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老農民說事


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是農村的人對自身生活經驗的總結,對後輩的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不小的教育意義。這些俗語老話有的是關於人們的柴米油鹽的生活小事,有的是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情世故。今天咱們就來說一句農村的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好女不觀燈:在這裡,燈指的是燈會,咱們都知道,每年都會有燈會舉辦,這時候熱鬧非凡,人數自然也就非常多了,總是人擠人的,而且燈會都是晚上舉行,如果這時候女子去看燈會的話,人山人海的,難免會被不還好意的人佔了便宜,所以人們才有“好女不觀燈”的說法!

好男不鞭春:在農村的不少地區,都有鞭春,以求五穀豐登的習俗。所謂鞭春就是人們用紙紮成一頭牛,並在牛肚子裡裝滿吃食,然後用鞭子抽打,一旦牛肚子被打爛,牛肚子的食物就會出來,這些食物代表著富裕和豐收,所以人們都會爭奪。而爭奪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身體上的接觸,加上小夥子都是年輕氣盛,很容易惡化成矛盾。所以有“好男不鞭春”之說。

雖然經歷了數百年,但是這句話蘊含的道理還是仍然適用於現在的社會的。這句話是古人用來告誡後輩儘量不要深入是非之地,不惹是非之事。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原本以為不會有多少人看,所以只是簡述,十分抱歉(圖二後見贅述)。

這個事情是從漢代以後始見的鞭牛(泥土)開始的,在宋代時,有陳元靚《皇朝歲時雜記》中記載爭春牛一事:

立春,鞭牛訖,庶民雜沓如堵,頃刻間分裂都盡。又相攘奪,以致毀傷身體者,歲歲有之。得牛肉者,其家宜蠶,亦治病。

後至清代時,杜文瀾《古謠諺》收入了元代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引用這段話並加說“好男勿鞭春,好女勿看燈。”的全文。

因此‘不鞭春’就是不爭搶打春牛的機會。至於‘不看燈’則是在元代有創作陳伯卿與黃五娘(又稱陳三五娘)燈會相識相愛的故事。於戲本叫《荔鏡記》和《續荔鏡記》,並以南方多見。故事內容類如《西廂記》,也即相愛私奔,所以才是‘不看燈’。

春祭據傳始見於商周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四時祭(見《禮記》),它代表了我國對農耕的重視(據傳此時還有續命酒喝)。但是說到鞭春牛,目前能肯定是漢代即有出現(三國時傳為周公制)。以各地官員引領打牛,寓意春耕開始。

在官員打牛之後,由民眾自發的上前繼續,連打帶挖,總之要帶走泥牛的一些土,或放入桑田,或置於蠶室,或者乾脆當藥直接吃了壯身或治病(所謂吃的民族……)。這種行為隨著時間推進,人口繁茂,在地方上出現了因為爭搶打牛鞭、土牛肉造成的傷亡,且屢禁不止,並於宋末元初時被陳元靚記載了下來(即《皇朝歲時雜記》)。後人引以為戒,將這種事情簡稱為“好男不鞭春”,這裡的好,是指懂謙讓。

而在元代,元曲雜劇等宋末出現的事物被延續發展,出現了知名如《竇娥冤》《西廂記》這樣的經典戲劇,但各地發展不同,也有《荔鏡記》和《續荔鏡記》這樣的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1. 某年燈會,地主黃某某家的女兒黃五娘帶著六妹(一說婢女)上街看燈;

