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越是忍讓遷就,別人越是看不起你?

獨葉草單飛雁


人善讓人期,馬善讓人騎,這是最樸素不過的道理。人如果太善良,不只是被人瞧不起,還容易被人欺負,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字經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話未必就是對的。其實,人是有兩面性的,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很多人之所以不會為非作惡,是因為環境的限制,不是不會,而是不敢。一旦環境允許,那麼他們心中的惡就像脫離了魔瓶的魔鬼。浩劫時期不是有很多原本善良的人參與打砸搶和鬥老師嗎。



在這個社會,很多好人都奉行與人為善,甚至以德報怨。出發點是好的,價值觀也無可指摘。但是,善心一定就得到善報嗎?恐怕事與願違。有時過分的善良,比如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忍讓遷就,恰恰激發了人性中惡的因子,輕則被人恥笑,斥之為“窩囊廢”,重則讓人騎在脖子上拉屎。

人生在世,職場生存,很不容易。就如人的十個手指頭伸出來不一樣長一樣,人和人的區別也是很大的。有的人,你投之以桃李,他會報之以瓊瑤。而有的人,你越是忍讓遷就,他越是得寸進尺。所以,做人不能像鴕鳥一樣,對誰都把腦袋紮下去。而應該像一個蜜蜂似的,只要惹我,蟄你沒商量!

做人,我希望大家住一句話: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對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沒必要低三下四地取悅,而應該勇敢地懟回去!懟他一次以後,你就知道了被人尊重是一種什麼感覺。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你的忍讓遷就其實也是變相的告訴別人:我很好欺負,快來欺負我吧!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欺軟怕硬”的心裡。在他們眼中都不願意惹麻煩,所以每次欺負別人的時候都會選擇看起來相對弱小的那一方,而當你面對欺凌一味地容忍和謙讓,不僅不會讓施暴方幡然悔悟,還會讓他們覺得你就是一個“慫包”想怎麼欺負就可以怎麼欺負,會讓他們變本加厲的去欺負你,也會讓別人看不起你,覺得你是一個誰都可以欺負的“受氣包”。

所以“退一步海闊天空”退好幾步就顯得很慫了。面對別人的欺凌和為難,第一次的時候可以容忍,而有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時候,你就應該奮起反抗,用行動告訴他們我並不好欺負!而且忍讓遷就的性格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什麼都可以”的人,會讓很多人在以後的相處裡不注意你的感受來決定一些事情,讓別人覺得其實你的意見並不重要。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


大話精神


忍讓遷就是一種美德,過度忍讓遷就是一種縱容。

1、忍讓遷就是一種美德。為了家庭和睦,親朋友誼,集體利益,社會和諧,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寬以待人,顧全大局,必要時寧可自己吃虧受委屈,甚至忍辱負重。這樣的忍讓遷就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胸襟。

2、忍讓遷就是一種智慧。俗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當面對大利和小利的選擇時,能深謀遠慮,做出明智抉擇。哪怕是個人承受暫時的委屈和損失,最終定能成為人生的贏家。

3、忍讓遷就是一種修養。在工作單位,常會遇到剛到單位工作品質不壞,卻清高自傲學生。需要你付出充分的耐心和關愛,忍耐他們的清高,遷就他們的錯誤,培養他們的能力。他們會逐漸認清自己,併成為優秀人才。

4、過度忍讓遷就是一種縱容。近一段時間來一些違反公德,違反公共安全的事件,就是廣大社會公眾過度忍讓遷就的後果。當善良被誤讀、美德被踐踏時,我想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純屬個人拙見,敬請關注點評指正!!!


