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30套房小哥:人一閒就廢了”,如果你有十套房還工作嗎?

教育好文


如題描述的,工不工作,個人看來,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就我個人而言的話,還是會選擇繼續工作。


可能部分人會疑惑甚至質疑覺得:“裝高尚,誰有錢了閒的沒事幹去工作呢?吃喝玩樂恨不得樣樣都沾個一輩子,還不快活?” 在一些相似的問題下面有看到了諸如此類的評論,乍一看,的確是這個“歪理”。但仔細想想,一輩子吃喝玩樂,這樣的一輩子,太長太空虛了。


而且如果這個社會如果只有享樂主義者,那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工作的驅動力,就預兆著沒落。充斥著浮躁、妄想的人如同一具沒有思想的皮囊。生而為人,生活至此,一定有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驅使著我們,不為物質的瞎活,而是為了數十年人生,不苟活,不白活。



身價億貫的富豪為何活到晚年,依然會鞠躬盡瘁,把最後一份熱血灑在崗位上?無論中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喬布斯、巴菲特、郭鶴年、李嘉誠等等,哪一個不是響徹世界的人物,哪一個不是把工作做到最後榨儘自己?


說到底,有的人不想工作也想享受好的生活,大部分人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或排遣寂寞而努力工作,而有一部分人,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上升到後者時,扮演起了一定的社會進步的原動力,這樣的人生,更堪為人生。


秋葉大叔


我爹的房子算起來應該不止十套(地標深圳),五十幾歲的年紀還是經常出現在工地,開著並沒有廣告中酷炫的挖掘機。太陽曬在他本來就十分黝黑的皮膚上,這一抹黑越來越深。

工地上曬一整天回到家,躺在沙發上,平時話嘮的他一句話都不想說,過幾分鐘發現他穿著髒衣服睡著了,我爹真的老了,哎。

也勸過,一把年紀,別學年輕人拼了,那早不是你們中老年人的江湖了。勸不動,儘管說著以後和我老媽周遊世界的夢想,但卻從未出發,好不容易被我拽去一次泰國,回來倆口子還怪我,我爹說誤了工期,我媽說廢了菜地。

爸媽每天都是五點多起床,我爸晨練,我媽澆菜、做早餐,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勤奮配得上他們擁有的財富,難得的是,無論是一窮二白還是不愁吃穿,始終堅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勤儉節約,卻從不勢利眼。

錢是個好東西,不用為錢發愁自然是極好的,可是把有錢當成無需奮鬥的資本,有點可悲。

人,說到底,活到最後,不就為了尋找自己也辦法準確定義的意義嗎?


婦產科小超人


當然工作了!這才哪兒到哪兒啊!有了30套房只能說是好日子剛開始。

如果是我有了30套,我就賣掉其中的10套,將10套的錢在一個環境好而且安全的中高檔小區買2套房+裝修,比如150平和260平之類的,父母住小一些的,我和老公以後會有孩子所以住大的,買一個樓盤這樣方便照顧父母。然後剩下20套房子乾淨簡裝後出租。就按照3500月租來算,一個月租金7萬,每個月給爸媽10000零花錢,爸媽本身退休金也不少,所以加上零花錢老兩口可以各種去玩耍。6萬作為每個月存下的錢不動,然後我和老公日常花工作收入。按照月存6萬一年就是72萬,存款到500萬也就是7年後,我會考慮工作量減半。


八岐大誰


大實話:如果我在北京都有30套房子了,我要是再去做不喜歡但是能賺錢的工作,我就是小狗!

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說一個天津男子家裡拆遷分了3套房子,每個月能收一萬塊錢的租金,於是這個男子就把所有房子都租出去了,自己則選擇和女朋友的父母擠在一起。然後靠著女朋友每個月七八千的工資還有三套房租過日子,自己什麼工作也不做。

當時我記得我還鄙視了他好一會兒,認為他太沒有志氣,一年也就滿打滿算收入也就20多萬,這也就是普通城市家庭的生活標準。為什麼自己不去工作,然後一年多賺個一二十萬地,生活也能更好一點。

但是,今天碰到這個30套房子的問題,我發現,其實我也是挺懶的,並且我還能給自己找一個很好的藉口,哈哈。

咱們就按照每套房子三室一廳那種,每個月4000元房租的價格來算吧,除去自己住的那套房,還剩下29套,這樣一個月光是租金就是將近12萬,一年下來就是將近150萬。這樣的收入,我確實還是蠻心動的,我還工作個毛線啊。

試問,在北京有多少人工作一年能賺150多萬的?說現實一點,就是一個月給我兩萬的薪水我都不會認真對待這份工作的。別跟我說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還有錢賺。

說現實一點,這時候每天去收租就是我的工作了,畢竟那是30套房的房租啊,出去雙休日,還剩22天。差不多每天都得收1-2家的房租,然後要是再趕上個親朋好友有事幫忙,我還得抽空去幫忙,哪兒還有時間工作啊。用切格瓦拉的話說:“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當然啦,這些都是玩笑話。說句心裡話,就算是我有300套房,我寧願自己花錢僱個人給我去收租金,我還是會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可能就會去玩兒音樂,組樂隊。

