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無人超市“無人問津”,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首次遭遇尷尬!

無人超市作為零售業的“新寵”悄然登場。最先嚐試無人零售的是亞馬遜,拋棄了傳統超市的收銀結賬過程,顧客可以拿上選購好的商品直接走出店鋪,2017年7月8日,阿里推出無人超市“淘咖啡”,令人眼前一亮。隨後爆出了多家已經試點的無人便利店,如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Easy Go便利店等。

隨著智能自動化趨勢逐漸席捲零售業,更多的企業看到了其中潛藏的巨大利益,紛紛入局,將無人零售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風口頂端。在一週之內,繽果盒子等無人商店項目就融資1.3億元以上,而其他的項目融資也正在進行中。在浩浩蕩蕩的融資,瘋狂的鋪店面之後本身的問題也一一顯露出來,弱點顯露得太明顯,投資回報還未開始,就急需新一輪的換血更新來保全自己。據報道,在廣州的一家“無人售貨店”僅苦苦維持三個月便敗走於市,關於“無人店”的模式,也引發了業界的關注。

無人超市“無人問津”,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首次遭遇尷尬!

無人超市最初的構想意在省下店員的成本,節約顧客排隊結算的時間,然而,“低成本運營”並非事實,宣稱沒有收銀員,運營成本降低的“無人超市”,其實運營成本並不低。

前期,整個系統設計、測試和維護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成本;運營期間,必須配備的技術員工薪酬遠高於普通超市員工薪酬,原本因為員工服務帶來的收益直接清零;運營背後可能存在更高的隱形成本,比如更頻繁的配送、貨品丟失等。

無人超市開業沒多久,就有不少市民反映無人超市存在操作繁瑣、耗時較長、故障頻頻、提示不足等問題。“購物流程一點都不方便,除第一次掃碼、下載(關注)、註冊外,進店成功買到商品還至少需要掃碼三次。”市民小鄭說。據多位市民反映,無人超市買東西最麻煩的居然是結賬,“結賬掃碼時需要出示手機中進門時的二維碼,掃碼後根據語音提示,移動到商品識別區。確認無誤後提示‘付款’操作,打開微信或支付寶選擇付款,將付款碼放置於識別區完成付款操作,同時出口門就打開了。識別區的識別速度有些慢,整個付款過程大致需要2分鐘。”不僅不可以解決顧客的排隊時間,還有可能因為一個顧客購買的產品識別不了而導致別的顧客也無法正常結算。那麼,客戶體驗呢?

無人超市“無人問津”,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首次遭遇尷尬!

客戶會有更好的購物體驗?說說而已。沒有了服務員的服務,商品必須自己找,沒人會告訴你,你需要的在什麼位置;找不到,請張大眼睛繼續找,沒人會告訴你,你要買的東西本店缺貨;糾結選哪個品牌時,沒人會告訴你,哪一款適合有寶寶的家庭;手機沒電,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更別提種類少、衛生差等問題。無人超市,把購物變成了沒有溫度的程序式消費,體驗感極差,你期待的產品使用心得分享、“偶遇”漂亮的收銀姐姐這樣的美事不會發生,也許未來再也沒有人會覺得“逛超市”是一種享受。

之前有人斷言,無人超市會顛覆之前的超市,目前看來,“顛覆”純屬無稽之談,強調便利、低成本和更好體驗的無人超市,將將只做到了便利,不但沒有解決傳統零售當前的困境,還稀釋了傳統零售的優勢,實難用“顛覆”來形容。對於商家而言,無人超市沒收了只佔營收2%的超市人工成本,損失的卻是佔比更高的服務帶來的收益;對於消費者而言,有溫度的購物體驗消失,還牽扯出一堆安全問題,實在不是“便利”二字可以解決的。

無人超市“無人問津”,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首次遭遇尷尬!

儘管無人便利店已經早早地介入到了新零售的市場之中,並牢牢了把握住了消費升級的大方向。但是,並不能夠成為新零售未來的發展方向,真正能夠將用戶、商品、場景三者完美糅合在一起的大平臺才能成為新零售的未來。

繼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無人值守的超市模式一直都是資本投資的熱土。但無人便利店本身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它的發展,無人超市能否成為傳統零售的替代品,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