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6月7日上午,“畫說運河”——江蘇美術家採風寫生創作活動啟動在寧舉行。6月8日開始,老中輕三代50位畫家肩負重任奔赴運河沿線。第一分隊,周京新主席帶隊,佘玉奇、包信源、聶危谷、梁元、李曉冬、顧青蛟、孫寬、楊雷、劉春、郭嘉、孫煒、李楚陽、劉澤群等齊聚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京杭大運河鎮江段全長42.6公里,是運河歷史上最早開鑿的地段之一。先秦時期的“徒陽運河”,是江南運河北端通江河道的雛形,為吳、越相繼北上爭霸起過重要作用,也使鎮江這座古老的城市一開始就處於江河交匯的地理優勢中。東近吳會,西接漢沔,浙西門戶,控扼大江,內蔽日畿,望海臨江,險過金湯,風流形勝。鎮江的興起、發展和繁榮與運河休慼相關。

佘玉奇:情畫鎮江

畫說運河,西津渡是不能不去的地方,這裡有太多的積澱,太多的故事,太多的風景。西津渡古街,沿山棧道修建在雲臺山間。畫家們走過長長的石板路,在“一眼千里”字牌前駐足,觀看用玻璃罩住的古棧道,思緒一下子穿越清代、宋代、唐代甚至更遠的年代。經過昭關塔,穿過觀音洞,踏上山頂,放眼望去,原先半山腰上的西津渡口,已經延伸到山腳下,今天能見到的長江水岸,已經遠離原先的西津渡口有三百多米,“待渡亭”孤零零矗立在旱地裡。過去交通落後,離鄉遊子,一去經年,音信全無,待渡亭就是懷鄉臺。

佘玉奇:情畫鎮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王維在這裡打探故鄉的消息;“萬歲樓頭望故鄉,獨令鄉思更茫茫”孟浩然在這裡暗自垂淚、斷腸。這裡也是王昌嶺平明送客的地方,“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寄託了多少情義。如何把鎮江文化底蘊表現出來,生動描繪京口瓜洲之間的水和山,畫家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濛濛細雨中,畫家們一字排開,架上畫架,邊想邊畫,半天時間,幾十張寫生稿躍然紙上。

佘玉奇:情畫鎮江

江中一島,碧波環抱,林木蓊鬱,綠草如茵。焦山是風景絕勝的所在。中午,畫家們草草吃幾口飯,顧不得休息,趕往焦山。東漢末年,焦光隱居在此,漢獻帝三次下詔書請他出山做官,他拒不應召。他在山上採藥煉丹,治病救人,後人為了紀念他,改樵山為焦山。

佘玉奇:情畫鎮江

畫家們都來過焦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去親近和了解。畫家們走走停停,立即融入這樓臺雲水之間。來到定慧寺,進入山門,迎壁就是“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這是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書,表達了作者對清平世界的美好向往。

佘玉奇:情畫鎮江

走進翠竹環抱的“別峰庵”。百年大樹,華蓋如雲,遮天蔽日,好不清涼。流連於琳琅滿目的碑刻前,與古人對話,浮躁的心立即安靜下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板橋曾在這裡行吟,他的鬱悶讓我們想起那風雨如晦的朝代,倍加感念今天的幸福生活。

佘玉奇:情畫鎮江

時不我待,雨後初晴,畫家們三個一群,兩個一組,抓緊時間勾畫。年齡最大的成員,七十多歲,他們不顧年老體弱,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顧青蛟一個下午畫了3張寫生稿。南京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聶危谷的許多學生在各類大展中成績突出,有的被選入創作隊伍,聶危谷不僅自己畫,還不失時機地傳授經驗。

佘玉奇:情畫鎮江

李楚陽,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得主,採風活動最年輕的畫家,正巧與他的父親鹽城美協主席李曉冬在一個採風團,一天下來,6張速寫,件件精品,不輸其父。

佘玉奇:情畫鎮江

大家十分珍惜這次親近自然、汲取養分的機會,埋頭創作,成果累累,梁元、孫寬、楊雷、劉春、郭嘉、孫煒紛紛拿出作品進行交流,為寫生服務的劉澤群也有出色的呈現。

佘玉奇:情畫鎮江

夕陽西下,站在焦山之巔,極目遠眺,水面雲水,山上樓臺,山水相輝,樓臺相映。畫家們收穫滿滿,信心滿滿,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畫家手稿欣賞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佘玉奇:情畫鎮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