畢竟,我的理想就是賺到足夠多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我們還是要朝著積極的方向去努力的,只有這樣,我們的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我想,如果不是拆遷戶,依靠自己能力得到10套房的人是不會問這個問題的,肯定還會繼續工作,當然工作的方式可能會隨著資本的增加而改變。我在北京沒有10套房,如果我有也會繼續工作,也許比現在會更加努力的工作。

我想每個人對於工作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2013年剛大學畢業決定北漂的時候,當時工作的意義就是為了能付的起房租,能在北京呆下去,希望在北京工作幾年長長見識學點本領然後回老家工作,從沒奢望在北京可以買的起房子。

但在北京工作5年之後,我不僅沒有回老家,還在北京成家立業了,老公和我完全依靠自己努力買了2套房,我想這是我5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完全沒想到的事情。剛畢業的時候經常會幻想自己要是在北京買房了就怎樣怎樣,要把房子佈置成什麼樣子,每個週末要在自己的房子裡面幹什麼等等……..其實真正買完了之後也就那樣,現在每天工作依然很努力,比剛畢業的時候更拼命,也從來沒想過自己哪天不工作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有房貸要還的原因,哈哈~)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當你一個人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行需求之後,就會有更高的追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相信大家之前都看過王建林一天的行程,作為首富其實早已財務自由,但是確依然從早上四點忙到晚上7點,而且7點以後還可能會繼續工作處理各類事物。這個時候我相信王首富工作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責任、自我實現等其他因素。

記得之前有一則報道,說北京這種一線城市想要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是3個億,這個數字不是普通的10套房子可以覆蓋的,所以路很長,大家繼續努力吧!


火火向錢看


我老家是農村的,我們那邊出來都是建材的,而其中有很多的起手早的人,早就成了同行業裡的佼佼者。

這次說一個在北京的老鄉吧,他很早就在北京開建材公司,那時候他租的大四合院,很多老鄉去了就住在大通鋪上,每天早上六點大家都出去跑業務,晚上回來就一起打牌玩遊戲……就這樣日復一年,隨著北京不斷的開發,老鄉的公司也越做越大,當然,後來那些業務員們早就自己搬出去住了,有的也自己開公司賺大錢了。

而這位老鄉的公司現在在北京建材同行業裡提起來也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每年賺的錢那真是多到不可想象,如今的這位老鄉夫妻也70歲左右了,早就把名下的生意交給了兒女們,他們老夫妻在北京也有好多處的房產,在老家蓋的小別墅就花了500多萬,但卻很少回老家去住,除了每年春節回家之外,平時就在北京生活,家裡的別墅讓一個親戚看門。

這位老鄉70多歲的人了,在北京生活的日子裡,也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雖說生意都交給了兒女們,但老鄉每天上午都會去公司辦公室裡坐坐,問問昨天公司的運營情況,或者關心關心公司員工,又或者跟公司裡的老鄉管理層聊聊天喝喝茶,他老婆曾經對他說“老伴啊,你看咱們生意都交給了兒女,你就別去公司了,咱們回老家多好啊,每天跟鄰居聊聊天,吹吹牛曬曬太陽,安享晚年不好嗎?”


他對老太太說:“回去幹嘛?在北京有咱們的基業,雖然兒女們也能獨當一面了,但我每天去公司轉轉就像是看自己從小長大的孩子是一樣的感覺,也算是個差事吧!回老家天天除了吃喝,就是跟鄰居們吹牛皮,生活就沒有動力了,閒著就廢了,那咱們老夫妻離死就快了,還不如在北京在咱們的公司裡發揮點餘熱,讓自己覺得自己還有用,這樣對咱們的精氣神的提高,延長壽命,那都是有莫大的好處的”。

一直到現在,他們老夫妻依然在北京就那麼忙碌的生活著……


情感公寓


曾經也曾幻想,自己手頭有三十套房,把付房租的日期訂在一號到三十號,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收房租,必須現金,手把手交易,以此來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就像北京有三十套房的北京小哥所說的人一閒就廢了一樣,我這也是放鬆的一種生活,不過也只是自己偶爾的一點生活自娛自樂的幻想佐料吧了”


如果我在北京真有三十套房,那麼我會想“我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了”,不再是是每天為了孩子、父母、妻子而勞累了,我也可以是實現自己的夢想了,不論自己的夢想是周遊世界,還是自己的路邊賣小吃的夢想,當然,如果你的夢想就是閒著沒事吃喝玩樂,那也是夢想。

人生在世就是受累,北京三十套房的北京小哥在普通百姓看來無疑是富豪,但在某些人看來,這些只能算是小錢,但不論怎麼看,自己的一生能夠過的快樂最為重要,莫要將自己變成金錢的奴隸,到頭來,你賺的只是一些數字和廢紙,與你無用。

