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端午節只能說“端午安康”不能說“端午快樂“嗎?為什麼?

CSER8899無問西東


每到端午節,都有人會轉發一條端午不能說”端午節快樂“的,並逼格滿滿的說上一句“端午安康”。

端午節真的不能說快樂嗎?


“端午”指的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日,“端午”唐代就已經出現了,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詩》中就寫道“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詩聖杜甫在《端午日賜衣》詩中也有“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端午節的起源由來已久,也有“端陽”、“天中節”、“女兒節”、“詩人節”、“龍船節”、“解粽節”、“地蠟節”等稱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盛大節日。

端午本作“端五”,古代“五”和“午”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五”或“重五”、“重午”。稱作“天中節”,則是因為端午節正處在夏季中間,此時的太陽處於正陽的位置,也即位於天的正中,所以端午節又稱作“天中節”。


“女兒節”的稱號,則是在這一天為了避邪,出嫁的女兒回家省親,所以稱作“女兒節”。“詩人節”則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命名的。“龍船節”和“解粽節”乃是由端午節的習俗而來。“地蠟節”則具有濃厚的道家意味,東漢道教以“五月五日為地蠟”。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最著名的版本當屬紀念屈原投江。屈原是楚國貴族,曾做過“三閭大夫”,當時貴族楚國貴族中最強盛的是昭、屈、景三家,他便是三家中之一,相當於當時的貴族總管,他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以保持均勢,然而當時的楚懷王並沒有主見,時而抗秦,時而連秦,任憑縱橫家擺佈,屈原本人也遭到貴族子蘭等的反對,因此被放逐到沅、湘流域(今湖南)。楚國郢都陷落後,屈原寫下絕筆作《懷沙》,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後世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便有了端午節這一節日。

除此之外,還有紀念介子推、紀念陳臨、吳楚兩地紀念曹娥或伍子胥、效仿勾踐操演水師等版本,眾說林立,版本繁多。

有關於端午節俗的真正起源,經過學術界的不斷探討,也有了較明確的共識,即端午節俗起源於辟邪說和五月夏至季節的陰陽轉換,而不是為了紀念某個歷史人物或其功績。

紀念屈原雖然不是端午節的真正起源,但是屈原忠君愛國的形象深入人心,加上歷代官員對於屈原的推崇,逐漸使紀念屈原成為端午節中最重要的內容,以至於人們忽略了它的最主要源頭。

有人說端午節是紀念已故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和清明節一樣,應該滿懷悲痛,為逝者諱,不宜說“快樂”,而應該說“安康”。

首先端午節的起源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人們為了祛除邪祟,祈求幸福的節日;再者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傳承,其習俗也已發生變化,發展成人們團聚的佳節。因此在端午節說“快樂”並沒有錯,而強調“安康”說的,反而有吹毛求疵,故作高雅之嫌。


煮酒君


哈嘍,大家好,端午節剛剛過去,小夥伴們的心情是否還有些小雀躍呢?


節日期間,親友間免不了要互送祝福語。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注意到,端午節咱們送祝福,可不能像平常那樣說“節日快樂”,而是要說“節日安康”呢。


那為什麼要說“安康”而非“快樂”呢,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有書君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的說法。


一、希望端午驅邪避毒,健康平安。


在先秦時代,人們視五月為“毒月”。因為由五月開始,氣溫升高,各種蚊蠅滋生,導致疫病流行。在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對此心存恐懼。


古人認為,端午節為五毒盡出之日,故應特別重視驅邪避毒。各地有流行掛艾葉、菖蒲的,也有用艾葉水洗澡的,以及喝雄黃酒等等。



這些民俗活動的開展,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順應天時的表現,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有書君認為,健康平安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基礎。我們在端午互祝安康,實則蘊含著一種美好的精神寄託,希望遠離一切瘟疫、疾病。


在炎炎夏日即將到來之際,願人人都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二、為了祭奠歷史人物,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農曆五月初五,是個祭奠的日子,因為有好幾個歷史人物與這一天有關,他們值得我們永遠的懷念。


1.屈原


關於端午節相關故事,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屈原投江了。


戰國時期,戰亂頻仍。屈原作為楚國的貴族,頗得楚王信任,被封為三閭大夫,掌握內政外交大權。


彼時秦國一家獨大,楚國和齊國次之。屈原主張聯齊對抗強秦。可楚懷王卻寧願委曲求全,偷安一隅,非但不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聽信佞臣,一再向秦國示好。



秦國當然不會買楚國的賬,步步緊逼,楚國危在旦夕。屈原欲力挽狂瀾,然而他的呼聲根本不為楚懷王所採納,反而將他貶到荒蠻之地。


事情正一步步朝著屈原所擔心的方向發展,楚懷王終於鬱鬱而終。楚襄王繼位,也未能阻止秦國進攻的步伐。


屈原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被一點點的蠶食,內心的痛楚與悲憤難以抑制。當敵軍終於攻下了郢都,屈原寧死不屈,自投汩羅江而亡,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伍子胥


伍子胥原為楚國人,因父兄皆被聽信讒言的楚平王所殺,便與楚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他隻身逃往吳國,憑著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助吳伐楚,五戰而據楚都郢城。


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伍子胥建議乘士氣高漲之際,徹底消滅楚國。奈何夫差卻聽信讒言,非但不信他的話,還賜其寶劍要他自行了斷。



