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國醫大師唐祖宣:要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

摘編//孟長海

作為一名老中醫,我對“取消中醫”的這一做法感到十分憤慨和痛心,同時,也為中醫的生存竟能有這一“倡議”而感受到悲哀。這些人根本不懂中醫,淡忘了中醫的貢獻。

什麼是中醫?中醫是我們祖國的傳統醫學,是經過幾千年發展起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了《黃帝內經》,《內經》有《靈樞》和《素問》,它總結了戰國以前的學術經驗,寫出這一部理論著作,到了漢代張仲景總結了漢以前的學術經驗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中醫的辨證論治、整體觀念提出了創新性的提法,為臨床沿用幾千年。由於他的功勳卓著,所以被稱為“醫中之聖”。在西醫傳入中國以前,完全是用中醫藥治療疾病的,後來我國形成了兩種醫學,這兩種醫學是在不斷共同學習、共同發展中成長起來的。目前我國現存的有中醫、西醫和中西醫結合三種醫學體系,實際上還是兩種醫學,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統一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所以這些產物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國醫大師唐祖宣:要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

什麼叫真正的中醫?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辨證施治而使用中藥治病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醫。

什麼不叫真正的中醫?不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中藥治病的人,或者不通過辨證施治使用中藥治病的人。這些人有江湖術士、醫院裡開中藥的西醫生、一些還沒掌握中醫辨證施治精髓的中醫初學者。我們不能一見到別人給你開中藥就以為那個是“中醫”,應該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兩個概念。有些人老是把藥販子、藥廠的不良現象甚至個人不當使用中藥而致死的罪過都推到中醫身上。

國醫大師唐祖宣:要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

試問,那些自行購買關木通70克/次煎飲而致死的事件也屬於中醫的罪過嗎?中國藥典上標明的木通用量不超過六克,你不懂中醫就不要亂說,中醫書籍沒教你防範中藥副作用,中醫書籍上有沒有叫你使用關木通每次70克的?有些連臨床中藥學一書都沒看過,就自以為是中醫隱瞞了中藥的毒副作用,根本就不知道自古以來,中醫很注重對毒副作用的防範。如古代的“十八反”就是講配伍禁忌的。到了現代中藥的毒副作用研究更加深入,遠不是那些業餘中醫甚至是業餘西醫腦袋中所臆想的。某些中醫歪曲大師口頭常講“實事求是”,但他們中醫書都沒看一本,批判中醫會做到“實事求是”嗎?我看只能算是“實歪求曲”。某些中醫歪曲大師,不知是不是得了妄想病,妄想自己是中國西醫診斷鑑定委員會主任、中國中醫藥療效鑑定委員會專家,實際上是個業餘水貨,連西醫都沒系統學過的人。還打腫臉充胖子,出語就是權威,以為自己百分之百正確,熟料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錯誤。還不怕人笑自己厚顏無恥。

國醫大師唐祖宣:要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

什麼是中醫的特色?一個是辨證論治,半個是五行學說,半個是天人合一學說。有人論及中醫這個特色科學不科學?我的見解是,如其以自然科學的要求來衡量,肯定不科學,你要治療一個人的疾病,連生理解剖都不符合。但以社會科學或應用技術科學的要求來評價,那是相當科學的。因它沒有“一加一等於二”的框框,只要你這套辦法有效就是科學,所以中醫的特色根本不存在科學不科學的問題。中醫的特色總結起來有兩個:半個是五行學說,但你用不來它,僅僅是你的思路狹窄;半個是天人合一學說,但不久的將來,可能也“特色”不起來了。一個是辨證論治,它與中醫形影相隨,少了它即不能成為中醫。即使你可以對病發藥,那已淪為用中藥的醫生,而不是真正的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