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舊中國本想憑藉洋務運動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一場甲午戰爭粉碎了所有人虛幻的美夢。北洋艦隊引進了當時水平最高的裝備,那麼,究竟是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有很多文章稱:“這和李鴻章的任人唯親有著密切的關係。”

甲午海戰之前,北洋艦隊組建,選統領人時李鴻章左思右想,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自己的兩個老鄉身上:一個是丁汝昌,一個是葉志超。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前者被委以北洋海軍提督的職務,後者被委以陸軍統帥的職務。看到這裡,你大概會想:“看來這兩個人有什麼非凡的才能,要不李鴻章怎麼會選他們呢?”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這兩個人既沒有出國留洋接受過新事物的薰陶,也沒有開闊的新進的眼界能接受西方傳進來的新事物,說到底,他們是很典型的傳統意義上的“舊官僚”。

丁汝昌自幼貧苦,基本沒受過什麼教育。咸豐元年,廬江一帶發生嚴重災荒,其父母先後病故。咸豐三年十二月,太平軍佔領廬江,丁汝昌參加太平軍。後隨太平軍駐紮安慶,成為程學啟的部下。他加入北洋艦隊,自從上任之後,為了不負李鴻章的期望,盡力將北洋水師打造成“李家軍”,但是,本身他自己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又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北洋艦隊的訓練效果可想而知。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據記載,丁汝昌曾經讓手下用炮彈射靜止的船,但是,再實戰當中,敵軍會停在那裡不動等你射嗎?而且,丁汝昌不懂器械,什麼大炮、船隻根本就沒有受過保養,只是在上級來檢閱的時候重新粉刷一遍,看上去保養得跟新的一樣。

而且,有專家學者認為,北洋艦隊的覆沒和丁汝昌的畏戰情緒有關。在有機會重創日本海軍的時候,丁汝昌貪生怕死謊報軍情,最終,失去了反轉戰況的機會,這才使得甲午海戰中中國慘敗。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丁汝昌毅然回絕日軍勸降,只想以慷慨一死盡忠,當晚,他就服下了大量鴉片自殺,自此以謝國人。在戰爭結束後,當年日本的海軍大尉小笠原長生髮表演講時曾提到丁汝昌,雖然,對他不是充滿著讚賞,但是,還是用了肯定的語氣。在他看來:“丁汝昌是有君子之風的,並沒有為了上司面前的幾句好話就行賄,而是破口大罵,罵走了索要賄賂的人。”

該日本軍官認為:“丁汝昌的避而不戰不是貪生怕死,而是他作戰的一種策略。”小笠原長生和丁汝昌並沒有利益瓜葛,甚至,二人還曾是敵對雙方,所以,他對丁汝昌的評價應該是比較中肯的。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再說葉志超,綽號葉大麻子,又叫葉大呆子。看他的履歷也是一員悍將,“其身材魁梧,猛力過人”。那麼,為何在甲午戰爭中丟盡臉面呢?

一部分記載稱葉志超無德無才,升官都是靠的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再加上,他是李鴻章的老鄉,所以,才能坐上陸軍統帥的位子。他學識不高,官僚的壞習氣卻不少,不僅妻妾成群,還吸食鴉片,最擅長的就是吃喝玩樂。在戰爭中,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他不僅不以身作則誓死守衛領地,反而是一看打不過就跑,毫無氣節。甚至,他不僅不根據戰鬥形勢乘勢反擊,卻亟樹白旗,乞求罷兵。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但是,也有一部分記載說:“葉志超逃跑,平壤戰敗,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備戰不足,戰術戰略沒有準備好,糧草也不充分,葉志超打完就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如果,非要死守到底,那就不是為國盡忠,而是‘愚忠’了。”據記載,葉志超死後,其屍體運回了花崗安葬,之後,被葬於花崗鎮善崗村黃老郢月亮塘上首,此地也算是一塊風水寶地了。並且,其棺材上還有三道銅箍。

其實,歷史就是這樣,永遠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斯人已逝,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真正的海、陸統帥究竟是什麼樣子。書不可不信,也不可盡信,誰知道當初記載這些事件的人是不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他們的呢?而且,這兩個並不適合做統帥的人做到了這個位子上,還被人怪罪說是他們導致了甲午海戰的失敗,那麼,誰又是罪魁禍首呢?

這個人才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一個決定戰爭不一定會敗

如果,李鴻章沒有選了這兩個人來領導,而是選了兩個才華橫溢,經驗豐富的人來,那甲午海戰的結局是不是就會改變了呢?可以說,甲午戰敗,與李鴻章的任人唯親不無關係,但是,也不能完全推到他身上,當時的中國烏煙瘴氣,內亂不斷,而我國又缺乏海戰的經驗,怎麼能與習慣海戰的日本相比呢?如果甲午海戰放到現在,誰輸誰贏就不一定了。

『《從農家子弟到海軍將領—丁汝昌》、《葉志超家族:功過是非爭議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