多少錢是多,這個數字沒有限制,也會因人而異,不多“夠用就行”,我想著也是很多人信豐的理念吧。但如果不做事,那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迷途遠望


如果有錢了,就幸福了,那為什麼,那麼多富豪。

馬雲,李嘉誠,巴菲特都一直奮鬥到50,60,甚至80歲才退休。

照理來說,他們那麼有錢了,早就該退休,提前去享受生活了。


其實,題主,這個人生觀就是享樂主義,和那種事業型的人是不一樣的。

當然,有的人可能既享受生活,也享受奮鬥都有可能。


如果你是個純粹的享樂主義,其實未見得你活的有多幸福快樂。

比如,我就認識一些富二代,白富美,她們天天就知道玩,但是,出了社會之後。

沒有誰能夠陪他們一直玩。

而且這麼一直玩下去,也很沒有安全感。


純粹的是到處旅遊,到處吃喝玩樂。

你很可能就交到一幫酒肉朋友。

有錢的時候陪你玩玩,沒錢了,就什麼也不是了。


在玩久了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總是很空虛。

這個是人的一種自然機制。

就是,無論是你玩了很多約炮,還是你純粹的享樂,你會發現,生活少了一種充實感。

而且,你只是想玩的話,會被社會自然排擠掉。

因為,社會是需要你有價值的。


偶爾玩個1一個月半年的我覺得都可以。

但是你一直玩50年,說實話,至少我自己不覺得很有意思。

我個人覺得, 很多樂趣源於,你做出有價值的事情,創造出新的東西。

這些都是要通過工作和事業來完成的,或者,你發展出的一個興趣愛好,把他做到極致這也是行的。


就是,光做快樂的事情。

如果這個事情缺乏意義感,會很不充實,其實未見得幸福。

只是會有很多快感而已。


我也認識在南京的一些房東階層,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牌,泡妞。

其實也很無聊。

找工作沒有人要他們,缺乏生活技能。


他們也覺得被社會瞧不起,也是苦惱。


貓黍說


隨著城市發展和改造,出現一些拆遷戶,有的人比較幸運,分的房子比較多。如果我有十套房子,即使每套房子每月1千元房租,月收入一萬,我也會繼續工作。

正如北京30套房小哥所言:“人一閒就廢了。”業精於勤荒於嬉,嬉戲玩樂的清閒日子只會讓人荒廢和墮落,最終被社會淘汰。



一、工作的價值

工作分為兩種,一種是替別人工作,另外一種是為自己工作。如果我有十套房子,那不動產基本可以讓我脫貧。但這不是自己辛苦工作帶來的價值。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五種需求。通過自己努力工作可以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僅僅依靠房租獲得工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嚴重的依賴和懶惰心理讓人漸漸墮落。我可以利用這筆房租收入做別的投資或者其他工作,可以學習新的技能,投資互聯網……人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



二、人要有危機感

不久前,唐山的一位收費大姐火了。起因是政府撤銷了唐山周邊所有路橋收費站,本來是一件好事。一位大姐卻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36歲正是職場危機年齡。每天做簡單的收費工作,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隨時會被人取代。何況在這個發展十分迅速的時代。你想要的是歲月靜好,但現實是大江奔流。參加同學聚會,常常感慨為什麼畢業幾年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很大?有的人閒不住,繼續折騰,而有的人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而人生,也不管是短暫的幾十年,沒有危機感,靠房租收入遲早向那位大姐一樣,被時代的車輪碾壓淘汰。



綜上,如果有十套房子,每月房租收入一萬,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還是要繼續工作。人不能閒下來,時間和精力會被浪費。

如果你有十套房還工作嗎?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瞬間想到了前段時間,南方某城市也是一位小夥子家裡有幾套房子,有門市房,家裡還是做生意的,自己還上班,每月領幾千塊錢,光家裡租房子一月都幾十萬,令老闆都詫異了……



今天討論的背景小哥有30套房子,還工作,但這句話很對,人一閒下來就廢了,人有時就這樣,可以不花錢,但不能不做事。



近些年,隨著全國各地拆遷,搞城市建設,很多家庭因拆遷獲賠幾套房,幾十萬甚至幾百上千萬拆遷款,家裡的孩子都成了富二代一般,不是搞著這事,就是搞些那事。



現象終歸是現象,而實際生活,是要自己過得,即使有幾套房子,豪車數量,物質優越,時間長了,難道每天就只有吃喝玩樂?肯定不能這樣,要麼去做些投資,要麼就去做些事情或者上上班,畢竟,再好的享受天天一樣,也膩了。給自己些事情做,每天還有些期待,有些目標,也有些計劃,而不是每天從早到晚了,只是過了一天。做些事情,找份工作,還能祈盼每天新鮮的事,驚喜的事情。



人確實不能閒下來,給自己些事,生活才會更有意思,生命才會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