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二十歲時的字都這麼美!


董其昌《法衛夫人楷書冊》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漢族,華亭人。

“華亭派”的主要代表。明萬曆十六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

董其昌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

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

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

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併成為明代藝壇的主流。

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

 董其昌的書法,歷來評說褒貶不一。

褒者傾其溢美之詞,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書家神品”。

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

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飄飄欲仙”。

但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包世臣雲:“行筆不免空怯”。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諷刺道:“香光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

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