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國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億比較科學?

大提琴心聲


合理人口多少既決定於一個國家的資源水平,又決定於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還與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階段和特點有關係。究竟多少億人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從人均佔有耕地的角度來看,6億人比較合理,這樣18億畝耕地可以分給每個人人均三畝,比較合理。這個說法其實不新鮮,在實行計劃生育工作的早期,一些國家領導人也這麼講過。

如果農業是中國壓倒性的產業,如果中國人要完全依靠自給自足的農業產出來養活自己和發展工業,那這種推測可能是合理的。但很遺憾,中國已經從40年前開始醞釀計劃生育政策時的農業國,變成了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國家,而對於中國自己而言,服務業又超過了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按照最新的國民經濟統計公報,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82萬億元,其中,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僅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9%;工業增加值所佔的比重為40.5%,而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所佔51.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農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低,所吸引的就業人數已經很少了,少到目前大多數單純依靠農業的農村都只剩下老弱病殘孕的留守人口和個別種糧大戶,即便如此,按照統計來講,農業人口比例仍然偏高(因為有大量農民工雖然多年不回農村仍然被界定為農業人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沒有必要根據人均資源佔有量來確定人口的。

因此,按照經濟發展來確定人口數量和人口更替數量就更加合理了。按照經濟發展指標來衡量,如果經濟保持現在這種經濟增長,最基本的原理應該是年輕人口應該不低於被他們養活的退休人口。而按照近年來諸多學者指出,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指育齡期間,每位婦女生育的子女平均數)僅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也就是說人口會越來越少。在這一過程中退休和養老壓力會越來越大,中國提前進入了老年化社會。近年來,已經有諸多學者論述了人口“斷崖式”下跌的可怕性,此處筆者就不贅述了。只是想指出一點,合理人口數量與人們感官上看到的人的數量並不一致,不要認為現在去大城市中哪哪都是人,就覺得人多得不得了,君不知,很多5線城市已經人煙稀疏,年輕人流失嚴重了。

當然,這些學者所擔憂的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現象雖然可怕,但其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導致中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速發展,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中國經濟應該也不會因為人口的減少(據估測最晚2024年人口就會開始減少)而遭遇災難性的後果,須知,所有發達經濟體最後都必然會經歷人口減少或者至少是人口增幅不斷減少並最終趨於減少(如果沒有外來移民補充的話),最終經濟會走向穩定狀態,人口減少得快,就更容易偏向停滯。期望中國那時已經進入瞭如日本一樣的發達經濟體,可以承受這種衝擊。


科學時評


單純討論人口數量,個人感覺3-6億比較適合,但更要注意的是人口的質量和結構。我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從而控制人口增長。但老齡化趨勢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而最近開放的二胎政策,也沒有得到很好預期效果。本來期望可以看到二胎人口的大幅增加,結果2017年出生人口反而比2016年減少。同時60歲以上老人比重卻在加大,老齡化速度在加快。

而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講,不敢生,生孩是小事,養孩子才是大事。特別是原來的獨生子女家庭,他們長大了,有多位老人要贍養,加上工作壓力,房貸車貸,面對當前高額的撫養子以及教育成本,真是有心無力。

而今天的新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經調整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計劃省基層指導司,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司這3個機構已經不再保留。

這是不是意味著計劃生育即將徹底放開呢,但從個人家庭方面,又有多少家庭敢放開來生,富裕家庭當然沒有問題,可對於工薪家庭怎麼能願意多生,國家政策怎麼獎勵引導,這還是個問題。


量子實驗室


答案不是保持多少人口。因為人口數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人口的結構才是關鍵。

比如,中國人口假設有十六億,但八億是退休老人。那麼人口多不多?多。但結構行不行?不行,甚至可怕!因為養老負擔實在太重,而且幾十之後,人口就斷崖式銳減!

