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我們該以什麼邏輯買房子

我們該以什麼邏輯買房子

在微信公眾號裡胡亂翻到一篇文章,文章記不住了,但裡面講了一個令人故事印象深刻:說南京的一個80後,普通上班族,算不上富二代,也不是專業人士,但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通過信用卡套現,在南京買了十幾套房,期間雖然身負銀行鉅債,但他買了賣,賣了買,財富不斷滾雪球,如今他不僅還清了當年的債務,而且要是論固定資產,他的身家也非一般家庭所企及。

所以尋思著是不是該寫點什麼了?

買房致富的勵志段子

雖然這個故事,讓人眼前一亮,但其實在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浪潮中,這樣的故事從未斷過,關於不同城市房價上漲對比的文章也沒少出過。

一個著名的段子,或許你也看過。

斯庫是一名德國人,2005年拖著一隻行李和300萬元存款,漂洋過海來到浦東。他拿出100萬元付了房子首付,剩下200萬元經營紅酒生意。十多年過去了,200萬元的創業經營款早被馬庫斯虧得顆粒不剩、底褲朝天。如今,他以1725萬元賣掉房子,打算回國休養生息。

行前,他聳聳肩,滿臉不解地說:“MLGB,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前幾天發過一篇文章:《高房價也是城市吸引力的體現》,文中也提到了一個故事,說的大學裡的兩個同學,一個去了深圳,一個留在了瀋陽,後來都買了房,結果深圳的同學因為房子身價千萬,而瀋陽的同學當然很幸福。

或許,你可以講出更多這樣的故事。一位熟悉的老闆最近也聊,說十年前他手裡有一張200萬額度的信用卡,那時候如果套現出來,在北京買套房,現在應該值兩千萬了。

當然,還有今年即將退市的ST前鋒靠賣方扭虧為盈,也成為股市的一段佳話,人們感慨,一套房救了一家上市公司。

我們該以什麼邏輯買房子

買房還得聽從你的內心

相信,上面的故事會讓很多人熱血沸騰,悔不當初。但也只能想想就算了。

在大多數時候,買房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關鍵看你想不想買,那些有錢的土豪除外。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事關民生,國家自然慎之又慎。但是國家又在飛速發展,尤其是那些大城市,更是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無數懷揣著致富與成功夢想的人都在向著這些大城市聚集。

人來了,居住的需求自然就有,而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有錢了就要買房子置地的思維影響,在大城市安家落戶自然也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大城市的房價上漲簡直就是不可避免,所謂需求就是價值啊。所以房子也有了投資屬性。

其實只要有需求,萬事萬物都會有投資的屬性,而人的投資行為說到底就是把自己的財富放在增值最快(需求最大)的東西上。

但買房子,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最重要的邏輯是聽從你的內心。就如同前文提到一個落戶深圳,一個安家瀋陽的兩個同窗,縱然一個身價千萬,另一個只是城市中產,但生活的價值只在於自己如何選擇。

若從投資角度看,當然還得把財富放在增值最快的東西上,比如有能力買北京的房子,就不要買河北的房子,能買上瀋陽市中心的房子,就不要買蘇家屯的房子了,當然這也是一時之論,未來能有什麼利好,誰也不知道,比如雄安逆襲。

我們該以什麼邏輯買房子

幾點買房建議

雖然需要聽從自己的內心,但是買房還是有一些道道,分享分享,當然都是出於不同的目的。

1、假如你是為了投資。你就不要再成熟區域買房子了,因為已經失去了想象空間,一定要在規劃剛剛出爐,利好還沒有完全兌現時買房子。舉個例子,2003年的長白島的萬科城與今日萬科城的對比,當年根據業內老人的回憶,那些年的長白島萬科城房價約每平米有三千多元之巨,如今,有二手房業主報出兩萬五千元出售。

2、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能買的起品牌開發商的就買品牌開發商的。還是上面的例子,跟著萬科走,有錢賺。其他華潤、龍湖也都有戰績卓著的案例。如果是自住,那也是大大的有好處,這些大開發商都有很好的服務,住進去後,有什麼問題不會太操心,而當年那些圖便宜買小開發商房子的人們,大概沒少把精力放在與物業、與開發商勾心鬥角上,不是牆壁長毛,就是沒人掃樓道,沒人管不說,物業費倒是催得緊,瀋陽的房地產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3、儘可能多的貸款。有人打死也不用銀行的錢,覺得欠債很痛苦,而且利息這麼多,也不划算。所以,在很多樓盤現場,你會看到有人直接付全款買房。但其實,能夠貸款買房的儘量貸款,貸款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通貨膨脹會消化你的負擔,時間越長錢越便宜。

4、自住買房看工作、圈子,投資買房看價值。如果自己買房居住,就不要考慮太多的投資屬性,距離自己的工作單位近,交通方便,與自己的社會關係距離近比較好,這樣其實可以省出大量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有能力投資的話,再看價值,必要的時候去北上廣都可以。

5、其實買房還有很多奧秘,但是還是以下面這一點作為最後一條吧。如果你現在的能力只能夠支付得起自住的房子,就不要有貪圖房價上漲的紅利的野心,為還貸還錢,身心焦慮,影響生活質量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