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中國產業地產政策環境分析

中國產業地產政策環境分析

就目前從各行業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來分析,在產業地產行業,綠色、高端、智能創新、互聯網+、轉型升級等都成為產業地產發展的關鍵詞,這也預示著未來地產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方向。

據調查,自1996年以來,城鎮人口雖增幅有所下降,但城鎮人口總數一直不斷增加。這說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讓人口日益密集,這將推動著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同時,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產業園區的發展將日益活躍。

同時,目前國內產業園區相關政策類別主要有招商引資政策,土地政策、創新政策,園區服務政策。

招商引資政策

又分為稅收、資金與融資、收費三方面。

稅收,包括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所得稅,一般對於高新技術企業及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資企業,從獲利年度開始,免徵所得稅兩年,後三年按15%的優惠稅率減半徵收。對於出口產品的產值達到總產值的70%以上的企業,減按10%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對於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從認定年度起三年內所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按50%的比例返還還給企業。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對於外商投資項目,一定條件下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的保稅貨物,一定條件下可享受保稅優惠政策。

資金與融資:對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經費補助或撥款;鼓勵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貸款擔保、貼息補助。

收費:租金優惠;減輕企業負擔;部分費用免收。

土地政策

主要有中外合作,政企運行。比如蘇州工業園,是由新加坡和中國財團合資成立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運行,先後編制了園區的概念規劃,開發區總體規劃,設計了土地開發的進度和用地面積分配。

立法管理,一區三制。

統籌規劃,土地批租。

中國產業地產政策環境分析

創新政策

科技研發創新政策:設立科技發展基金,用於高新技術的研究、引進、開發、應用和創新;對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一般針對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允許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加速研究開發儀器設備折舊。

技術成果入股政策:促進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發展。

扶持和獎勵:對園區上市公司的特別扶持,一般對於即將上市的公司按一定年限給予資金補助或獎勵。人才獎勵:對引進的海內外各領域人才進行獎勵,同時鼓勵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對新通過高級技能人才培訓並取得高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員工進行獎勵。

專利資助與獎勵:一般設立專項經費,對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發明專利在申請和授權後分別機給予資助,同時鼓勵企業、個人、專利代理機構提高專利申請質量,規範專利申請工作。

知識產權保護:對認定的知識產權示範企業進行獎勵和優惠。對商標註冊和知識產權申請登記給予資助。

人才政策:獎勵、補貼與扶持政策;公積金政策;戶口政策。

中國產業地產政策環境分析

園區服務政策

1.管理服務:建立高效的信息網絡,目前國內成熟的思維產業園區信息化建設經驗和模式一般是以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為手段,構建高水平復合式產業園信息化基礎技術平臺和立體式信息服務體系;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對企業經營期間的行政申報業務,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實行一站式服務;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2.企業孵化:開展各類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技術交流與諮詢;為企業發展搭建市場平臺。

3.社會服務:公共與配套設施的完善;道路交通的建設;環境優化。

展望2019年,企業若想在產業地產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既要修煉好“內功”——招商運營服務,也要修煉好“外功”——資源併購整合。

1.內部發展,完成由“開發商”向“運營商”的戰略轉型。產業地產企業將繼續改變依靠土地買賣和物業出租的傳統模式,通過提升招商運營能力、孵化功能,以企業客戶需求為中心,營造一個創新創業的平臺,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服務,完成由“開發商”向“運營商”的戰略轉型,提升企業品牌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2.外部拓展,資源併購整合將更為普遍。2017年,尤其下半年,出現了大量的產業地產併購案例。2018年,一方面,企業之間收併購的步伐將繼續,行業集中度將再度提高;另一方面,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聯姻將會更為普遍,險資企業、資產管理公司跨界產業地產將更加頻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