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巴西輸球原因:需要先下手為強,不能總指望最後時刻絕殺

一、巴西沒有戰術變化,開局還是想主打比利時右肋部,但是沒效果,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明確思路。比利時賽前是算準了巴西要打比利時的右肋部,所以換上了費萊尼來對位防守,多上一個中場,把德布勞內推到鋒線上。實際上,費萊尼上場以後的比利時,陣型在343和433之間切換,穆尼埃退回防線就是433,穆尼埃前插就是343。這個變化的意義就在於專門安排了費萊尼堵住右肋部,掐死了巴西的推進通道。賽前我和一些朋友聊過這個話題,費萊尼上場會不會帶來正向的變化,我當時認為費萊尼的移動慢,可能會被巴西的中場溜猴。但實際上,在費萊尼體能還良好的時候,巴西的進攻要繞著費萊尼走,費萊尼的作用是巨大的。巴西也沒有改變思路,把主攻方向換到右路。

二、以巴西的角度考慮,輸球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進攻時缺乏辦法,贏不了那麼不輸也就是了。但巴西本屆比賽,一直被針對,但是始終沒發作的一個隱憂就是防線年齡大,運動能力不足,在快速的攻防轉換中,防線和中場之間有斷層。對付墨西哥的時候,墨西哥上半場的瘋跑已經制造了太多機會,只是墨西哥把握不住。而這一場,德布勞內腳下有準,一箭穿心。

實際上,巴西面對比利時在中場的圍堵,並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庫蒂尼奧上半場嘗試過一些中場距離的傳球,直接給鋒線上的熱蘇斯。效果有,但是傳球距離太長,熱蘇斯頂不住比利時後衛的身體對抗,所以下半場,巴西把內馬爾頂到鋒線上,增加一個鋒線上前插的點,換上菲爾米諾,爭取在高位拿住球,這都是有效果的,在比利時體能下降以後,巴西形成了多次的射門機會,但是最終沒有把握住。

三、巴西一路走來,核心競爭力就是進攻端有很多有實力的球員,可以整場保證對對方防線的衝擊,經常在下半場殺死比賽,但是這一場,面對主動回收的比利時,巴西開場選擇了慢慢磨的玩法,卻又先丟了球。只能說,在這樣一屆陣地戰非常難打的比賽中,還是先下手為強,不要總指望最後時刻絕殺。

巴西輸球原因:需要先下手為強,不能總指望最後時刻絕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