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作者|張先森

1958年是中國電視元年,北京電視臺開播;同年6月,一部叫《一口菜餅子》的片子登上熒屏,“電視劇”這個名詞誕生了!

從1958年到2018年,中國電視劇在60年的發展長河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經典作品,伴隨著無數人的成長。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這60年來,都有哪些傳頌不衰的經典國產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四大名著系列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最近,在“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盛典”上,六小齡童、馬德華、朱龍廣、歐陽奮強、鄧婕、袁枚等人齊聚一堂,這是觀眾最為熟悉的“四大名著”題材電視劇,最經典版本的首次齊聚,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回憶殺!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央視經典版的四大名著系列:1986年版《西遊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1998年版《水滸傳》,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1986年版《西遊記》,豆瓣評分9.5,已經封神的國劇經典。“小時候暑假最期待的就是看《西遊記》的重播”,這成為了多少人兒時的共同記憶啊。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1987年版《紅樓夢》,製造了國產劇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典。那時候,很多人即使讀不下厚厚的小說,也能把電視劇看個兩三遍。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三十年過去了,《紅樓夢》重播了上千回,觀眾百看不厭,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的“鎮山之寶”。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在深圳病逝,年僅41歲。她把最好的年華都給了林黛玉。有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紅樓夢”,但世間只有一個林黛玉,那就是陳曉旭。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1994年版《三國演義》,劇情完全尊重原著,場面恢弘、逼真,即使一些臺詞拗口,中途更換演員,攝製技術有限,它仍是國產劇中的不朽作品。

《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演員本色出演,當年看完這部劇,總認為諸葛亮就是這模樣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後來央視要拍《笑傲江湖》,金庸說:如果你們能拍得像94年版《三國演義》那樣的話,版權費我只收一元錢!

最後拍攝播出的1998年版《水滸傳》,距離今天也已經有20年了。時光飛逝、物是人非,但經典是永恆的。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劇情、倫理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1985年的《四世同堂》是中國第一部京味電視劇。這部劇太悲情了,據說當年看哭了很多人。

1990年開播的中國第一部室內劇《渴望》,是第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國產劇,一播出就火爆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男女老少都圍著電視機看一部劇的情景,如今恐怕無法再現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同年的《圍城》雖被《渴望》的風頭蓋過了,但仍是一部經典,陳道明把知識分子方漸鴻演得入木三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1991年,馮小剛“出道”了,不過他還不是導演,是個編劇,協助王朔、蘇雷、葛小剛等人一起寫《編輯部的故事》,這絕對算是中國喜劇最豪華的編劇陣容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到了1994年,馮小剛執導了個人的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這也是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國產電視劇,反映了留學、留美熱背後的思考。

主演姜文看了《編輯部的故事》,他沒想到電視劇還能拍成這樣,所以主動要求出演馮小剛的《北京人在紐約》。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讓他到紐約去吧,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讓他到紐約去吧,那裡是地獄”。

這部劇開篇的第一句話,放在今天似乎也不過時。

也是在1994年,《渴望》的導演趙寶剛又出了一部熱劇《過把癮》,由王朔的三部小說改編而成。

跟現在的言情劇不同,這部劇的主人公方言和杜梅雖然經歷了恩恩怨怨和磕磕絆絆,卻沒有煽情和狗血,真實又不缺浪漫,看一遍不過癮,愛情不過時,常溫常經典。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過把癮就死”,這句話一度成為了多少人的口頭禪啊,王志文和江珊也一度成為多少年輕人的偶像?

2001年的《大宅門》成為當年的央視收視冠軍,滿屏都是演技派,老戲骨同臺飆戲簡直不能再精彩。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同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第一部正面反映家庭暴力的國產劇。馮遠征讓多少人的童年蒙上陰影啊,但很少人知道,現實中他是個寵妻狂魔。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由“海巖三部曲”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永不瞑目》《玉觀音》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當年也風靡一時。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海巖劇”一度成為造星神話,比如陸毅、袁立、孫儷、劉燁和印小天。噢對了,還有孫紅雷,他因為在《永不瞑目》裡的出色表演被趙寶剛看好,後來趙導在《像霧像雨又像風》裡專門為他打造了一個叫“阿來”的角色,悲慘的結局看哭了不少人。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古裝、歷史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要說歷史劇,還得從1999年開播的《雍正王朝》說起。說實話,論權術,《雍正王朝》不比《權力的遊戲》差。

