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城鄉融合打造都市鄉村 探析南海新區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城鄉融合打造都市鄉村 探析南海新區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威海南海新區小觀鎮鄉村振興動員大會

大眾網威海7月10日訊(通訊員 王曉根 記者 王小榮) 7月的威海南海新區,天藍海碧,萬物勃發。田野裡,綠意盎然,一個個現代農業項目生機勃勃,現代農業經濟鼓了百姓腰包;社區中,歡聲笑語,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圓了百姓“市民夢”,拉高了百姓幸福指數……鄉村振興下的威海南海新區,已然踏上了城鄉融合的發展新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威海南海新區立足自身實際,以小觀鎮為主體,以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目標,依託“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雙軌推進,統籌城鄉生態、生產、生活一體佈局,強化規劃引領,完善政策扶持,夯實物質基礎,擦亮發展底色,打造靚麗名片,讓鄉村和城市色彩不同、精彩別樣,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城乡融合打造都市乡村 探析南海新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埠子場社區

探析振興方向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6月29日,小觀鎮埠子場社區裡,居民於愛華和鄰居悠閒地散著步。談起對這個新家的感覺,她的臉上掛滿笑容:“搬出了農村,住進這現代化的城市社區,幸福得很啊!”

幾年前,威海南海新區開始建設新型社區時,於愛華就已迫不及待地想搬出平房住進樓房。今年4月21日,社區分房後,她作為南廒村第一戶,搬進了幾十裡外的埠子場社區。

不遠數十里搬到新家,新家吸引他們的除了完善的市民待遇,還有可期待的樓宇經濟。埠子場社區位居香水河畔,景色優美,並且距離北交大(威海)、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兩所大學僅數百米,可謂商機無限。

就地城市化帶給了當地村民更多的直接利益。小觀鎮西海莊社區居民於彩麗受益頗深,她不僅搬進了新型社區,還成為南海公交公司的一名出租車司機,有穩定工作,還有齊全的各項社會保險。

農村與農民的“內在氣質”和“外在顏值”得到雙提升,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係,這得益於城鄉融合。城鄉融合是威海南海新區鄉村振興的突出特色。南海新區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優化鄉村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力爭打造城鄉融合的都市鄉村、美麗宜居的品質鄉村、海洋特色產業興旺的活力鄉村、宜養宜遊的休閒鄉村、植根南海新區的文明鄉村。

方向既定,行動在即。眼下,威海南海新區正加快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新六產”發展,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提升農業發展能力和水平,實現產業振興;加強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吸引社會人才投身鄉村發展,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實現人才振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實現生態振興;提升農民文明素養,強化文化下鄉服務,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倡樹鄉村文明新風,實現文化振興;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建設法治鄉村,推進鄉村德治,實現組織振興。

威海南海新區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小觀鎮。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威海南海新區著力將城市開發的能量向鎮村輻射。在《小觀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中,列出了城鄉融合的“雙軌並進”途徑。

“城市化帶動”是其中一軌。小觀鎮借力新區開發,推進傳統農村向新型社區轉變,實現鎮域與城區完美對接。今年用以安置環海路以南21個村的10個新型社區將全部分房,6000多戶居民將享受城市待遇,過上城市生活。

城市化的福利也給小觀鎮剩餘32個村莊的百姓帶來期待,他們“上樓”的心情更加迫切。今年,小觀鎮順應百姓期盼,將啟動32個村莊的新型社區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待遇,滿足群眾需求,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百姓從平房到樓房,改變的不僅是生活質量,還有生產勞作方式。農村農業現代化便是改變目標,也是鄉村振興“雙軌並進”的另一軌。小觀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編制鎮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各村建設規劃,提升鎮域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水平。同時,堅持示範引領,對東浪暖、榆樹底、百壽莊3個美麗鄉村重點村,統一策劃和運營,保留鄉村味道,留住田園鄉愁。

“就地城市化為農業現代化讓出更多空間,農業現代化為改善民生、加速城市化建設提供豐厚物質基礎,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推動著小觀鎮朝著都市鄉村發展。”董新志說。

城乡融合打造都市乡村 探析南海新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景翔果蔬的草莓採摘大棚

城乡融合打造都市乡村 探析南海新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萬和七彩農業草莓種植基地

