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想要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要養護好脾胃,消化好。“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很多健康問題都與脾胃有關,在夏季更容易出現腸胃問題,所以在夏季更需要注重給寶寶做好脾胃調理。下面分享幾個推拿調理脾胃較常用的穴位,當然也不是必須全用這幾個,臨床可能會根據個體情況用到一個或多個,其他的如天河水、四橫紋、大腸穴、外勞宮、七節骨、足三里等調理脾胃時也比較常用。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1、八卦穴

【主治】胸悶脹飽,嘔吐,洩瀉,食慾缺乏,咳嗽痰喘,心煩內熱等。

【作用】寬胸理氣,順氣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調和五臟,升清降濁。

【部位】手掌面,掌心周邊。

【操作】用運法。分順運、逆運2法。

【時間】5~10 分鐘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2、脾穴

【主治】傷乳食,消化不良,脾虛瀉,疳積,脫肛,黃膽,溼痰,虛喘嗽,慢驚風,隱疹不透等。

【作用】健脾調中,補血生肌,消食滯,化痰涎。

【部位】拇指橈側,赤白肉際處,由指尖到指根,屬線型穴位。

【操作】用推法。分補脾、清脾、清補脾 3 法。補脾——自指尖推向指根,用於虛證如脾虛洩瀉。清脾——自指根推向指尖,用於食證如傷食、積滯。清補脾——來回推之為平補平瀉,用於虛中夾實證,如消化不良。

【時間】5~10分鐘。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3、胃穴

【主治】噁心嘔吐,食慾缺乏,消化不良,痘疹潮熱不退,吐血及鼻衄。

【作用】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煩止血。

【部位】自腕橫紋至拇指根部,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屬線型穴位。

【操作】自腕橫紋推向拇指根部為清胃,此穴只清不補。

【時間】5~10分鐘。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4、板門穴

【主治】嘔吐,洩瀉,上吐下瀉,溢奶,胃痛。

【作用】清胃熱,止吐瀉,通調三焦之氣。

【部位】拇指下,掌面大魚際平面中點。以指點之有大如豆粒的筋頭,重按有痠麻感,為板門的部位,屬面型穴位。

【操作】左右旋轉揉之或來回推之,稱清板門。

【時間】2~5分鐘。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5、四縫穴

【主治】疳積、 腹脹、 厭食、 消化不良等。

【作用】退熱除煩,散瘀結,調中除脹,行氣和血

【部位】位於食、中、無名指、小指近掌端的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掐揉四縫,用指甲掐後繼以揉法,可掐揉雙手四縫。以被施術者感覺疼痛且能忍受為度,依次掐揉完四指為一遍,操作10遍。

脾胃調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給寶寶做,消化好還少生病!

溫馨提示:如家長自行操作時一定注意力度不可過大,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勻、持久、有力、輕而不浮,快而不亂,平穩著實,作用滲透。無論男女,一般只做左手各部穴位,而對其他部位的穴位則雙側均取。還要備好潤滑劑,如澱粉,滑石粉,痱子粉等,以起到潤滑皮膚,增強手法的作用。簡單的動作,就能讓孩子更健康, 媽媽們記得收藏哦~

京媽說,分享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分享和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