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教授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中,經常發現有朋友希望我們對某款混動產品發表看法。畢竟當下油價上漲,很多大城市的車牌政策嚴苛,然後傳統燃油車很可能會因為排放標準的調整被卡住脖子,純電動尷尬的配套設施·······現實給了我們一堆選擇混動的理由。筆者自己就是一位廣汽豐田雷凌雙擎的車主。但我今天不和大家聊產品,就談談當你選擇了混動車,你的用車生活會迎來怎樣的改變?或者說,在當今市場形勢下,該怎樣看待混動車型。

首先,筆者想強調一點:不管廠家如何宣傳,不要把“省油”你選擇混動的主要理由!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這句話很關鍵,選擇混動產品前,自己先明確一點:除了它,我是否別無選擇?先把這幾件事想清楚,你對混動產品的認識會清晰很多。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雖然汽車節能化是未來不可逆的發展大趨勢,但在目前國內市場下,燃油車的選擇還是要豐富很多,選擇混動車型,有不少是因為“省油”之外的社會性因素,願不願意去做一個“時代的先行者”,更多的時候是被產品之外的因素所困擾。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感謝這份工作,讓筆者能夠與多種類型的混動車型打交道,以豐田為代表的油電混動,自主品牌大行其道的插電混動,特立獨行的增程混動。這三種佔據了目前市場混動產品的主流,筆者不會去對這三種混動工況的技術層面做解析,就從最簡單的角度入手:開混動車與燃油車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1.油電混動

筆者本身就是雷凌雙擎車主,對這種模式更為了解。應該說:它是最接近於傳統燃油車使用模式的產品。用戶需要的只是:開車-加油-保養。電池與電動機的工作邏輯都交由系統管理。你安心開車就好。但駕駛習慣的不同,會對油耗有一定影響,筆者自己現在是4.7L/100km。我的車友群中有大佬可以開出3.3L/100km。不得不服。油電混動低速啟動,及中高速收油滑行時,能夠明顯感覺到電機的介入,有一種明顯的電流聲。油電混動很少走性能路線,急加速時難以得到一種迅速的反饋。如果你喜歡加速的樂趣,我建議你與一票日系油電混動說再見吧。還有一點很關鍵,油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基本可以無視。在很多地區,油電混動政策待遇與燃油車一致。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2.插電混動

插電混動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國內新能源政策紅利的最大受益人,但在6月12日實行的新能源補貼新政中,插電混動的補貼額度遭到了下調。插電混動算是純電動的過渡型產品,插電混動的電池組密度較大,純電續航里程一般可以達到百公里以上。它比起純電動多了一臺傳統燃油機,可即時向電池組充電保證混動工況,靈活度較高。筆者對比亞迪秦和寶馬X1混動都進行過長測。最大的感覺是:如果你的每日移動範圍恰好在其純電續航里程內,同時能保證定期充電。油耗上會給你很大的滿足感。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那麼,插電混動就很完美了,補貼又高,大城市上牌政策友好,就算沒地充電,買回來當傳統燃油車開也不虧啊。

——醒醒,還沒第三次科學革命呢

插電混動產品“只加油,不充電”不是不行,但是對電池組的壽命會有影響,同時,由於插電混動產品因為電池組的加入,自重更大。以比亞迪秦舉例,自重1.7噸。低電量下行駛,1.5T油耗表現基本在9L往上。但自身駕駛習慣及靈活的電量分配,油耗表現差異很大,筆者在半個月的秦長測中,只衝過一次電,最後還車時表顯6.8L的油耗。同時插電混動車型在純電動模式下,加速體驗相當激進,這也是“比亞迪秒天秒地”的由來。但是,電用完後,同樣是1.5T,為什麼比隔壁三菱4G15T體驗還差呢?筆者不禁想起了一個描述插電混動的老梗:對於有車位的車主來說這絕對是利國利民值得推廣的技術。

3.增程混動

國內增程混動產品少,不是這技術不好,純粹是它的技術門檻更高,佈局更難罷了,增程混動與插電混動的最大區別在於:增程混動的發動機不直接參與驅動車輪,所有動力全為電池組充電。多采用小排量自然吸氣動力,在電池組未消耗到一定額度時,發動機是不會啟動的,最終油耗可以控制的很可觀。國內市場增程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別克的VELITE 5。一個最簡單的理解:增程式混動續航=電池組續航+汽油機幫電池組充電的續航。是不是感覺與插電混動沒差別?是的,市場也是這麼覺得的。增程式的電動車屬性更強,用戶更多時候還是要進行充電,在加上技術和政策支持的短板,增程式混動在國內不受待見也正常。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把懸架類型,轉向手感這些事先放一邊,上面三種混動產品日常使用與燃油車區別不大,只要有加油站就有續航,但筆者開過一票混動產品後,發現一個通病:混動車型的油箱容積較傳統燃油車都有一定降低,這是鬧哪樣?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是全球需求最複雜的汽車市場。“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每天都在不同的品牌中輪番上演。混動產品更是如此,筆者一開頭就給了你三個不選擇混動的理由,再告訴你混動與燃油車的區別並不大。想傳遞的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結論也會不同。

百公里3、4個油,但你千萬別隻為了省油買它們!

混動車型的科技前瞻性毋庸置疑,但價格確實在同級是偏高的,它雖然有電機帶來的差異化行駛質感,但需要這些的用戶,在國內屬於少數族群。而目前國內汽車消費的大頭落在了沒有政策約束的三四線城市。而在剛需市場,市場認知度又限制了混動產品的發展,筆者剛買雙擎雷凌時,和老爸解釋了很久“這車啟動時發動機不響”的原因。同時混動在國內是新生事物,假如我車壞了,我敢隨便找家店放著修嗎?筆者老家不限號,看見周圍發小的的昂克賽拉,思域······反觀自己的“16萬卡羅拉”,要說不蛋疼真是假的。這時候只能安慰自己:我能加92······

教授總結:

混動車是一種趨勢,但在國內市場,它的光環反而成了它的累贅。教授建議在選擇混動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在想想,如果真的有選擇的話,你還願意堅持混動車型嗎?

1.混動的優勢不在於省油,完全彌補不了車價上的差距。

2.混動的優勢是行駛時的“高級感”,以及滿足嚐鮮新科技的好奇心,還有部分地區的政策支持。

3.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上,混動產品比沒有比普通車型多多少。

筆者是一個堅定的混動控,我換車肯定還會選擇混動。為什麼?我的車牌在廣州只能買混動,燃油車?回不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