  2. 小姑娘年幼無知,瞅啥都問,黃五娘還見啥都答,引起了一隻發情期男子的注意。

  3. 該男子陳三(又名陳伯靚)認為小姐姐黃五娘極其優秀,適合做老婆,於是便上前搭訕。

  4. 陳三隻是個窮秀才,如果不是護送兄嫂去廣南上任,根本見不到黃五娘。

  5. 窮,卻架不住有才,於是成功搭訕黃五娘,讓她為之傾心,然而悲劇發生了……

  6. 看中小姐姐的不止一個人,還有個林大鼻。俗話說窮文富武,因此林大鼻很有錢,還很能打。

  7. 林大鼻一說先下聘於黃家,一說與陳三同時在燈會上看中,然而無論哪種,他都很大鼻。

  8. 陳三上門提親發現,誒,這個五娘已經被黃家許給林大鼻了,一時無果,只得下聘黃六妹。

  9. 見五孃的表現,林大鼻決定提前成婚,而黃五娘是手藏利刃順勢待發,就等揭蓋頭了。

  10. 陳三得知消息後,假扮磨鏡匠人潛入黃家,然而被識破(又說忍不住揭蓋頭事發),所以被黃家攆了出來。

  11. 那也提前娶親好了。於是前後腳的,黃五娘和黃六妹的轎子就都出了門。

  12. 而後在街上陳三等人魚目混珠,拐走了五娘,卻把六妹扔給了林大鼻。

  13. 林大鼻事後告官,一說知府勸說,一說目無王法,但都因為木已成舟,只得陳三五娘、林大六妹了。

總之,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可見陳三的攪屎棍和六妹的無妄之災,或者觀劇者因臆想自己是五娘她爹黃九公,便認為自家閨女不看燈就沒這破事了?因此才是“好女不看燈”。這裡的好,則是說孝悌。


  • 春祭,《禮記·祭統》:“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 凍醪,《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 春牛,《事物紀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 傷人,之前的《皇朝歲時雜記》原文。

  • 陳三五娘,目前可考證《荔鏡記》有見明代嘉靖年間,估為元代中葉左右出現。比如元代俞希魯的至順三年(1332年)。另外清代有鄭昌時《韓江見聞錄》說‘詭娶黃五娘’一事。


毅而三思吳六奇


農村俗語經過千百年的錘鍊,簡練而形象,反映出的經驗道理對現代仍有警示作用。

農村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與《弟子規》裡的“鬥鬧場,絕勿近”一樣意在勸說人們要遠離是非,以免禍及自身,麻煩纏身!這句警示性的俗語對現代社會仍然適用。

“好女不觀燈”

古代對好女的要求是三從四德,做到賢良淑德,養在深閨人未識,出嫁前從父,不得與男子接觸,出嫁後從夫,做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元宵節觀燈時往往人山人海,可能會發生難以預知的事情。

元宵賞燈是古代民間一大盛會,當晚花市燈如晝,連受封建禮教約束的深閨女子、小媳婦都有求機會擁上街頭,可那時女子受纏足之害三寸金蓮,邁步都有困難,貧窮人家女子不得不扶牆走,富足人家女子扶丫環走路。

而觀燈那天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摩肩接踵,難免會產生踩踏擠搡事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況且還有不法之徒拐走小姑娘進行非法買賣。

《紅樓夢》中,甄英蓮就是在元夕觀燈時被人販子拐走的,導致命運從此改變。因而,為人身安全起見,“好女不觀燈”!

另外,元宵觀燈之際,有些地痞流氓會趁機侮辱、褻瀆大姑娘小媳婦,讓好端端的女子身受其辱,壞了自身名節。

也有一些膽大些的女子趁觀燈之際把繡好的荷包等信物送給情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是很好的印證。

然而這些與封建社會的禮教格格不入,男女授受不親,不允許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發生。為讓女子恪守婦道,不敗壞家族名聲,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好女不觀燈”!

“好男不鞭春”

鞭春牛是古代流傳很廣的民俗,那天像過節一樣喜慶,許多人像潮水一樣聚集在一起,大家一齊造土牛,然後用鞭子抽打牛頭,意在打醒還在“冬眠”中的牛,催促它趕緊去辛勤地耕耘,預示豐收。

許多壯漢為搶奪打牛的鞭子,竟沒了風度與謙讓,大打出手,以致有的頭破血流,有的傷痕累累,甚至發生踩踏傷亡事故。

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溫良恭儉讓,好男是不屑於與人打鬥的,所以會遠離爭奪,因而就總結流傳了俗語“好男不鞭春”!

