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開拓創新 與時俱進 高坪區探尋 “楓橋經驗”新樣本

四川民生報道網訊:南充市高坪區位於南充市東部,幅員面積806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12個鎮、13個鄉,總人口近70萬。近年來,高坪區人民調解工作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下,深入貫徹實施《人民調解法》,以“規範、拓展、提升”為指針,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原則,協調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入紮實地開展了人民調解和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及時有效地化解了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促進了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效融合,在推進依法治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歲月不居,“楓橋經驗”長青。1963年,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出了以“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為目標要求的“楓橋經驗”,五十多年後,高坪區結合自身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探尋新時期樣本,讓“楓橋經驗”逐步在高坪落地生根,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僅2017年,全區各級調解組織即調解糾紛1328起,調成1321起,調成率達99.5%。全區矛盾糾紛、信訪量明顯減少,人民調解優勢充分顯現,大大節省了訴訟費、交通費以及訴訟時間,提升了矛盾糾紛處理效率,也使得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為群眾安居樂業和全區經濟的穩步增長創下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強基礎,抓基層建設

推進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在原有人民調解組織的基礎上,通過培養基層調解隊伍、加強經費保障、落實組織陣地、健全調解制度等措施,及時調整和充實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目前,全區共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448個,基本實現了重點區域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

推進調委會規範化建設。按照人民調解委員會“五有”“四落實”“六統一”的要求,做到了有固定辦公室,刻制了印章,購買了徽章,製作了標牌、標識等。此外,針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嚴格按照《人民調解法》的相關要求,明確了人民調解規章、工作流程、處理時限;採取以會代訓和分季度組織調研等形式,逐步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調解技能,2017年共開展各類培訓18次,並形成了多篇高質量調研文章;開展星級人民調解組織、等級人民調解員等評選活動,多種途徑提升人民調解隊伍工作熱情。

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建設。根據近年來民間矛盾糾紛大數據分析對比,從掌握行業特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組織網絡等方面著手,大力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建設,在矛盾糾紛易發、頻發的交通事故、醫療糾紛、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領域和行業,設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8個。全區基本形成了以鄉鎮(街道)調委會為主幹,村(社區)調委會為基礎,專業調委會為補充,“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調解網絡,成為了創建平安高坪的“第一道防線”。

二、抓隊建,強示範創建

調整充實調解隊伍。面對日益繁重的糾紛化解任務,我區認真開展人民調解員選聘工作,拓寬聘任渠道,整合農村和社區中的人才資源優勢,堅持聘請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人擔任人民調解員。至此,通過選優聘優、培育優秀調解員、建立專業人員數據庫等方式,不斷充實做強調解隊伍,現擁有調解員4798名。

積極推進專業調解員隊伍建設。嚴把人民調解員准入關,紮實推進人民調解隊伍專業化發展,打造一支關鍵時候衝得上、危難時刻豁得出、貼近群眾、為民解憂、能夠擔當重任的專業化的人民調解隊伍。有組織、有步驟地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工作,規範調解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紀律,增強調解程序的公正性,提高調解工作的水平和公信力。

打造人民調解示範崗。為使人民調解成為社會穩定的排頭兵、和諧建設的橋頭堡,高坪區在強化陣地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和營造創建氛圍的過程中,建立了一批活躍在基層一線的品牌調解室,如“袁婆婆”調解室、長樂永康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培育了一批擁有雄厚民間基礎、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調解員,例如身兼數職的“全國人民調解能手”袁婆婆,始終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服務,用一個共產黨員的大愛和忠誠,不斷為人民群眾造福;還有獲得“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的調解員張順成,用自己的耐心、誠心、真心避免了一次次矛盾糾紛的激化和升級。

三、治未病,促維穩實效

聚焦預防為主,創新人民調解模式,發揮好人民調解“解壓閥”作用。結合“七五”普法工作,將人民調解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制訂了“組織工作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機制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則,積極參與各部門的專項整治活動,暢通接待渠道,實行信訪接待制度,及時發現苗頭,預早做工作,從小處著眼,注重人與人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和諧相處。

推動落實“公調對接”工作。積極與高坪公安分局開展試點,成功打造了全省首家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並在全區城區派出所得到全面鋪開。調解室成立以來,調解糾紛逾百起,成功率達100%,防止民轉刑案件7起,實現了“情、理、法”三種調解方法的有效結合,在定紛止爭的同時引導群眾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觀念和社會風氣。

提升人民調解工作服務信息化水平。依託公共法律服務網,在提供人民調解諮詢、調解指引、調解預約、調解申請等便民服務基礎上,建立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數據庫。發揮司法行政微信平臺、“隨手調”APP等優勢,實現糾紛隨時調解、隨時錄入,並及時推送人民調解工作動態、典型案例及調解風采,讓群眾知曉人民調解工作性質、工作原則、工作內容和工作成效,有效提升人民調解工作的服務水平,打造群眾信賴的服務品牌。(南充市高坪區司法局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