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讓“親水南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

讓“親水南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去年以來,南部縣把綠色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聚焦嘉陵江上游(南部段)生態屏障構建、流域水汙染系統治理、大氣汙染防治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著力補齊環保短板,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讓綠色發展理念在南部落地落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

著力生態改善

初夏時分,記者來到南部縣紅巖子湖畔,晨風拂過,廣闊的湖面上泛起圈圈漣漪,白鷺、蒼鷺等飛鳥時而翱翔天空,時而劃過水面,吸引路人駐足觀看,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畫面。綠水常在、鳥兒歸來,是南部紮實推進“碧水”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淨土”保衛戰的結果。去年,該縣持續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治,對環保問題實行臺賬式、清單式管理,逐一確定整改目標,逐一明確整改任務和整改責任,逐一整改銷號,並在完成整改後紮實開展“回頭看”,鞏固提升整改成果。

為推進“碧水”攻堅戰,該縣堅持“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及年度目標、問題、任務、責任4張清單,做好河(湖)長制各項工作;開展嚴重汙染水體整治、良好水體保護、水汙染防治設施建設、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四大工程”,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嘉陵江南部段非法排汙口、非法碼頭、非法採砂整治。實施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和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取消燕子窩、五廟山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老鴉鎮梓潼村陳家嶺新建縣級集中式飲用水取水點,推進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全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標鞏固工程等。

截至目前,嘉陵江南部段、西河南部段等流域的30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及縣級集中式飲用水取水點水質都達到相應水域功能水質標準,水質情況良好。據介紹,2019年底,該縣將實現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建制鎮汙水處理率達50%。

為打好“藍天”保衛戰,該縣大力實施減排、壓煤、治車、抑塵、控秸、VOC治理等工程;關閉、改造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推進油氣回收治理。嚴格落實建築施工“六必須六不準”要求,實施規範化全封閉管理。加強車、油、路綜合管理,淘汰“黃標車”、老舊車輛,整治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高排放移動源等,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今年1至5月,該縣空氣優良天數達130天,優良天氣達標率達86.7%,PM2.5較去年同期下降12.5%,大氣環境質量呈現逐漸向好趨勢。

為實施“淨土”保衛戰,該縣著力加強危廢監管處置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開展汽修、涉重金屬、醫療機構等重點行業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執法專項整治行動,推進汙泥無害化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範農村生活垃圾堆存、收集和轉運,推進生活垃圾環保焚燒發電項目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等,降低環境汙染風險。力爭到今年底,實現縣城(建成區)和建制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68%以上,並完成新三區禁養區內養殖場關閉搬遷和非禁養區養殖場專項環境整治。

強化環境監管

6月7日,南部縣環保局執法人員在伏虎鎮一磚瓦廠進行現場督察,查驗環保手續、查看環保設施等,一個個問題逐一記錄在案。廠區沒有環保手續、未規範建設噴漆房、未落實隔音降噪措施……鑑於這些問題至今沒能得到整改,執法人員當即採取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兩斷三清”的措施。

“環境執法務必重拳出擊,保持對環保問題‘露頭就打’高壓態勢。”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部縣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針對區域性、流域性、行業性以及具有共性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環保大檢查,持續提升基層環保執法能力,全面查找薄弱環節,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增強環保執法震懾力。

據介紹,該縣不斷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圍繞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突出環境問題處理情況、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等,堅持經常性督察與不定期專項督察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並以不定期專項督察和暗訪為主,實現區域性、敏感性環境問題和重點監控企業檢查全覆蓋,不斷增強全縣上下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對發現和反饋的環保問題,採取直奔現場、直接督查,做到發現一起、整改一處;對發現或舉報的環保違法行為,將進行立案調查,做到快查快處、嚴查重處。”該負責人說,南部將嚴格環境監管執法“不手軟”,通過落實行政執法和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工作制度,在公安機關設立環保警察、在人民法院設立環境與資源審判庭等,確保兜住執法底線、守住生態紅線,持續推進環境治理能力建設。

據瞭解,為形成環保監管上下齊抓共治的格局,該縣還著力環保問題整改督察督辦,採取縣級領導包案整改形式,實行由縣級包案領導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現場督察督辦。通過建立督察整改工作督辦調度機制,實行周調度、月通報、月交賬制度,採用清單管理、掛牌督辦、專項督察、暗查暗訪等方式,加強對各級各部門整改落實工作的督導檢查,及時掌握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對整改進度滯後的,綜合採取通報、約談、曝光、追責等措施,推進問題整改。對履職不到位、責任不落實、問題整改不力,甚至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拒不整改的部門或個人,嚴格按照“三個一律”要求,嚴肅追究責任。

據統計,2017年以來,該縣累計共出動環境監察監測人員3000餘人次,要求近200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和私營業主進行限期整改。

完善長效機制

青山環繞,碧波盪漾,乾淨整潔的村莊掩映綠樹之中,一幢幢獨具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庭院之中鳥語花香、瓜果飄香。6月11日,記者走進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一幅幅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這既是理想中的畫卷,更是現實中的美景。”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縣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長遠,建立健全環境准入、環境監管、考核評價、生態監測網絡、環境治理體系等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堅決守住綠水青山。

據介紹,該縣堅持不斷完善生態環保長效機制,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細化、實化、量化各級各部門責任,形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的環境保護工作合力,建立歸屬明晰、權責一致、多方聯動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積極構建黨委政府統領全局、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齊抓共管的環保大格局。

“將繼續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監督員制度,健全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協商機制。”該負責人說,南部將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榮譽制度,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設立有獎舉報基金。落實排汙許可制度,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實現固定汙染源“一證式”管理。全面加強監測網絡建設,完善監測布點,大力推進環境信息化,加快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為切實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南部將推進環境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健全縣、鄉鎮(街道)兩級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加強環境保護、公安、消防、安監、交通運輸等部門應急協調機制,構建政府、社會、企業多元共建的綜合救援應急體系。將加強環境應急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建立完善環境風險源數據庫,完善環境風險管理措施,完善以預防為主的環境風險管理制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將加強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和信息化建設,定期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依法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完善環境事故處置和損害賠償恢復機制。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各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環保工作不再是環保部門的‘獨角戲’。”該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縣還將嚴格環境准入,以“三線一單”定佈局、定產業、定項目,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三次產業轉型升級。確保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南充日報 張櫪 李果 曹伯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