因此,現在不必再討論人口數量,而是要關注人口結構了。從人口學角度看,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2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的平衡。因此,現在重點關注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如果生育意願過低,傾向不生或只生一個孩子,國家就該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了。如果生育意願偏高,那麼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還得實施。

就我個人觀點,我尊重丁克,尊重只生一孩,也尊重生二胎。希望諸位也象我一樣尊重他人,千萬別用‘‘自私’’,‘‘重男輕女’’,‘‘蠢蠢欲動’’,‘‘跟風’’,‘‘皇位’’等詞語來貶低別人生二胎。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素質太委婉,成不了社會上層人士,說直白一點:啃老族而已。

當然尊重歸尊重,個人傾向還是生兩個孩子最好!當然養兩個孩子比一個孩子辛苦,但苦和樂總是相對的。盲目放大一孩的幸福,忘記一孩的風險,放大二孩的辛苦,忘記二孩帶來長遠利益和幸福,這也是不對的。

人口問題其實是國家大事,還是讓為政者去考慮。我們多懂點常識,多一點人生境界,讓個人與社會達到相對和諧,這樣挺好的。


古草9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多少人口是一個方面,其實,人口比例和人口素質更為重要。

1.人口比例和人口素質

比例包括男女比例,中青年和老年人、小孩子的比例。從現在來看,老年人的比例降低是最合適的,中青年和小孩子的比例要相對提高。

但,要降低老年人的人口比例,最好的做法就是鼓勵生育,鼓勵二孩,這樣很可能讓我國迎來老齡化和人口暴增的雙重問題。

另外,人口素質。以前,基礎教育就可以,但是現在競爭壓力大,那麼多讀碩士和博士甚至出國的人。人口素質提升的同時,國家支出的財力、物力也在劇增,而且隨著讀書程度高了之後,還有不少人選擇留在國外,這對於祖國而言,都是一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負擔。

2.人口紅利

不得不說,我國已經佔了人口紅利。發展迅速,就是依靠了勞動力數量大的優勢。而且,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然需要人口眾多。這樣多種經濟的發展都能不被高價的人力成本拖後腿。

3.多少億人口比較科學

如果現在年齡結構以及人口素質都能進一步改善的話。比較合適的是8-10億人。能加快很多中型城市的快速崛起。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地大物不博”的國家,人均耕地不到0.1畝,世界排名160位左右。中國人的水資源佔有量,世界排名120位以後,屬於缺失國家。中國人的單位糧食產量並不高,如果不依賴進口,會有7.5億人吃不飽飯。石油儲量,實際上也位居後面,雖然也有大慶新發現的油田,但那點產量根本不夠使用,說中國是“貧油國”,並不誇張。總體而言,中國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而且,我們的自然環境在急劇惡化。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沙漠化非常嚴重,每年有相當於一箇中等縣的面積的土地被沙漠吞噬。

而中國人消耗的能量在節節攀升。1995年到2016年,中國人均消耗的能量,提升了6倍以上!要知道,地球上的能源主要來自於太陽,能源總量是大致穩定的,如果人類佔有的能量比例加大,留給其他動植物的能量的比例就會降低。所以,現在森林面積縮小,大量動植物物種滅絕。一些所謂的重點動物保護區,實際上那些動物早就在保護區以內難以尋覓到芳蹤。

中國的最佳人口數量應該是多少呢?我實在不好說。“人口紅利”只是低層次的紅利。如果我們沒有科學技術的紅利,恐怕早就崩潰了。


懷疑探索者


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有人說我國的人口應該和美國一樣,保持在3億到4億人口,還有人認為我國的人口,應該下降到6億到8億是比較合理的,總之這些人都認為,我國目前的人口壓力相對較高,未來應該會逐步的下降,那麼如果我國未來的人口出現下滑,下滑到多少是一個底線呢?我個人以為,我國的人口的數量,應該不要低於目前人口的50%,也就是最少不要低於7億人,這個7億人應該是我國可以接受的一個底線,一旦人口數量低於這個數,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大麻煩。

其實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人口問題感到沮喪,答案是因為大量的人口,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引起了社會激烈的競爭,還造成了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這幾個因素才是我們吐槽人口的真正原因,所以人口的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人口增長帶來的負面因素。