《雍正王朝》熱播之後,這才有了“雍正他爹”《康熙王朝》。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陳道明把康熙皇帝傳奇的一生演活了,平三番,滅葛爾丹,收寶島,江山美人,山河統一,《向天再借五百年》從此成為神曲。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康熙王朝》的收視率全面超過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門》。隨之,《漢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歷史劇接踵而至。

至今,《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還保持著9.6的高分,有人平均價說:這是可以和《琅琊榜》相媲美的電視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你一定想不到吧,這麼製作精良、認真嚴肅的歷史正劇居然是芒果臺拍的!

說到古裝劇,還有一部《宰相劉羅鍋》不可不提,它第一次把中國民間文藝和民間敘事講得如此接地氣,讓觀眾竟然在電視劇中找到了相聲和小品的快感。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宰相劉羅鍋》的最高收視率超過40%,前所未有,大獲成功之後,《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也一度霸佔了中國的電視屏幕。

“鐵三角”的鬥嘴鬥智、相愛相殺,大家還記得嗎?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1998年,大陸和臺灣聯合攝製的古裝輕喜劇《還珠格格》橫空出世,迅速霸佔電視熒屏,創下47%的恐怖收視率。

當時所有人都斷言,這將是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率,可就在一年之後,就有另一部劇超越了它,那就是《還珠格格Ⅱ》,全國平均收視率高達54%,最高時突破62%!

隨著《還珠格格》風靡大江南北,趙薇、林心如、范冰冰、蘇有朋、周杰、張鐵林等人,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大眾偶像,催生了大陸的一批“追星族”。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還珠格格》成了90後童年寒暑假的代表,“沒有《還珠格格》的寒暑假是不完整的”。2018年,湖南衛視第17次重播“鎮臺神器”《還珠格格》,收視依然穩坐第一!

“皇上,你還記得十八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動作、武俠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說到大陸的武打電視劇,得先從港劇《大俠霍元甲》說起。

1983年的《大俠霍元甲》,作為大陸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引發了大陸武俠熱潮,霍元甲、陳真的名字隨著“萬里長城用不倒”的激昂旋律,迅速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沒人想到,當年憑藉《大俠霍元甲》紅遍中國的黃元申後來遁入空門,有記者去少林寺採訪他:“法師,你現在還有煩惱嗎?”他答:“當然有,我也是凡人嘛。”

1995和1996年,山東衛視出了兩部早期國產武俠劇代表作,分別是《白眉大俠》和《甘十九妹》。

“甘十九妹”的扮演者楊潞成為當時很多人的夢中情人,可惜在拍這部劇的第21集時,楊潞在片場出了意外,重重摔傷,傷愈後到美國發展,後又回國,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她呢?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白眉大俠》和《甘十九妹》也讓張子健成為中國第一代偶像小生,後來被90後們熟知的卻是“元芳,你怎麼看?”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武俠劇不能少吳京!1997年的《太極宗師》讓多少人迷上了吳京和太極拳啊,現在再也看不到這麼純粹質樸的武打劇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其實吳京以前還主演了不少經典,比如《金蟬絲雨》《小李飛刀》《策馬嘯西風》《武當2》等等,年輕時的吳京就很帥很燃,可真正大火卻要等到20年後的“戰狼”。

無獨有偶,黃海冰當年也主演了不少好看的武俠劇,他是1993年在金庸武俠劇《新書劍恩仇錄》飾演陳家洛出道的,那時候的黃海冰是又嫩又帥。

黃海冰讓人印象最深是《武林外史》的男主角沈浪,以至於很多年後還有人叫他“浪哥”。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你一定沒想到,這部劇中的朱七七竟然是14年後《琅琊榜》中的長公主,時間過得真快啊。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黃海冰後來還跟范冰冰主演了梁羽生的經典《萍蹤俠影》,雖然受年代限制,這部劇有很多“五毛特效”,卻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小時候還有一部經典,釋小龍主演的《少年黃飛鴻》,此時港片裡的小奶萌已經長大了。有網友說,當時覺得劇裡的十三姨美爆了,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那是郝蕾。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國產金庸劇中,評分較高的只有4部,吳樾版《連城訣》、胡軍版《天龍八部》、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和李亞鵬版《笑傲江湖》。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多次被翻拍成影視劇,但目前口碑最好的仍是港臺劇和港臺片,黃日華、古天樂、呂頌賢、張智霖……全是童年的回憶。