聚焦振興核心 產業興旺各有大計

眼下,小觀鎮的景翔果蔬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蔡政岐看著長勢喜人的260畝優質矮砧蘋果心裡樂開了花。“前兩年栽種的蘋果樹苗,今年就掛滿了果,預計明年就可收入500多萬元。”蔡政岐掰著手指算著一筆賬,心裡還盤算著如何再上一套蘋果深加工項目,把蘋果的產業鏈拉得更長,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實現鄉村振興,核心在於產業興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景翔果蔬作為威海南海新區重點打造的現代高效農業項目,通過流轉土地、資金入股分紅的方式,合作社的規模達到了2000多畝,帶動了周邊百姓致富,去年景翔果蔬還被省旅發委評為山東省精品採摘園。

同為現代高效農業的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集特色農產品種植與採摘、草莓衍生品銷售、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事體驗、兒童科普教育、農家樂餐飲於一體的的大型現代生態農業企業。“我們以草莓種植和深加工為主體,開展規模化農業的集群生產,將園區建設成為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基地,形成特色草莓產業鏈,並延伸出全新的特色草莓文化。”談到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來發展大計,公司的負責人說。

實現產業興旺,就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面朝大海背靠大山的小觀鎮,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自然稟賦,尤其是隨著威海南海新區的開發建設,打造威海南海新區的“菜籃子”“果盤子”“後花園”等思路也逐漸明晰,加快推進以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為重點的鄉村經濟建設。

今年,小觀鎮將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主體,推進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多種經營方式,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今年將新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000畝。

圍繞加快發展“新六產”,小觀鎮推動景翔果蔬、萬和七彩農業、萬鑫畜牧等重點農業園區上檔升級,打造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為主體的體驗型、終端型農業,構建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同時堅持陸海統籌,推行生態立體養殖,引進四倍體牡蠣育苗項目,打造省級產業園區,堅持由近岸淺海向遠海深海拓展,加快萬和海洋牧場建設,打造省級精品休閒漁業基地,發展提升濱海休閒旅遊。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基礎。小觀鎮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推行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分賬管理、分賬運營模式,力促村級集體經濟提升。同時打造鎮級產權交易平臺,盤活集體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村級資產處置公開透明。農民不願種地的,可委託村“兩委”將土地交由產權交易平臺對外流轉。

城乡融合打造都市乡村 探析南海新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萬鑫畜牧

鼓勵振興主體 真金白銀增強群眾振興信心

前兩天,一份《關於激勵群眾發揮主體作用推動鄉村振興獎勵扶持政策》的紅頭文件發到了小觀鎮村民手中。拿到這個文件,威海市萬鑫畜牧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官軍的幹勁更足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海人,蔡官軍種梨已經17年,是當地有名的種梨“土專家”。現在,蔡官軍的600多畝梨園和奶牛養殖結合在了一起,發展起了高效循環農業,還通過輸出優質梨苗、普及種植管理技術等,帶動著周邊很多種梨散戶一起致富。

“政府出臺獎勵政策都是真金白銀的獎勵,農業發展迎來了好時候,幹勁能不足嗎!”蔡官軍說,他們公司的產品經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有機梨和有機梨膏。單靠這兩個“有機”,蔡官軍可獲得政府給予的10萬元獎勵。

廣大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和動力源,要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參與鄉村振興,離不開有效的政策引導。

“我們在鄉村振興的計劃和安排中,列出了14條獎勵扶持政策,這些政策條條都是真金白銀。這樣做既是給全鎮老百姓一個莊嚴承諾,也是讓大家看到黨委、政府推動鄉村振興的決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其中,齊心協力推動振興。”在小觀鎮鄉村振興動員大會上,董新志如是說。

在14條獎勵政策中,圍繞全民招商引資、流轉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大學生回鄉創業、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各條獎勵資金均“明碼標價”。

據瞭解,小觀鎮還將投資3000萬元建設鄉村振興農貿大市場,對入駐的攤販、商戶,凡專營本地農產品、海產品的,3年之內免收攤位費。同時每年還將主導舉辦一到兩次大規模培訓,培訓費用由政府支付,培訓對象主要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以及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定就業的農民,有意願參與培訓的人員,可自願報名接受免費培訓。

“政府下這麼大力氣推進鄉村振興,讓我們感覺到了農業成為了有奔頭的產業,現在,從新加坡留學的兒子和當醫生的兒媳也都回來跟我一起經營,還聘請了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招了一些農業專業的大學生,有了他們的支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定會實現。”蔡官軍信心滿滿地說。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