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國產發動機落後西方,如何避免中興事件重演?航空院院長給出答案

提起我國航空航天的技術卡脖,發動機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從正陸續交付我國空軍的殲-20戰機,到尚未問世的運-20大型運輸機,每每有新進展曝出,人們總會問:國產發動機怎樣了?

這也難免,畢竟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心臟,制約著飛機的推力和靈活度等至關重要的性能。到目前為止,能獨立建造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近20年投入了上萬億人民幣,也只能算是這個領域的初學者,嚴重落後美俄等國。

國產發動機落後西方,如何避免中興事件重演?航空院院長給出答案

為何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發動機卻仍舊不見太大起色?這個問題一直圍繞在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畢竟誰都不想中興事件在國產發動機上重演。但是,近日我國航天行業權威的一番言論,似乎能給我們很大啟發。

6月21日下午,天驕航空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光秋在關於“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研討會上,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進行了深入的闡釋。

國產發動機落後西方,如何避免中興事件重演?航空院院長給出答案

王光秋院長首先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表示了肯定,他認為自1996年西方國家通過瓦納森協定,對中國進行發動機技術管控以來,我國發動機基本是摸著石頭走出自己路子的,像歐美航空公司都是有著上百年的技術積累,才能有著今天的領先。

所以我們雖然落後,但並不應妄自菲薄。此外,王光秋院士透露,近年來我國在超大型風洞、高端複合材料以及發動機渦扇動力推進系統已經有了不小的突破,現在差的就是如何把這些技術和創新付諸到產品上去。

國產發動機落後西方,如何避免中興事件重演?航空院院長給出答案

確實,中國人並不缺聰明的頭腦,也有一批批一心為國兢兢業業的科研工作者,面對西方封鎖,那我們就自己造,走出自己的路子,核武器、國產航母、殲-20不都是這樣這樣造出來的嗎?

如今國產發動機離關鍵突破只差臨門一腳,只要14億國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還怕造不出一款堪當大任的國產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