尷尬的是,2018年大陸的新版《笑傲江湖》竟創下了2.5分的豆瓣評分,也算是一個新記錄。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刑偵、推理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千禧年的《少年包青天》讓片尾曲《只要有你》火得一塌糊塗。當年的釋小龍還是很萌的,但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營造的氛圍成了童年陰影。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少年包青天》系列火了之後,《神探狄仁傑》和《大宋提刑官》也隨之出現。《神探狄仁傑》的收視率還超過了《新聞聯播》,也因此成了新聞。

《神探狄仁傑》系列連拍了三部,到第四部時,製片人想要增加感情戲,以謀求更高的收視率;編劇兼導演不同意,導致雙方各起爐灶。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導演得到了原演員陣容拍了《神斷狄仁傑》,製片方則得到原創作班底拍了《神探狄仁傑前傳》和《神探狄仁傑之情花金人案》,但收視和口碑都不如前三部,不得不說是兩敗俱傷。

與此同時的《重案六組》可以算是國產刑偵劇的巔峰了。如今滿屏都市情感和玄幻古裝的時代,再提刑偵劇似乎暴露年齡了,不過十幾年前的“刑偵劇”卻是國產劇的經典記憶,尤其是《重案六組》系列,今天再來重溫,依然值得細細品味。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大宋提刑官》也是推理劇的集大成之作,懸疑和刑偵的面子,包裹著黑色正劇的裡子。有人說,這是悲涼到骨子裡的劇。

難以想象,十幾年前國內能做出這樣有內涵的電視劇,片尾曲《滿江紅》更是加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情景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中國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一播出就造成了轟動效應,電視機前的歡聲笑語如今還彷彿迴盪在耳邊。

《我愛我家》取得的成功,離不開編劇梁左對語言的顛覆性運用,他才是這部劇的靈魂。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作家梁左在八十年代就因相聲名作《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等在圈內小有名氣,在《我愛我家》中,梁左則是把他的語言天賦放大,劇中處處充滿了類似於王朔的語言遊戲。

《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之後,“京味兒”影視劇一時間火爆,《過把癮》《東邊日出西邊雨》都是其中的代表。

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急性心肌梗塞英年早逝。他去世後,王朔整理、主編了一本收錄梁左的相聲、小品、情景喜劇及電視喜劇作品,《笑忘書——梁左作品選》。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王朔(左)和梁左(右)

《我愛我家》之後,英達又執導了《東北一家人》,印象最深的是劇裡那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雪村的這首歌還引發了網絡上的FLASH動畫風潮。

“翠花,上酸菜……”

和《東北一家人》一樣,2005年的《家有兒女》同樣是家庭主題,十幾年過去了,當時的小屁孩劉星和夏雪,如今都已經成長為演藝圈的年輕演員代表。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家有兒女》之後,一部由武俠、動漫和無厘頭等各種元素混雜在一起的情景劇異軍突起,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中國的情景喜劇由此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或許你已經想到了,它就是最經典的《武林外傳》,一部三觀正又有趣,讓人回味無窮的國產劇。小時候看不懂它,只是哈哈大笑,如今再來看,裡面的很多話卻讓你淚流滿面。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轉眼間,《武林外傳》播出已經有12個年頭了,我們也已經長大,就連劇裡的莫小貝,如今都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而這部劇帶來的快樂和溫暖,卻永遠封存在我們心底。

同樣受到大眾追捧,同樣捧紅了一大把藝人的情景喜劇,還有後來的《愛情公寓》。第一部之後,多少人意猶未盡,哭著喊著要求開拍續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到如今,《愛情公寓》已經拍到第五季,卻被人抓住了抄襲的把柄,當然這是後話。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軍旅、諜戰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2001年,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大熱之後,引發了一系列的紅色懷舊潮。一時間,《幸福像花兒一樣》《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如雨後春筍……

