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焦作東孔莊天宮廟系列傳說之天宮廟香地傳說由來

在今天的東孔莊天宮廟的東北邊,曾經有一塊一公頃多的廟地,是當地東孔莊村贈送與東孔莊天宮廟的一塊廟地,這塊廟地種植的農作物收穫後賣糧換錢用與天宮廟的吃喝和廟裡面的支出,由於種糧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高,而改變種植方模式,改種為當時經濟收入效高的“大煙"也稱"土煙”,來提高經濟效益。

焦作東孔莊天宮廟系列傳說之天宮廟香地傳說由來

根據本村上年紀老人講述,在當時天宮廟廟地上種植的小麥每年長勢喜人,一棵麥子,分叉有兩個穗頭,三個穗頭的麥頭好多,甚至還有一枝麥子分叉四個五個麥穗,當時成為一大奇觀,大明景泰五年(1455年)當時曾有東孔莊上年記老人釆摘下來,獻與修武縣縣衙公堂,受到當時修武縣縣今郭應誠的嘉獎,並刻碑記載以示留念。修武縣道光版(1840年)縣誌有載。現此碑已毀,僅發現有一殘碑,只留有三個大字″嘉禾記"。後轉種土煙後,每年此地總會出現一個奇妙的現象發生,聽老人講,在這片地畝上生長的土煙,生長快到成熟的時候,只要你隨意摘下一葉,用手卷成菸捲,點燃就可吸菸,而且香氣四溢,醇香濃郁,飄香很遠,一傳十,十傳百,當時吸引周邊鄉民紛紛踏沓而來,爭相體驗這一奇事,而收穫的時候,這片煙田的菸葉,不用去遠處賣買,直接收割下來,便被高價搶購一空,因此這塊廟地便被稱為“寶地"“香地"。

焦作東孔莊天宮廟系列傳說之天宮廟香地傳說由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代的更迭,時光到了大清朝乾隆年間,也就在乾隆皇帝治世年間,天下太平,國富民安,在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的九月夏季的一天,乾隆皇帝率眾微服私訪,南下巡遊,來博愛月山寺進香朝拜,祈求國泰民安,朝拜遊覽月山寺後,起駕返京,在回程的途中,乾隆聖駕沿古宮道行至到待王古鎮時,天已逐漸黑了,大隊人馬經過長途跋涉,也疲憊不堪,又大臣請願乾隆皇帝安駕到待王古鎮驛館稍作休息,當下得到乾隆帝的恩准,傍晚朝拜隊伍就駐紮在古鎮驛館,補充糧草,住宿休息。

焦作東孔莊天宮廟系列傳說之天宮廟香地傳說由來

“掌櫃的,這驛館剛才那股香菸氣味是從哪個地方飄來的呀,是誰在這裡吸菸,不然咋會煙香撲鼻呢?"乾隆皇帝和藹地問道。這驛館老闆微微的笑了笑,後說:“對不起,打擾您了,剛才坐著困了,抽了一袋土煙,提提神。不好意思了。"乾隆皇帝好奇地又問:“剛才你吸的煙是啥煙,咋又恁香哩。”驛館老闆哈哈大笑了起來,乾隆皇帝納悶了。"你笑什麼,有什麼好笑的。"

驛館老闆說:“您外地來的吧,京城人吧,你不知道吧,剛才我吸的那個煙,不是什麼品牌的,是當地盛產的一種土煙,沒有名字的土煙喲。"乾隆皇帝更加驚訝,“別賣關子了,趕快告訴我是哪產的,明天早上去那看看。”驛館老闆答道:“離咱驛館不遠,出待王向東順官道走五里,在官道的路北側,那裡有個村莊叫孔莊,村莊的西北地有個天宮廟,廟宇的東北不遠有一塊寶地,裡面種植的就是這種土煙,神奇的是那裡種的菸葉,吸起來濃香醇厚,香飄四方,而且你可以在這塊煙田裡,隨意摘下一片青煙,不用晾曬,隨手一捲,就當場可以吸著,而且煙香照樣芬芳,醇正清香"。乾隆皇帝又說道:"你說的果真如此嗎?

"驛館老闆回答道:"的確如此,您若不信,明天可到此處親口驗證。而且還有名勝孔子問禮廟,天宮廟和興國寺,可供遊覽。"“謝謝你了,你回去休息吧。”驛館老闆退下之後。乾隆皇帝說:“明天咱們返京途中,順路到孔莊天宮廟那裡看看,大家都休息吧。”

第二天,早上,大家吃過早飯後,起聖駕,乾隆皇帝的朝拜人馬浩浩蕩蕩往天宮廟走來。隊伍來到天宮廟後,在天宮廟接官稍作休息,說明來意後,由天宮廟主持趙暄的陪同下,乾隆皇帝一行前往廟地,到了煙地一看,果真如此,只見青青的菸葉,正伴著微風輕輕搖擺,似乎是伸開雙手歡迎皇帝的到來。

隨行的一個大臣隨手摘了一片青煙葉,用手卷成香菸樣,雙手捧上遞給乾隆皇帝,聖上接過菸捲,放在鼻子上聞了聞,點了點頭,道長用火點燃了菸捲,乾隆皇帝吸了一口,“滋溜"一聲,煙氣從乾隆皇帝嘴裡出來,一剎間,煙香味醇撲鼻香,真是香極了,乾隆皇帝感嘆到:“天宮廟的菸葉,果真名不虛傳呀,安吸青來香,還數東孔莊"。隨後,乾隆一行遊覽了孔子問禮廟,天宮廟,興國寺。並且朝拜了問禮廟、天宮廟、興國寺。贈送了不少香油錢,並且特恩准天宮廟玉皇閣大殿上的瓦脊更換成和北京故城太和殿上一樣的瓦脊,時間長了,瓦脊損壞了,天宮廟派人帶殘物去故宮置換。因此以便有了“天宮廟的瓦脊壞,北京故宮可調換”。的諺語。

這段傳說,被東孔莊世世代代老人口傳下來,延伸至今。成為當地一段美談。

蒐集整理:趙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