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就當報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即周玉姐,明代河北廣平府曲周縣人,7歲時其母、父先後過世,她被繼母拐賣到北京前門外草帽巷蘇淮和鴇兒一稱金所開的怡春院,遂改姓為蘇;因在姐妹中排行第三,故名蘇三,“玉堂春”則是她的花名。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官宦子弟王景隆(由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馮夢龍所著《玉堂春落難逢夫》中的王景隆,和清乾隆年間刻本《新詞李調真本玉堂春全傳》中的王順卿,以及戲曲刊本《玉堂春》中的王金龍,與明史記載的王三善同系一人),進京趕考不中,冶遊相遇蘇三,一見鍾情,過從甚密。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不再從人。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王景隆離京後,蘇三被鴇兒以1,200兩銀子的身價,賣給了山西洪洞馬販子沈燕林為妾。沈燕林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沈燕林帶蘇三回到洪洞,皮氏頓生歹心,與趙昂合謀毒死沈燕林並誣陷蘇三。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初審時,洪洞縣衙將皮氏與蘇三收監。趙昂從皮氏家中拿出千餘兩銀子行賄;洪洞知縣貪贓枉法,嚴刑逼供,將蘇三關進死牢中。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在蘇三含冤負屈之際,王景隆再次應試考中進士,後出任山西巡按(監察地方官員之職);此前已風聞蘇三被賣到洪洞,在任上即巡視平陽府,當得知蘇三已犯死罪時,便前往洪洞縣探知案情,並令將蘇三案在案人火速押解至太原布政司衙門,三堂會審(左、右布按二司,中間巡按大人)該案,蘇三奇冤得以昭雪,洪洞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終成眷屬。由此,玉堂春落難逢夫的故事不脛而走,蘇三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各種版本的“玉堂春”漸為流傳。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從目前查考的資料看,最早將“玉堂春”故事編進小說的是明萬曆年間刻本《全像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明萬曆34年萬卷樓刊本,李春芬撰),該書第29回“妒奸成獄”一節,寫的就是玉堂春與南京王舜卿的婚戀故事;此後,馮夢龍寫的《玉堂春落難逢夫》在人名、地點以及一些情節處理上與之有所不同,並將其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後世。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玉堂春”的故事被寫成話本小說以後,流傳漸廣,一些戲劇家開始把“玉堂春”的故事作為戲劇搬上舞臺。最早在明傳奇中有祁彪佳(明代政治家、戲曲理論家、藏書家,1602—1645)編寫的《完貞記》和《玉鐲記》;清初開始出現直接以“玉堂春”冠名的傳奇劇;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比較完整的“玉堂春”戲劇是清乾隆年間刻本《新詞李調真本玉堂春全傳》。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編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從戲曲藝術的趣味性和群眾審美需要出發,擴容了“廟會”“起解”“會審”等唱段,使得故事更動人心絃,也更具藝術魅力。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在口傳、書撰及舞臺上,蘇三的人物形象鮮活逼真,故事情節感人至深,表演藝術令人欣賞,人們普遍相信,也樂於接受這是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甚至有人說:直到民國9年(1920年),洪洞縣衙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王景隆與蘇三是同鄉的這個情節是從蘇三的供詞裡發現的。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洪洞縣誌》並無此案記述,也沒有傳聞和發現所謂的“蘇三檔案”;《明史》本傳中“不見一個蘇三字樣,王三善並未做八府巡按到山西去三堂會審過……由此使得蘇三故事有些撲朔迷離,前述相關考證也有了文人臆測之嫌。假作真時真亦假,現在看來,故事的真偽已經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監獄,始建於明洪武2年(1369),是我國現存最早並且是唯一的一座明代形制的監獄,因北京名妓蘇三蒙冤落難囚禁於此,以及戲劇《玉堂春》的流傳而聞名遐邇。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監獄共有兩道門,牆高獄深,右邊的院落是兩排12間普通牢房,每間4平方米,陰暗潮溼,不見陽光,小土炕距地不足一尺,囚犯只有蜷起身子,縮作一團,才能躺在炕上。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在兩排普通牢房之間是過道,上空鐵絲網密佈,銅鈴高懸,插翅難飛。過道盡頭的左邊便是死囚牢的大門,死囚牢雙門雙牆,門上畫有狴犴,專門掌管刑獄,青面獠牙,猙獰恐怖,長得象老虎,被人們誤稱為“虎頭牢”。因門高僅1.6米,所有進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頭,顯示對法律的敬畏。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進入死牢院,左面有枕頭窯一孔,隔為三間,西側的一間就是當年囚禁蘇三的牢房,蘇三坐姿塑像坐在炕上;院內還有當年蘇三坐監時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繩索磨下的印記,井口只有半尺多寬,這是為防止死囚投井自殺而考慮的;右面是一堵高牆,牆體內據說灌裝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牆越獄,流沙便會從挖開的小口中源源不斷地流來,使其難以挖通圍牆。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過道的盡頭,正對的是獄卒的值班室,右面的牆上有獄神的供位,供入獄囚犯參拜。獄神下面的牆基處有一小洞,是當年運送屍體的出口,犯人在獄中病死或是被打死後只能從這個小洞拉出去。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進了門洞,裡面還有一道門,而這兩道門卻是一扇從右開,一扇從左開,不明就裡的囚犯如果越獄,往往出了第一道門卻怎麼也打不開第二道門,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獄時間的作用。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通道南端的兩間房間為禁房,是看守獄卒的住處。禁房兩側大牆半腰上的神龕,就是獄神廟口神龕中有3尊磚刻的神像。中間坐著的是獄神,形象為老者,面色和善,凡是獄中的囚犯都要拜獄神,尋求一點安慰。獄神旁邊站著的是小鬼,凶神惡煞,面目猙獰,彷彿在威脅囚犯只能老老實實,不能亂說亂動,不能在獄中有任何不軌。

蘇三監獄院內現在陳列著明代律法和各種刑具實物以及蘇三蒙難的一些實物;院中立有蘇三的塑像;外院為當年監獄的辦公場所。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蘇三其人與蘇三監獄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