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小學語文簡單實用的閱讀答題技巧

第一部分:詞語

一、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 注:有些是可以換的,不要一律寫不能換,要根據題目看看具體能不能哦!)

二、動詞理解

XX生動表現了人(事)物XX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寫不能,要根據題目看看具體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聯繫上下文,圍繞主題,挖掘出句子深層含義,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了。

例題:請問文中劃線部分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修辭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上下文,分析句子裡詞語的表達效果。

(3)答題格式:修辭+結合上下文,修辭的作用

A、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把XX比作(把XX擬人化)XX,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

B、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應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齊,更有氣勢,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C、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E、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F、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答題格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特點

H、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