雖然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但“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警示的道理卻沒有過時。但凡文雅淑女,謙謙君子也會遠離是非之地,不會讓自己陷於麻煩的處境中。

現代人追求高雅的生活,對於網吧、夜店、色情場所、賭場等喧譁吵鬧容易發生打架鬥毆的地方,正人君子也是絕對不會光顧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顯然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生活了,不過通過這句俗語瞭解一下舊時男女的生活習慣,也是好的。

好女不觀燈:好人家賢德的女兒是不會去觀燈的。
在舊時,崇尚女子“一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兒一般養在深閨,不與外人交際。在年節或者是固定時日繁華都市多有燈展。這時,女兒家是不允許出來逛街看燈展的,究其原因或許有如下原因:

  1. 封建禮教文化的束縛。在舊時,對於女子的束縛對比現在的人可以說是駭人聽聞的,比如說“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
  2. 家族長輩的管束。那時候,一般都是族長管理著全族人。對於家族女子的家庭教育,更是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3. 規避社會危險,避免不良輿論。花燈多在夜晚,熱鬧非凡的同時肯定是魚龍混雜。如果女子去逛花燈,說不定會遇上危險。同時人言可畏,可能會有損女子的清譽。
現在,封建文化革故鼎新,倡導男女平等。女子也能頂起半邊天,自然再無“好女不觀燈”的說法。

好男不鞭春:優秀的男子不去爭著參加鞭春的活動。


以前在立春日,農民朋友們會用土壘造一頭牛,然後大家一起爭搶著用鞭子抽打土牛,為的是勸大家努力耕種,祈福豐收,被稱為“鞭春”。

可由於當然參與的人數過多,且多為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由此,常常引發一些打架鬥毆,流血等不睦鄰里的事件。所以,就傳下來“好男不鞭春”的說法。

現在,農村也沒有幾個年輕人在家務農了,就算是想搞“鞭春”的活動恐怕也不再熱鬧了。有個別懷舊的老人在開春牽牛下地時會象徵性的打兩鞭耕牛,就算是“鞭春”了。


一點三農為您解析和發現更多有趣有味的農俗。對於上述農俗您有什麼看到?歡迎留言。


一點三農


觀燈是元宵節習俗。每年的陰曆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佳節,這天晚上,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觀燈的人絡繹不絕。古時也有開放的時代,男男女女都可在大街上自由行走,元宵燈會這天,男男女女,摩肩接踵,更是熱鬧。許多男女就會在燈會上接觸,不乏一見鍾情,私定終身者。古代畢竟是封建社會,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私定終身並不認可。傳統而矜持的女子深居簡出,不輕易拋頭露面,更不喜歡在燈會這種人雜場合接觸異性,顯露春心,以免生出一些傷風敗俗的事來。這種女子被認為是好人家的女子,故曰“好女不看燈”。

初春之月,萬物復甦,也是小貓小狗春心大動之時。農村俗語:“貓貓狗狗二八月”,意思是初春二月和秋季八月是貓和狗交配的季節。二月初春,常見貓貓狗狗交配的情景,許多人見到這種現象,會追打、拆散正在交配的貓貓狗狗,謂之“鞭春”。許多人把“鞭春”理解為“鞭春牛”,這是兩碼事。二月貓貓狗狗懷春交配,這是自然現象,當其之時,天懷仁德,化生萬物。《繫辭傳下》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鞭打驅散正在交配的動物,是不仁的行為,是違背天道的,非君子所為,故曰“好男不鞭春”。





子夏故壇


這句話放在現在已經過時了,主要還是過去思想還沒解放時流傳下來的習俗。在農村其實這樣的俗語很多,尤其是在男女道德上的約束方面比較大。而從今天解放思想的角度來看,這些俗語還是有著迷信的思想。那麼“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呢?

