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企业到底需不需要绩效考核?

说起世界性的管理难题,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绩效考核,确实如此,很多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下了大力气,但是效果却依然不如人意,很多的单位一开始大张旗鼓的推行绩效考核,结果是再而衰,三而竭,最后束之高阁。绩效考核如同一阵飓风,吹开企业的浮沉与表象,直击企业的灵魂和本质,同时也把绩效考核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暴露出来,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咨询项目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而来,与各位分享。

考核与不考核的矛盾

这个是最主要的矛盾,考核无用论,考核毁掉某家公司的言论不绝于耳,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中去中心化、松散型的组织模式更是与考核要求的层级化、定量化等要求不相符,但绩效考核作为战略落地的一个有效的方式,至今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与否,需要依据公司的市场环境、内部需要、员工的接受程度等综合考虑,更为重要的是对绩效考核在单位中究竟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更无须羡慕“别人家的考核方案”,适合的、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好的考核体系。

企业到底需不需要绩效考核?

定性与定量的矛盾

考核要落地,就需要设置考核指标,而考核指标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有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定性的评价容易操作,但缺乏量化指标的支撑,容易产生评价的偏颇;与之相反,定量的指标较为精细,更为关键的是有量化的评价体系,更容易让人信服,但核心的问题是很多的指标难以有效量化,同时量化的成本也较高,因此在设计考核体系时,需要综合平衡定性与定量的矛盾,更要避免一谈考核就全部是定量指标的误区,定量指标要做实但指标不宜过多,定性指标要关注核心指标,同时要从评价对象、评价程序等方面尽量降低个人喜好导致的信度失真。

过程与结果的矛盾

绩效考核的核心特征就是结果导向,这一天然的属性导致考核体系对过程的关注与投入不足,更有理想主义者认为考核体系就是一个“黑匣子”,只要把指标输入,结果自然就出来了,不愿更不想关注其过程,如此理解考核体系,就本末倒置了,过程是绩效考核的保障,结果只是最终的呈现,不能舍本而逐末。当前一些较为先进的考核体系,诸如OKR等,已经将关注过程作为其核心理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低频与高频的矛盾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考核体系,月度考、季度考还是年度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但是要平衡考核的成本与考核的效果的矛盾,考核过于频繁,对考核的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也对被考核者的情绪提出了更高的考验,过于频繁的考核设计,如果没有良好的绩效文化和操作系统特别是信息化的支撑,可能会激化矛盾,也助长了员工的“佛性”心态,成为考核者的自娱自乐。与之相反,过低的考核频率,一方面导致考核的压力难以有效的传递,另一方面也导致过程中的数据积累缺失,绩效印象过期,难以有效评价。一般来讲,半年考核更适合当前的行业现状。

近期与远期的矛盾

考核是战略落地的有效手段,考核体系的设计是基于远期目标的实现,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考核体系要体现战略的意图,更要兼顾当前的实际,要有诗和远方,更要有萝卜白菜。远期的目标可以是鼓励性的目标设计,也可以是加分项形式的设计,但一定要体现意图和导向,一定要把未来发展的软实力的内容体现出来。

繁与简的矛盾

考核之所以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其核心在于繁与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繁可以到作业层面,像泰勒的科学管理一样,对每个事项,每个动作设定标准,如同一人操作,一人监工,甚至于对监工再设置考核体系,简可以只设定1-2个评价标准,甚至于口头的评价。如何在繁与简之间平衡,效果是最好的标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管理基础,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体系要求,考核体系一般都会经历由简到繁,去繁取简的过程。

业绩与管理的矛盾

考核体系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保障目标的实现,但目标除了看得见的指标,如合同额、应收账款、利润指标外,管理类的指标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忽略,管理类指标是软性的要求,是短期难以马上见效的指标,但绝不是保健药,可有可无,正如同一个人偏食一样,短期影响不明显,但长期看,身体肯定会出问题。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一定是包括业务和管理指标设定的,既能够体现显性的业绩结果,更会关注远期的能力提升。

全局与局部的矛盾

考核体系的设计要着眼全局,着手局部,也就是要从全局考核体系设计,从局部考虑落地实施,这必然会导致全局的目标要求与局部个人的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典型的例子便是整体目标难以有效下达,长期投入类事项难以有效调动局部单元的积极性等等,全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单元的共同努力,火车跑得快,除了车头外,每节车厢都需要成为动力源,而在体系的设计及实施时,更需要讲究方式与策略。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矛盾

组织绩效是以组织为单元的整体绩效表现,个人绩效是以单一个体为单元的绩效表现,如何有效区分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表现,让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能够有效的统一,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合理界定个人绩效在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既不能埋没低绩效表现中优秀的个体,同时也不能让优秀的组织业绩掩盖个体的不足,既要论功行赏,更要奖罚分明。

变与不变的矛盾

变化无时不在,考核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虽然对于体系的设计者与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唯有如此方能与业务的发展、组织的变动、人员的成长、能力的提升相匹配,业务没有大的变化,建议在大的框架下做细化与调整,如果有大的业务调整,考核体系就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与重构了。

多变的社会,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常常让我们忘记了思考,更难以练就一双看穿事物本质的眼睛,随波逐流固然可以放飞自我,但冥神思考,与自己的内心、与整个社会做一次触及灵魂的对话更让人心旷神怡,不畏浮云遮望眼,更思万物因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