但人口增長一定就是壞事麼,答案當然不是,當一個國家比較窮,比較小的時候,過多的人口就是壞處大於好處,因為窮就代表著生產力低,小就代表著可利用的資源少,這個國家要麼一直窮下去,要麼就要發生內亂,而一個國家如果比較窮,但面積很大的話,情況就不同了,例如我國。

我國在建國初期,國家窮的一塌糊塗,那個時候過多的人口,就給社會帶了大量的負擔,但隨著經濟的向好,人口帶來的好處,會慢慢的進行傾斜,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吐槽人口帶來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都有,只是我國的人口更多,帶來的影響更大。

但這個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說,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關係,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不足,所以一些人口帶來的負面因素,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但當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口帶來的好處將是壓倒性的,而且我國巨大的領土面積和經濟體量,就註定了我國的人口不會少,這個人口的上限我不知道,但下限應該不會低於7億人……


科學薛定諤的貓


額,答案是不好說,因為一個國家應該保持多少的人口合適,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但按照一些網絡上的言論來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我國的人口壓力較高,因為14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些意見普遍都認為,我國應該儘可能的降低,人口的基數。

其實剛剛建國的時候,我國的人口只有今天美國的標準,所以現在很多的人認為,我國的人口應該和美國一樣,保持在4億人口左右,但另一些人認為,4億人口是不現實的,我國的人口,應該保持在6到8億是比較合適的,那麼就我個人的意見來看,4億人口確實不太現實。



我國的領土面積遼闊,雖然說有一些地方不適合居住,但總體的面積還是很大的,所以這也就註定了,我國的人口不會少,那麼這個人口究竟多少合適呢,僅僅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最低應該不要少於7億人,可能有人會說,美國的面積和我們差不多,但他們只有4億人。


但你要知道一點,美國是鼓勵生育的,而且還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的人口也在增長當中的,所以對於中美這樣的國家來說,4億人口並不多,另外這個7億的人口,只是我個人認為的人口下限值,我國的人口數量,最好是不要低於這個數值,……


種植恆星


以中國18億畝可耕地,個人認為人口最佳數量六億左右,每三畝耕地養一人。中國可耕地東北平原一般為一熟,華北地區水資源充沛可一年兩熟,長江流域(含四川盆地)一年兩熟,珠江三角洲可一年三熟。按每畝均產600一一一1000公斤計算,三畝也就年產1800一一一3000公斤,(土地可適時休耕)可保證國民飲食無憂。如果科技發達,工業強大,在現在世界則是另一回事。但不管怎樣,中國現在人口數量、素質、結構目前都不是一個理想狀態。龐大的剛性需求,左右、決定我們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

中國的人口問題,與其說是政策導向問題,不如說是國民素質問題。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一句人多力量大,家家戶戶生七八娃,且教育跟不上;七十年代、堅硬的計劃生育政策依舊在貧困地區被打破,往往愈窮愈生(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真正城市發達地區,絕大多數保持獨子。時至今日、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壓力:人口老齡化,偏遠地區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下,脫貧問題仍舊是政府主要問題之一。

人類是自然的孩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定勝天是一個美好的嚮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才是中華文化的大境界,因此:人類自我延續、繁衍,自我傳承、發展不僅僅是個人、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國家、民族問題,也是世界、人類的終極問題⋯⋯是哲學、社會學的終極問題!

慶幸的是,當下人們已經能普遍理智、平靜地接受、面對這個問題!


一生修行14126177


人的社會在人口問題上,有內在的自我調節機制,單純一個農業觀點是不全面的。雖然農業很重要。

要是在一萬年前,在北京地區連一萬數量的人口都維持不了 ,即使在物產比較豐富的上海或者廣州地區,也絕對維持不了一萬人口。

據今天的科學研究成果,在農業文化沒開始之前,地球的自然產出,也就能維持了六百萬左右的智人生存。有了農業技術之後,地球人口爆增到十億規模。

在盛唐時期,中國人口大約就是五六千萬規模,最樂觀的估計也超不過九千萬。可是到了昏庸的明朝,中國的人口數卻輕鬆破億,到了腐敗透頂的大清後期,據分析,在土豆和玉米的幫助下,中國人口反而增加到了四個億。