有個朋友說,一提到李幼斌就想起當初被爸爸看《亮劍》支配的恐懼,只要電視一播《亮劍》,無論哪個臺,無論看了多少遍,爸爸都要再看!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在這個流量小鮮肉霸屏的時代,再回看十幾年前的《士兵突擊》,就是知道什麼叫正能量和純爺們了,“不拋棄,不放棄”也成為很多人自勉的座右銘。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2009年的《潛伏》,被公認是最好看的國產諜戰劇,它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諜戰熱。《潛伏》之後,《暗算》《黎明之前》《紅色》等等諜戰劇接踵而至。至今,只有《黎明之前》能和《潛伏》保持了豆瓣9.2的高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孫紅雷也憑藉《潛伏》獲得飛天獎和白玉蘭獎“雙料視帝”。想不到吧,當年《征服》裡滿臉橫氣的悍匪,能把“餘則成”這個複雜的角色演得深入人心。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青春偶像劇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20年前,中國內地出現了第一部青春偶像劇,一時間空氣裡瀰漫著戀愛的味道,據說不少人是在這部劇的“鼓動”下開始早戀的。

這部劇就是張一白執導的《將愛情進行到底》。白衣飄飄的年代,我們還相信愛情,還有夢;十多年後當我們看到電影版《將愛》,聽見的都是夢碎的聲音。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將愛》承載著太多人的青春往事,如今再來看,當小柯的《遙望》響起,楊崢騎著載滿玫瑰的單車飛馳而出,你是否想到當年在愛情中懵懵懂懂的你?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將愛》紅極一時之後,國產青春偶像劇迎來了春天,《真情告白》《都是天使惹的禍》《郎才女貌》相繼出現。

當時,韓國的《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臺灣的《薰衣草》《流星花園》等等偶像劇湧入內地,但內地的青春偶像劇卻拍出了本土特色。

《老房有喜》《血色浪漫》《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似水年華》……沒有太多或狗血或撕心裂肺的劇情,卻足夠讓人回味無窮。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當然了,這個說法得把瓊瑤劇排除在外。《還珠格格》火爆之後,瓊瑤阿姨趁熱打鐵拍了《情深深雨濛濛》,依然是經典的瓊瑤式言情,家庭鬥爭和各種三角戀、虐戀,以及動不動就親吻或跳樓,家長真恨不得蒙上孩子的眼睛。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因為觀眾入戲太深,雪姨也因此成了繼容嬤嬤之後新一位“女人聽了會顫抖,男人聽了會沉默”的角色。

還記得那部《粉紅女郎》嗎?當時愣是沒看出來,劇裡頂著兩個大門牙的“結婚狂”方小萍,竟然是唱《後來》的劉若英。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這部劇還有一些彩蛋,比如哈妹的扮演者薛佳凝,後來成了胡歌的前女友;“男人婆”扮演者張延的老公張錦程,不溫不火多年後因為出演網劇《餘罪》中的反一號,紅了!

當年還有一部《十八歲的天空》你肯定也看過,劇中的校草石延楓一度成為校園偶像,那時的女生都覺得,校草就應該是李智楠那樣的。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很多人最愛的,是這部《金粉世家》,陳坤當年簡直帥掉渣,還有董潔扮演的冷清秋,冷如百合,太驚豔了。如今陳坤重回電視熒幕,《脫身》裡的他帥氣依舊。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今年4月10日,《金粉世家》的導演李大為病逝,終年47歲。如今再來回顧這部劇,當《暗香》的旋律響起,還是那個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味道,但當初帶給我們這部經典的那個人,再也回不來了。

所謂經典,就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然而在製作技術有限的年代裡,為什麼以前的國產劇盛產經典?

尊重原著,死磕劇本

拿87版《紅樓夢》來說,編劇由三人合力完成,背後還有一批紅學顧問團隊,以“忠於原著”為改編原則。80年代國內掀起了“紅樓熱潮”,看過小說的觀眾都覺得電視劇的代入感很強。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在國產電視劇60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發現能夠成為經典的,必定是動人的。而動人,就要求編劇站在觀眾的角度,貼近現實,表達質樸溫暖的感情。

《渴望》的主演張凱麗說:“《渴望》之所以‘萬人空巷’, 是因為它講的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傳達的是我們最真實、最樸素、最溫暖的情懷。”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86版《西遊記》便是建立於百回本《西遊記》文本上面的偉大再創造,導演楊潔在接過重任時,將原著中繁冗、深奧的宗教說理去除,建立了一個充滿人情、趣味和童心的世界,使得劇情更貼合觀眾心裡,引發共鳴。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再比如《還珠格格》,敘事節奏簡單明朗,人物形象個性張揚,皆大歡喜的劇情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一播出便風靡大江南北,並且多年盛名不衰。