警世真言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或是碰到越是忍讓遷就,別人越是看不起你的事情。碰上了這樣的事情,要不要忍讓得看事情本身是否有違原則。

古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心理學家劉心武說:"你太好相處,可能只是因為隱藏了自己。"如果是原則性問題就不要隱藏自己。

1、是否忍讓看是不是原則問題

你如果喜歡作家張愛玲,你可能還記得,她是用怎樣的姿態把自己放低到塵埃裡去面對胡蘭成的,她以為她找到了與她精神契合的人,結果卻被胡蘭成吃定。

但她還完了自己覺得應該還的經濟帳之後,"塵歸塵,土歸土"毅然決然地兩不相欠,永不再見。

張愛玲有她自己受原生家庭影響,不懂得如何選擇丈夫,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心理問題。但在一個家庭裡,如果夫妻間總出現一方不尊重自己,比如家爆、婚外戀之類的問題,真的需要勇氣解決,不要一味遷就忍讓。

家庭裡,夫妻也好、婆媳也好、姑嫂也好,相處之道無不外乎如此。原則上你要做好自己,對不尊重自己的事情可以一忍,不能一忍再忍。

在相處中自己要不卑不亢,不要討好別人。討好別人,你就已經把自己置於不需尊重的位置上。你把自己的姿態都放低了,別人是不會看得起你的,你還總遷就別人,別人更覺得你軟弱可欺。

事不過三,忍讓過度等於軟弱,遷就過度等於愚昧。你要先要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

2、不能忍讓就要奮起反抗

校園霸凌事件也存在一再忍讓的問題。如果那個被欺負的人一直忍讓,不敢反抗,那就註定了他是一再被欺負的那個。

被欺負者越忍讓,別人就越覺得他(她)軟弱,就會認為他(她)是軟柿子誰都可以捏,就會越欺負他(她)。

但是,如果被欺負者選擇了奮起拼死抵抗,那些欺負人的人會被他(她)的勇氣所折服,被他(她)的抗爭所震懾。

他們便會終止原來習慣性欺負人的行為,跟他(她)表示從此友好相處。而此時的他(她),完全可以自己作出要不要跟他們相處的決定。

當有人不知道你需要他們的尊重,你用你的行動告訴了他們你的需要時,他們會很快明白你需要尊重的事實,你的行為會讓你在以後的生活中也不用再受人欺侮。

欺軟怕硬是修為不夠之人的惡性。你越是忍讓,別人越是肆無忌憚;你越是原諒,別人越是貪得無厭;你越是退讓,別人越是變本加厲。

你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他人,你不軟弱,你不可欺,你的忍讓是有底線的,別人才會明白尊重你的時候到了。

總是忍讓遷就之人都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軟弱無能,你不要讓別人認為你是這樣的人。

3、忍讓也要有底線

曾經碰到過這樣的事,因為要跟朋友去玩,一位同事經常請他幫忙做自己的工作,還請他幫寫論文。

代為工作也就算了,後來文章發表前,這位同事為了以後得利,便與他人相約交換署名。在沒徵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順水人情署上了另一同事的名。

同事之間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位同事既然不知道要尊重他的勞動成果,這件事之後,他不再像原來一樣幫忙了,他讓這個同事明白了他有底線。

工作中有競爭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立身之本。不必用討好的方式去忍讓自認為別人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人,要讓其懂得什麼是尊重。

適當地忍讓和遷就,也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內涵和素養,有時可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生活中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要能忍讓。但不做毫無原則地忍讓遷就,致使別人形成看不起你的慣性行為。人若犯我,不要一忍再忍,不做一味忍讓沒有底線的人。

忍讓是一種風度,忍不忍讓是你的態度,是不是要忍讓,得看你自己的原則。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一味忍讓遷就為什麼會被人看不起?因為某些人把你的善良錯誤地認為,是你軟弱可欺。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點沒錯。誰不願意騎一匹溫順聽話的馬,我就不信有人願意騎一匹充滿危險係數,不好駕馭的野馬。

所以說善良也要有個尺度,我們不去作惡,也不會去幹壞事醜事,對於正確的一定要堅持,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有什麼感受?最後你會知道,邪不壓正。會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