好女不觀燈

在古代每逢農曆的十五十六是月亮最圓的時候,而在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時候都會有觀燈賞月的習俗。每到這一天集市上到處都是熱鬧的氣氛,在人多的時候難免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很多惡霸會在這一天盯著大街上落單的女子,因此在古代女子這一天是不能出門的,不然會被別人恥笑。當然這句話還有另一種意思,就是嫁出去的女兒一定不能在十五十六那天在孃家過夜,不然會對婆家的運勢造成不好的影響。而古代特別重視名聲和牌坊,便有了好女不觀燈的習俗。



好男不鞭春

在過去都是靠天吃飯的,而農民種植莊稼都需要靠老黃牛耕地,因而大家都會在開春的那天舉行一個祭祀儀式。由村裡的成年男子鞭打木製的大黃牛,也有用泥土做的。這樣做的意義就是希望老黃牛能夠辛勤勞動,以至於今年的莊稼有一個好的收成,而鞭打的目的就是讓大黃牛能夠快點從冬天休閒的狀態中醒來。舉行這個活動的時候,很多人會為了搶奪鞭子而大打出手,弄得頭破血流。而搶到的人今年的收成便會比以往更好,所以有了好男不鞭春的俗語。



當然在今天的社會中早已沒有這些規定和習俗,老黃牛也早已被現代化的機器所取代。因此大家要樹立起科學的價值觀,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今天的傳統文化,在農村老一輩的心中,依然很看重,而且也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

而農村的俗語,大多都是已經流傳千百年之久。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

這句話在老一輩人的口中代代相傳,而年輕一輩卻鮮有了解的,那麼我們來分別來說一下。

好女不觀燈

在古代過年、元宵節等一些節日,會舉辦一些燈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花燈。今天這種風俗活動也有,只是相對少一些。

不管是古代還是之前的農村,相對都是比較保守、封建一些。尤其女孩子一般都是活動在家裡,很少出去拋頭露面,這種風俗文化從古代就開始流傳,一直流傳到新農村建設之前。

那麼既然是看花燈,那麼必然很少有女生去,這種場合也就以男性居多了,所以好人家的女孩是不會去看花燈的,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是非,或者一些風言風語。

當然這個民俗已經基本聽不到了,現在講求男女平等,思想開放的新時代了,而且義務教育的出現導致男孩女孩從小就在學校裡上課,所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時代,已經早已消失。

好男不鞭春

這個風俗今天在一些農村裡依然有,就是立春的時候,用泥、石頭或者其它的材料雕塑而成的一頭牛。然後村裡就會安排人用鞭子抽打這個牛,這個寓意就是通過鞭打告訴牛,你已經休息的夠久了,現在該起來幹活,準備春耕。

這就是跟二月二龍抬頭的意思一樣,期望新的一年順順利利,糧食大豐收。

那麼又與好男有什麼關係?

因為鞭打這頭牛的雕塑會有好兆頭,所以難免有些青年小夥就會搶頭一鞭,這樣在搶奪的時候就難免產生矛盾,然後大打出手。

作為一個村裡的,抬頭不見低頭見,這種事情影響也不好。所以村裡舉辦活動的時候,年長的老人通常會在開始的時候告訴這幫年輕人,要懂得謙讓。


今天這些風俗在一些傳統文化比較濃郁的村子或者地方還是保留了很多,那麼你們老家還有哪些風俗?歡迎留言與大家交流。

歡迎大家關注老王說文化,您的關注與留言就是最大的鼓勵!


老王說文化


這是農村的老話,也有說“男勿看春,女勿看燈”,或者是“美女不觀燈,帥哥不看春”等等。那邊,這就老話的意思是說什麼?其實主要就是告誡大家:做事要有分寸,不要去那些容易發生危險的場所,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最終得不償失!

