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不在“等靠要” 甩掉“貧困帽”

不在“等靠要” 甩掉“貧困帽”

綿綿陰雨中,58歲的龍陵縣臘勐鎮新和村村民劉家成向圈裡的3頭毛驢添草料,妻子正為一頭懷崽的母豬喂精飼料。“去年,賣了1頭毛驢收入6000多塊錢,出欄了24頭小豬收入1.4萬塊錢,種了3畝烤煙、3畝煙後豌豆,收入1.8萬多塊,加上村裡兌現的‘以獎代補’資金1520塊和小兒子在昆明打工的收入,全家總收入有4萬多塊錢,我們再不用為生活發愁了,戴了多年的‘貧困帽’可以摘去了。”劉家成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

不在“等靠要” 甩掉“贫困帽”

說起摘窮帽的事兒,劉家成一臉燦爛,指著貼在牆壁上的《脫貧攻堅“八榮八恥”》說:“我們寨子的村民都會唱《脫貧攻堅“八榮八恥”》歌,駐村扶貧工作隊幹部教的,我唱給你聽:‘以我要脫貧為榮,以要我脫貧為恥;以帶頭脫貧為榮,以等靠索要為恥;以勤勞致富為榮,以好吃懶做為恥;以苦幹實幹為榮,以坐享其成為恥;以幫困扶弱為榮,以眼紅爭貧為恥;以清潔環境為榮,以髒亂差臭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奸猾欺瞞為恥;以知足感恩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歌聲在飄蕩,劉家成的聾啞老伴用手打著節拍嘴唇有節奏地翕動著,眼裡盈著滿滿獲得感。

不在“等靠要” 甩掉“贫困帽”

肢殘的劉家成一家4口人,妻子是聾啞人,大兒子今年雲南警官學院即將畢業,小兒初中畢業後在昆明打工。兩個殘疾人支撐起一個4口之家確實不容易,多年來,身為家庭頂樑柱的劉家成以頑強的毅力拖著殘肢梨田耙地、春播秋收、縫補漿洗家裡家外一把手,支撐著這個家。隨著兩個孩子相繼出世上學讀書,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難,在貧困的泥淖中艱難跋涉。

不在“等靠要” 甩掉“贫困帽”

2016年,在市、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協調下,劉家成得到2.8萬元助學貸款,緩解了大兒子上大學的經濟困難。在村裡“以獎代補”基金的助推下,劉家成種了3畝烤煙、3畝煙後豌豆,養了4頭毛驢、1頭能繁母豬、1頭種公豬、1頭耕牛,鉚足勁兒摘窮帽。劉家成像個擰足了發條的鐘不停擺,頂烈日、披風雨,晨起三星,夜宿五更,忙活在田間地頭,把家裡的一攤子事甩給妻子打理。他說,“我和妻子相濡以沫20多年彼此的秉性脾氣都摸透了,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知道表示什麼,並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我妻子心靈手巧,洗衣做飯、縫縫補補、喂畜餵雞這些事,妻子做得不比身體健全的人差,她為我撐起了半個家,讓我抽出身幹別的事。”

老劉的老伴拿著一本《龍陵縣黨的十九大精神暨脫貧攻堅政策漫畫讀本》把記者拉到豬廄旁,把書翻到畫有能繁母豬、母羊及扶持政策的頁面上,指指畫頁又指指廄裡的懷崽母豬撓起了大拇指。這本畫冊以群眾喜聞樂的漫畫形式,圖解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每戶建檔立卡戶都有一冊,是脫貧攻堅指南,深受幹部群眾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