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图丨陈忠耀 2012级印象学员 现就职于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

自我介绍

Q:

你好陈忠耀,请介绍一下自己?现在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

陈忠耀:

首先很高兴接受这次采访,说起来离第一次到印象也过去七年时间。我是12年参加的高考,然后16年在浙传的照明艺术专业毕业,现在江苏电视台工作将近两年时间。在江苏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作为摄像记者,我现在主要从事拍摄系列报道和人物故事的工作。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Q:

请谈一下你当时艺考的成绩吧。

陈忠耀:

最初打算依靠是冲着编导而去的,之后统考我报了摄制和编导,当时考的学校不多只考了浙传、复旦视觉和上戏,最后通过了浙传的摄像、灯光和复旦视觉的编导。

艺考学习经验的分享

Q:

对于艺考,你能回忆起来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你其后的经历?

陈忠耀:

因为参加艺考,让我的高中生活学习方式一下子变得不一样,所以基本上艺考的每次一个人出门在外的经历都是让我记忆深刻。那时候基本上每一次经历,都很大程度影响了之后的自己。而且很重要的是,每个在这艺考期间认识的老师和朋友都打开了人生的视野和观念,志趣相投,所以和他们的相处,每一件事情都变得记忆深刻。

不过当时还是很多时间在学校里度过,那段时间基本上养成每天至少看一部电影的习惯,然后再在豆瓣上写一点短评,再看看别人的影评。那段时间看的电影对后来影响很深,可以说自己大部分的影视审美和喜好是在那段时间建立的,不论之后是做编导、后期、摄像,我觉得这个审美的树立是最关键的。只不过后来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很差,总是词不达意,想想还是做了摄像。

Q:

你认为应试技巧或方法的训练和个性化的养成哪个更重要?

陈忠耀: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应试技巧和方法更重要。这个方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逻辑的训练和培养,这点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尤其重要的。明白别人的问题目的是什么,知道回答题目和描述事情的逻辑关系。大部分笔试还是考验写作功力,这点还是需要训练的。

个性化的养成不一定通向答案的最优解,但应试方法的训练是培养一个人判断分析能力,这点上的成长一定是通向最优解的。

Q:

印象国际的考前教育、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教育,分别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陈忠耀:

我觉得在印象的时候,我学到的是如何感受感情,看了电影去解析,去和朋友老师去经历感情,这点很重要,好像慢慢知道了“电影里,她为什么哭了,为什么这时候哭,可以不哭吗?好像这时候也只能哭了...”的道理。

大学教育里,则是告诉我们产业的理念,传媒产业、电影工业,这些是靠人实实在在一帧一帧创造出来的,它是产业,不伟大也不卑微。去知道这样要怎么拍?为什么这样拍?明明那样拍也行,但为什么这样会比那样好?

关于工作经历的分享

Q:

你是如何进入江苏卫视的,能详细谈谈这个过程吗?

陈忠耀:

说起来也不复杂,那时候大三,江苏台有个“传媒领跑”的实习项目来学校筛选人去参加实习。我当时面试上了这个实习机会,来到了我现在在的部门实习。当时部门在做一个大项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拍一个全国性的专题系列报道,我作为摄助来参与到实习中。然后在拍摄中得到认可,也帮上很多事情。结束江苏的实习后,我也有在浙江台实习,但对比下来还是更加喜欢在江苏的工作氛围。之后江苏校招的笔试和上机操作都发挥顺利后,最终面试就轻松很多。最后也就这样考进来了。

Q:

你认为体制内岗位和自由职业的利弊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了体制内单位?