於是結合一些觀點,與大家聊聊,僅供參考: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老話的出處

據瞭解,這句農村俗語出自於清朝杜文瀾著的《古謠諺》卷二八“鞭春看燈里諺”引自元代俞希魯的《至順鎮江志》卷三處“歲時雜記”篇。其原話節選為:

立春鞭牛訖,庶民雜沓如堵,頃刻間分裂都盡,又相攘奪,以致傷毀身體者,歲歲有之。得牛角者,其家亦蠶,亦治病。故里諺雲:“好男勿鞭春,好女勿觀燈”。

一、好女不觀燈

“燈”是指花燈。由於燈會上比較熱鬧,人多且混雜。漂亮女子如果置身其中,容易招蜂引蝶,難免會遇上不安分的男子,也容易做出一些男女苟且之事!要知道,在古代的元宵節,也是賞燈逛廟會的時候,其實也被成為中國的情人節,在這一天,古代女子可以出門去看燈會,也就容易發生愛情故事。



而對於已婚的女子,一般就會禁止出門觀燈了,也是為防止偷雞摸狗的傷風敗俗之事發生。



二、好男不鞭春

“鞭春”,也叫“打春”。是古代的一種習俗活動。就是在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求豐年!

一般在立春這天,古人就會用紙糊成耕牛,在紙牛腹中裝滿各類食物,而後眾人就會用鞭抽打紙牛,直到紙破,紙牛腹中食物掉出,人們就會一哄而上搶奪,往往就會容易發生鬥毆等意外情況。



由於這樣的活動容易發生哄搶而發生惡性打鬥,直接導致鄰里關係不和就不好了,所以,一般還是儘量少參與!


龍百曉生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個要是放在以前還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都是農村一輩一輩總結下來的。但是目前來說其實已經不太適合了。

先說“好女不觀燈”,這個就是在以前的時候,都知道古代對於女性的約束事很多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觀念。在古代女子是不能隨意出門的,特別是未嫁之女,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說法黃花大閨女,一般來說都是不能隨意出門的。而在中國都知道有一個元宵節,元宵節都有看燈會,猜燈謎等等習俗,這一天,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會非常的熱鬧,一般來說男女都是可以出去玩的,但是都知道中國古代思想的束縛,所以說女的一般在這一天還是不能出去的,認為出去了的女的肯定就是一些不良婦女。所以才有了“好女不觀燈”的說法。當然這個在現代來說早就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女性比男的還開放,所以這個已經不太適合時代的發展了。

好男不鞭春,這個說法就是說在以前農村很多地區的一種習俗,也可以說是祭祀。都知道在古代對於神明,大自然這些還是很敬畏的。很多地區農村立春的這一天也就寓意著春天要來了,那麼又到了農忙的時候了,俗話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在這一天一般在農村地區都有很多習俗的,一些地區會有泥巴塑造一頭更牛,然後用鞭子打,都知道耕牛是農民的好幫手,在耕牛的時候也是要用鞭子打的,但是不管幹什麼都是要掙一個頭名的,那麼才會寓意更好。所以這個鞭子就是需要搶的。那麼很多人就是大打出手。很多人理解的意思就是說好的男人不會參與此事的。其實這個理解的是有問題的,在古代那時候,農業本看做最重要的,那麼作為村子裡的祭祀習俗來說,肯定是好的男人才會主動參與的。所以說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太讓人接受的。那麼在這個裡面就不能理解成好就是優秀的意思,而是謙讓的意思,這句話其實也不是農村的俗語,首先這個習俗據說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了,在古代一些記錄農村的史書上也是有記載過這些祭祀的習俗的。好男不鞭春的意思是懂得謙讓的男的肯定就是不會參與此事了。而不是好的男人。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別的解釋嗎?


三農帝國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告誡人們遠離是非之地,不要自找麻煩。


觀燈和鞭春都是很古老的民間習俗。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到了唐代,這項活動達到鼎盛,規模空前。

鞭春就是“打春牛”,起源較早,盛行於唐代和宋代。就是在立春這天,鞭打土牛,意為送走寒冬,促進春耕。後來活動改在春天,老人和孩子還要“咬春”,即吃春餅。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觀燈和鞭春,場面熱鬧,人山人海。人多了什麼人都有。尤其是晚上觀燈,為防止女孩遇上不三不四的人,被欺辱或好處男女苟且之事,就不讓女孩去觀燈。而搶牛土,爭牛頭時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現象,所以好男兒會遠離鞭春。


這些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早已不流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