心存敬畏,製作精良

《紅樓夢》最能詮釋什麼叫“製作精良”:

當年劇組為了找最合適的場地,全國各地輾轉,不惜重金蓋了個榮國府和大觀園;

攝影方面精雕細刻,逐幀琢磨;服裝方面設計了上千套衣服首飾;作曲家王立平創作了十幾支曲子,花費了近兩年心血……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導演王扶林在片場給陳曉旭說戲

“可以說,87版《紅樓夢》是不惜工本,傾舉國之力,成就經典”。當時還沒有收視率統計,攝製組更像是帶著使命去拍一部劇,而不像如今收視率和金錢至上。

當時,整個劇組除了導演王扶林的片酬是每集70元之外,其他主要演員的片酬只有每集60元,很多人甚至只有30元,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藝術精品的追求。

拿94版《三國演義》來說,即使拍攝條件有限,但在宏大的篇幅面前,為了保證質量,精益求精,拍攝時間長達3年多。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六小齡童曾說:“《西遊記》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一個‘精’字,精誠所至的精。”

86版《西遊記》只有25集,卻前後花了6年才拍完,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攝製的艱辛不亞於西天取經。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當時,劇組片酬最高的導演楊潔,也只有每集90元,主演裡最高的是六小齡童每集70元,其他演員的片酬不超過每集60元,但他們沒人抱怨,只想著如何才能把戲拍好。

現如今,攝製技術進步了,製作投資越來越高了,但人們對經典的敬畏,以及那個文藝蓬勃發展、創造力空前旺盛的八九十年代,卻一去不復返了。

演技在線,表演質樸

“87版《紅樓夢》從選角到正式開拍經歷了三年,劇組專門對演員進行集訓,找來專家為演員教授琴棋書畫,培養他們的貴族氣質,要求要熟悉臺詞和時代背景,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跟如今的劇組都搶著找大牌和流量明星來演不同,當年選角的標準是看演員氣質、性格與角色是否相符。

陳曉旭從小就喜歡《紅樓夢》,對書中情節瞭如指掌,她還喜歡寫詩作詞,性格溫柔憂鬱。當她得知有人要拍《紅樓夢》,便寫了一封自薦信。有人說,陳曉旭不是在演林黛玉,她本身就是林黛玉。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歐陽奮強為了演好寶玉,一個月內廢寢忘食讀了4遍《紅樓夢》;

《還珠格格》的主演幾乎是熒幕新人,瓊瑤因為被趙薇那雙水靈的大眼睛打動,大膽讓還是學生的趙薇做主角,這才有了迷倒全國觀眾的“小燕子”;

《大宅門》裡除了陳寶國、斯琴高娃和劉佩琦等大咖外,就連姜文、陳凱歌、張藝謀也都親自參與拍攝……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為什麼現在的國產劇很少出現經典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電視的普及,中國電視劇的創作題材越來越豐富,造價越來越高,製作產量也更高了,但作品質量參差不齊,觀眾再很難看到誠意滿滿的作品。

近年來,雖然有《蝸居》《潛伏》《甄嬛傳》《琅琊榜》《人民的名義》《白鹿原》等或貼近現實,或製作精良的國產劇,但大部分的國產劇能真正做到穩住屏幕,能夠不斷播出的,少之又少,過了熱勁,再沒人提及。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在最近的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白鹿原》囊括全部9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三項大獎。

然而《白鹿原》是“孤獨的存在”,它經歷了16年籌備、10年立項、8個月拍攝,這樣漫長、精細的製作過程,雖然有了口碑,但收視卻拼不過爆款玄幻古裝和偶像劇,想想真是悲哀。

流量明星拿上億片酬糊弄觀眾,那些60年來憑良心拍戲的老戲骨笑了

從《白鹿原》也側面反映了好劇對原著的依賴,當優秀劇本匱乏,只能不斷翻拍經典,急功近利導致越拍越爛,就連觀眾都在呼籲:別再毀經典了!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大牌明星拿著天價片酬卻在糊弄觀眾,更加懷念當年那些拿著幾千塊用良心拍戲的中國演員,懷念那些無法複製的經典作品。

回顧中國電視劇60年,曾經每天坐在電視機前沉迷追劇的歲月,依然是心底最質樸、最純真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