閱讀方法一定能讓您的人生更加高效、輕鬆!


如是分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30686b9ae53d056de382f193eb34f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