現代社會的奠基人亞當斯密,在他的書中說中國的人口其實在四個億就達到了極限,證據是中國耕種良好的土地,已經大量出現的棄嬰。這個令人不快的事實和結論,在當時被很多人接受。

可當時的中國還沒有進入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對農業最大的貢獻,是機械的使用,這樣會極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讓很多原來無法農業種植的土地(一旦種地就賠錢),變得有錢可賺,可以進行農業開發,在利益的鼓舞下,有跟多的土地被開墾了出來。

到了今天,農業技術更加進步了,單畝產出已經比原先提高了更多,在將來也會持續的加以增長。可是很多富裕的國家,比如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它們解決吃飽飯問題的農業,早就不是問題了,但是人口卻反倒下降了。

所以說單純從農業的角度來考慮合理人口的數量問題,顯然是視野不夠。同時也可以肯定,中國的農業產出問題,一定會在袁隆平等為代表的農業技術專家手裡解決。

未來的中國會越來越富裕,富裕之後人口的生育下降已經開始出現,中國人口總數的下降將會是個必然現象,按照現在人口和經濟關係,中國人口總數在12到15億之間分佈,將會是個大概率事件。

人口合理數的基礎,和技術水平、社會財富水平等緊密相連,它們會一齊變化和起落。

但願世長久,不需再衰哀。


圓窗觀點


中國的人口保持在多少億比較合理?以現在的農業科技條件,中國的人口保持在50億比較合理。

我們這個社會,尤其是改革開放前出生的一代人,還是有一部分小農封建思想殘餘,或者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計劃經濟思想殘餘。這種思想的錯誤之處在於幻想中國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在冷戰熱戰時期中國可以關上國門,不受西方國家封鎖制裁的影響。但是現在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要發展生產,必須從其他國家進口石油和各種資源。如果不實施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中國在與西方傳統強國的外交鬥爭中必然會處於劣勢。當西方擁有全世界的石油和銅鐵礦時,你拿什麼與西方相抗爭?



要想維持中華文明的繁榮,需要保證科技先進,文化豐富,生產力發達,當人口不足時,這三項都會落後於其他國家,然後就會被其他國家殖民,侵吞,這是人類歷史規律,所以中國的人口只能多,不能少!

大約到2000年之前,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落後於發達國家,還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但是現在中國無論是輕重工業,醫療,教育,基建,房地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的勤勞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物質文化極大豐富,可以滿足幾倍於中國人口內需,但現在各行各業都處於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態,如果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長內需,擴大市場,增加人口。



現在有人站出來說糧食不足,糧食問題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第一,中國人主食為小麥大米,這種禾本科農作物對能量利用效率不高,如果全改種土豆紅薯產量會是水稻的幾倍。第二,可以利用雜交轉基因對農作物進行改良,同樣也能使產量翻幾番。大家認為轉基因是美國佬拿來害中國人的,這大可不必擔心。轉基因是一種先進技術,先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同機器人技術,既可以殺人又可以為人類幹活。而轉基因技術也是同樣的道理,用好了增加糧食產量,被敵人利用當然也能殺人,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轉基因的優點比缺點要更多,只要符合正規操作流程,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轉基因完全可控。如果一昧地堅持轉基因是美國拿來害中國人的錯誤想法,那我也無話可說,畢竟轉基因大豆油你吃,我吃,全世界人都吃,還吃了幾十年,沒有聽說過因轉基因大豆油致病致死的案例。



第三,立體農業,無水栽培技術又能讓糧食產量翻幾番。立體農業就是在樓裡面種糧食,結合無水栽培,用水量也能減小很多,而且在光照溫度的精心控制下成熟也能大幅提前。這些東西現在看來成本昂貴,但我認為在未來人口膨脹的情況下是可能大面積出現的。由以上三點我認為糧食產量不成問題。



還有一些問題如城市交通,貧富差距和生態問題,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留待我日後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