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情況:非法集資案呈增長態勢

7月4日上午,北京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2017年全市金融犯罪檢察工作情況。據通報,北京市檢察機關去年受理金融犯罪案件數量與涉案人數上升,非法集資案件亦呈現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889件1342人,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820件1480人。以受理審查起訴案件為例,相較於2016年,2017年受理的案件數量增長4.33%,涉案人數增長20.03%。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情況:非法集資案呈增長態勢

如圖所示:非法集資案件亦呈現增長態勢。據統計,2017年全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審查逮捕案件428件,審查起訴案件302件,與2016年相比分別上升26.63%和40.47%;受理集資詐騙審查逮捕案件35件,審查起訴案件40件,同比分別上升94.44%和14.29%。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情況:非法集資案呈增長態勢

從罪名看

以審查起訴案件為例,信用卡詐騙罪最多,392件,佔全部金融犯罪案量近五成。其次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302件,佔比三成多。

從案發地看

案件區域分佈相對集中,且體現區域特色。同樣以審查起訴案件為例,朝陽區院受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量最多,佔比超六成。西城區受理的信用卡詐騙案量最多,約佔全市案件三成。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情況:非法集資案呈增長態勢

發佈會上,北京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姜淑珍介紹,目前,以互聯網金融名義實施金融犯罪的情況日趨嚴重。如近年來,假借P2P名義搭建自融平臺,通過發佈虛假的債權轉讓項目為自身融資的案件逐年增多,危害也愈來愈大。此外,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也開始出現。

姜淑珍表示,在辦案中發現,金融犯罪存在著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爭議多,金融法律規範對金融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等規制相對滯後等問題。比如,近期出現諸如“華強幣”、“五行幣”等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違法犯罪活動,央行等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及時提醒公眾警惕代幣發行融資和交易的風險隱患,起到良好效果,但是,代幣的含義如何,具體以哪種違法行為予以規制,尚缺乏執法規範。

針對這些問題,姜淑珍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儘快通過《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等。對於相同功能、相同法律關係的金融產品,應確定統一、協調的監管政策和監管規則,以避免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防止金融風險跨業、跨市場傳遞。另外,針對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新業態中暴露出的問題,應加強共同研究,促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情況:非法集資案呈增長態勢

金融犯罪案件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打著“互聯網金融”等新熱點名義的犯罪增多,迷惑性強、危害性大;

二是非法集資案件大要案有所增多,追贓挽損難;

三是傳統信用卡詐騙案件依舊多發;

四是證券類案件類型集中,主要為傳遞型“老鼠倉”案件;

五是涉及多個金融領域,出現新類型金融犯罪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