善良不是軟弱可欺,我們的善良也不要被人利用。當人們知道你有底線,你不是欺軟怕硬的人,這些利用或認為你可欺的人,轉身之快,讓你都會感到匪夷所思。

其實你越忍讓遷就,別人越不拿你當回事,這就是社會心裡學早已經定義了的。所以說遇到這樣的人不必客氣,也無需客氣。等這些人瞭解你了,就會珍惜你,而不是會在利用你的善良,也不會錯誤地認為你弱弱可欺。

誰都懂得珍惜,不論是善良,友誼,愛情,人際關係,珍惜該珍惜的,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

所以我說無論幹什麼,都有自己有一把標尺,堅持原則,有底線。你真正做到了,你會發現看不起你的人馬上被清零了,因為你是一位有原則的人。


向哲洪濤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在生活中如果自己保持低調做人、低調做事,那就會有人找你的麻煩,這些人認為你好欺負,天天找你麻煩。尤其是在職場中,似乎老實人總是被指揮、被欺負的的份兒,甚至連領導都對你不理不睬的。



雖然說古代一直講究外圓內方的為人處世觀念,遇到一些有矛盾的事情,能夠忍讓的那就要忍讓,不要讓矛盾擴大起來。不管是什麼人什麼事,都將會和氣生財,對別人退讓一步,別人也會敬重你三分。而我們也經常會把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而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被貫徹的做人的道理,而哲學上更是講究中庸之道,在生活中不張揚、不隨從,保持自己的處世原則。但其實這種思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通。



在農村就受欺負的就是老實巴結的那些人,如果你忍讓了,土地的地界也就被別人佔去了,宅基地的邊也會被別人擠沒有了。而上學的時候同學都會欺負那些看起來文文弱弱達到小孩,而這些人之所以被別人看不起,就是因為他們的遷就和忍讓,這樣的話大家就會形成一個心理,那就是你好欺負。



所以說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有什麼道理擺在檯面上,不是自己的錯那就不要去謙讓。如果你講究凡事忍讓的話,那身邊的人陸續都會知道你的脾性,到時候你的人生形象也就被定位了。所以說不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大家都是人,沒有因為誰的地位高、社會財富多就低人一等。人要活的有尊嚴,活的有骨氣,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做更自信的人。


惠農圈


自古忍讓最難全,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古代聖賢常常以寬宏的度量來識別人的心胸是否狹隘。宰相肚裡能撐船,忍讓二字在心間。擁有積極正能量的人總會懷有一顆仁愛之心,因為不爭,所以淡然。心胸寬大,富有人生格局,眼光長遠,不為眼前利益斤斤計較。傳播光明傳播愛,感召人性厚比天。

朋友之間,忍讓一時,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友誼,路再長,朋友這杯酒,守候在身邊,朋友情。不要輕易割捨,一時的爭吵,切勿記心中,做人唯有忍力大,才能立足於世間。家人之間,適度忍讓,莫等父母白了頭,還要受你的言語攻擊。

與人之間發生分歧,由於觀念上的不合,態度上的不明,往往會輕易爆發出掩藏在心中的脾氣。犀利的語言已經覆水難收,破壞的友情又能否癒合?一味地忍讓不是做人做事的法則,擁有屬於自己的底線,使得彼此雙方接受,適度就是最好的。

性格決定做事的魄力,強勢會遭人反感,弱勢會受人輕視,只有抱有中庸思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靈活運用自己的脾氣,不要過度忍讓,也不要過於強硬。

無論在家庭中的和諧相處,還是與朋友間的熱情相擁,此相處模式都是相同的,當達到一種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感覺,自然而然的就會處於一種身心自由的完美狀態。彼此之間的溫存,心靈之間的慰藉,人與人相遇,本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分,相遇,相識,相知,相愛,擁有一心人,一生不分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初中的時候我們寢室轉學來了一個叫何偉的小個子,家裡挺困難的,但是學習一直特別努力,每天都早起晚睡。幾天後,我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劉華就不幹了。說:你特麼起那麼早,老子還睡不睡覺了。這劉華是個混混,我們平時都不敢惹他,,只好在哪裡裝睡。只聽何偉說:抱歉,我以後會注意的。這事也就過去了。