陈忠耀:

体制内的行业都存在滞后性,船大难掉头,很难第一时间去主动接触新的尝试,这就导致人思想的固化。思想固化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固化习惯后,人甚至会害怕做出改变,这是最要命的。所以体制内的岗位经常会把人“惯”得荒废。自由职业有他的风险和不安,但接触最新视野和不断尝试的一群人永远会是自由职业者,这批人也是最能从新观点和运用里获得较大利益的人,肯干能干永远不会饿着。

但换个角度从平台来说,通过体制内的平台,能够让刚刚从业的人在相对较轻松的条件,就能有一个不错的接触面。能把握平台的接触面并从中运作也是不错的,但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能力”了……

因为我在考上体制内岗位前就已经和小南订婚了(当时是在挑订婚西服时,收到的入职消息)。所以一方面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实习提前了解工作氛围和接触面还是很吸引我,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我自己当时在自由职业方面相对没自信,于是选择了体制内的岗位。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Q:

能形容一下现在的工作状态吗?每天的工作流程,都要做些什么?

陈忠耀:

和大部分媒体行业的节奏一样,忙碌时焦头烂额,闲下来又不知所措,现在的工作节奏也是这样。不一样的是,经常忙碌起来的节奏也完全不一样,从拍省部领导到拍穷困儿童;从拍市级宣传片到在这个市暗访调查时被围攻;会被派出国去专访,也会在草原学校里吃两星期的泡面。很难知道下个月又有什么样的项目需要去完成,常出差也很无奈的会顾不上家里。

平时日常的工作流程从前期沟通到拍摄到剪辑都需要介入,虽然说是朝九晚五,但加班也是常事,基本不太敢和别人约饭,时间往往不由己。如果是大项目或新节目,会介入方案讨论,然后就………开始出差……然后再加班编辑,总之完全不像人们印象里的体制内工作。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Q:

对现在的工作和状态满意吗?如果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你希望会是什么样的工作?

陈忠耀:

每天能有不同新鲜的事和人去接触还挺有趣的,但大概所有人的工作不满意都是出自时间和收入的问题吧,我的不满意基本上是收入不高且属于自己时间少。如果有个工作更好的话……我可能会找一个收入相对少一点但时间多一些的工作吧,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收入不多但能有时间去做一些谋生的事。其实我的少年理想是做一个程序员,但基本上没法完成了哈哈。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Q:

最后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问一个特别个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你已经结婚了,而你的太太,正是当年一起在印象学习时的同学。这可以说是印象史上一个特别有趣和感动的事件,老师同学间都流传很久。南思羽同学也是当年编导班的佼佼者。你能分享一下你俩相遇,再后来恋爱以及结婚的过程吗?

陈忠耀:

当时在印象时,我们的关系就很好,又都是温州人,生活习惯和观念都很接近,所以也是无话不谈。不过很难为情的是当时并不是男女朋友,我当时还在追求另一个在印象学习的姑娘(老婆会审我的采访,这个还是要坦白的),我和思羽那时候也是好到她会帮我一起去追求那个小姑娘。但结束了艺考结束了高考,大家最后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和抱负,我也基本没了印象同学的联系。不过虽然我和思羽一个在浙江上学,一个在广东上学,但我们之间却还一直都是很热络的联系。慢慢的,我们就在大三这一年在一起了。而我们对于艺考对于大学生活的这段共同成长记忆也是成了我们感情的出发点。

她很优秀的为人和灵动的想法很多时候深深影响了我,当时我大三她已经准备毕业了,然后我们就在杭州开始一起生活。世间灵魂千千万万,但记忆只有一种且无法改变。之后大学一毕业,我们就定了婚。本身我的父母在大学也是同班同学,他们也是把校园爱情延续到了最后,这引导了我的感情观也支持了我毕业就结婚的想法。现在我们领了证,在南京过着两口子转向三口之家的小生活。

Q:

最后,得知你也已经快当爸爸了,我们找了很久,发现了你俩一张合影,送给你们作为礼物吧,再次祝福你们!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图丨左上角两位印象学员即为陈、南二人,现已结婚

陈忠耀:

感谢你的照片,我也附上我们的近照吧。

〖印象师哥采访 就业篇〗浙传毕业入职江苏卫视娶当年印象同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