那想到後來,劉華變本加厲,指示何偉做那個,做這個,總是在發號施令。何偉平時學習很好,我們都靠他做完作業,然後再抄他的。可是劉華是個從不交作業的主,看到這個情形,他就經常打擾何偉,不讓他做作業,不是作業本丟了,就是書不見了,我們幾個也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有一天何偉終於忍不住了,說:你劉華算個什麼東西。劉華也是一拍桌子,向著何偉扇了一巴掌,“你他媽也不打聽打聽,我劉華在這片是什麼名號”。然後,劉偉就消失了,那天下午,他竟然翹了一下午的課。我們心裡一直擔心,他不會想不通跳河自殺了吧!

等到下課回到宿舍的時候,何偉帶著一幫人衝進宿舍,關上門指著劉華說:“看,就是這個混混”。只聽一人喊了一聲,然後我們就看見劉華在地上被揍個半死,然後跪下來給何偉求情。

自從那次後,劉華一直對我們恭恭敬敬,不敢有半點造次,何偉也成了我們當中的老大。我們幾個很好奇的問:“你怎麼就敢打劉華呢,這些人又是那來的?”

他說:“那天被他打後,我覺得挺窩囊,就想起來喝酒澆愁了。不曾想到遇到我表哥,就把這事說給他聽了。表哥一聽,就說:‘你咋讓這個混球欺負成這樣子,你越讓,他還越以為你怕他,拿他沒辦法呢!這事我今天就幫你解決了’。然後他就叫了一大幫人來了。

現在想想當初實在太慫了,遇到這種人就要給他個厲害的,讓他知道知道滋味。


我變得越來越出色了


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點鋒芒

1.上學的時候,一個同學老實要欺負我。你作弄我,我忍了,拿我東西我忍了,弄壞我東西我忍了,後來我給他揍了,他老實了三年。

2.平時一直我打熱水,每次都把他打,連著一個月,突然有一天我沒出打水,他突然問我,你為什麼沒幫我打水?越是遷就你,你就越覺得理所應當,這個世界誰都不欠你的。

3.有一次我定了一個快餐,在路上給我打電話說可能有點晚,讓我稍等下,我說好的,沒關係不著急,餐到的時候,因為正在洗澡就沒下去拿,我說:“您好!能麻煩您幫我送到樓上407來嗎?”對方的很不耐煩的回:“還讓我送到樓上?,用我餵你吃不?”

第二天我又定了份餐,同樣的送餐員,我以強硬的語氣說,您快點送來,到樓上407我著急上班,結果,他送上來了,並且沒有二話。

我們都是人,我可以理解,但是前提是你必須客氣,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


電影天堂PLUS


人與人之間有自然的邊界,這個邊界是在不斷磨合、接觸當中形成的。一味地忍讓、遷就,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別人:我的邊界在不斷後退哦,你可以繼續侵犯。對別人來說,也是同樣:這個人的邊界原來這麼靠後啊,那我繼續試探吧,反正對自己有好處。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真實邊界被你自己壓抑住,逐漸變得隱形了,而不自在的虛假邊界卻成為別人對你的認知。簡單講,就是別人對你的忍讓遷就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此,一味地退讓,並不會讓別人更看重你,反而會看低;這和人的好與壞沒有太大關係,而是人之常性。可以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可以學著去包容、理解別人,但過分地忍讓、遷就、委屈自己,已經超過了善良的界限。因此,想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得首先尊重自己。


如果您有婚姻、育兒、情感、個人、職場等心理方面的困擾,或是想要通過心理學來改善、提升生活,可以關注公眾號“柏燕誼”。在這裡,您將可以看到柏燕誼老師更多精彩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