伍子胥視死如歸,他臨死前對門客說:“我死不要緊,只是越國軍隊早晚會攻城滅吳的。請在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懸掛在城門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的那一天。”


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裹在皮革袋子裡,於五月初五日扔向大江。蘇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此江改名為胥江。


3.曹娥


曹娥的父親於五月初五日在迎伍神的祭祀活動中不幸溺水而亡。年僅14歲的曹娥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後也投江。五天後其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了水面。


後人感動於其一片孝心,將這條江改名為曹娥江,並於端午節予以追思。



屈原的赤膽忠心、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給了後人以靈魂的洗禮,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家國大義;伍子胥的不畏強權、視死如歸的從容淡定,讓我們懂得,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堅持原則;曹娥的跳水尋父,是一種把孝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的最直白的體現。


正因為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給端午節塗上了悲壯的色彩。他們的精神,值得千秋萬代的後人學習和推崇。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傳統節日裡,我們更應記得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更要強調一種儀式感。



所以,後人通過包粽子、划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緬懷和祭奠他們,這也正是節日所賦予今人的意義。


故有書君認為,這就是端午節應該互祝安康而不說快樂的緣由了。不知諸位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有書課堂


在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的風俗是最複雜的。你想想是不是這樣?比如中午就是賞月吃月餅,清明就是踏青掃墓,而端午的各種民俗活動就要複雜得多了,很多人可能都說不全。

如果把端午的節俗活動歸納一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禳災,也就是祛毒除惡、辟邪驅鬼;另一類就是祭祀,比如祭祀屈原是最典型的。這也是為什麼只能說端午安康,不能說端午快樂的原因。你看,端午節裡隱藏著那麼多災禍的種子,當然要祝端午安康了。而端午又是個祭祀的節日,怎麼能說快樂呢。

為什麼端午節這個節令裡會隱藏著那麼多禍端,這和自古以來流傳的觀念有關。

在很古的時候,可能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前,人們就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據說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五月初五更是惡中之惡、毒中之毒。如果端午和夏至正好相逢,那就更是大惡了。

古時候,如果一個小孩是五月五日出生的,那被認為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比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就記載,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的,當時他的父親就和他母親說,不想要這個孩子了,因為這一天生下孩子將會對父母很不利。《史記》是西漢司馬遷寫的書,孟嘗君更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公子,可見這種風俗觀念在中國很古的時候就有了。

一直有一種流傳的說法,認為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東晉有個有名的大將叫王鎮惡,他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他的祖父為了避邪,就給他取名叫“鎮惡”。

宋徽宗趙佶也是五月初五生的,因為出生的日子不吉利,從小就被寄養在宮外。

一直到民國時期,社會上還流行著“躲端午”的習俗。按這個習俗說法,端午節正午的時候,是所有妖魔鬼怪出來禍害人的時間,人們不能到室外活動,這叫“躲端午”。商人小販更是迷信這一點,不到正午就趕緊關門停業。戲院的生意那一天卻很好,都會開臺演出許仙白娘子的戲,許多人都到戲院看戲避災。

端午節的時候有一種風俗,人們將艾草、菖蒲等用紅紙綁成一束,插在門上。這也是一種驅邪氣的意思。

很多地方還有這種風俗,端午當天,人們用紅綠黃白黑五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系五彩長命縷、續命縷,可以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焚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據說雄黃有解毒、殺蟲、治療惡瘡等作用。喝雄黃酒,也是辟邪手段的一種。

端午節中有這麼多兇險,你知道為什麼要祝端午安康了吧。至於說到端午節祭祀的功能,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接著說。


洪良


說端午快樂不合適,說端午安康難道就合適嗎?說端午安康無非還是站在端午與屈原有關的謬論上,否則幹嘛安康呢?

中國這幫知識分子是歷史上最沒文化的一批,如果真愛文化,那就去研究啊。憑著一點大概印象就敢評判文化,這種修改還不如不修改。因為多一個錯誤總不是好事。

端午肯定與屈原無關,這是百分之百的。端午的起源遠遠早於屈原,甚至是遠古就有節日。韓國端午祭與中國端午節的說法顯然不同,猶太有五旬節,芬蘭有6月25盛夏節!印第安6月24太陽祭。很顯然端午是陰曆產生之時就有,是夏至節的一個變體。所以端午也叫端陽。

端午既然與屈原無關,那叫安康就不合適。我覺得端午快樂肯定是不行,還不如使用民間常見俗語,端午清吉。至少清吉平安是民間流行的祝願辭。有出處,有傳承,比你亂髮明強多了。而且渡盛夏使用清吉更好,神清氣爽、吉祥平安。多好。

端午安康搞得好像會生什麼大病,有什麼大難似的,不好吧。


國病


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而網上一則科普小知識稱:提醒大家,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一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所以說不是所有節日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端午節吉祥!百毒不侵!中國有兩大節日不祝福。一曰清明,二曰,端午。這兩個日子都是紀念日!


但是!凡事總會有但是! 專家是這樣說的: ① 端午是節令 說“快樂”沒錯 ② 說安康不說快樂是吹毛求疵 ③ 演變成愉快節日習慣祝快樂 ④ 現在被賦予放鬆身心等意義


阿楠最溫柔


說端午安康或端午快樂其實也沒有一定之規吧,不能說哪個好,或者說端午快樂就一定不好。

總的來說,端午節在所有傳統節日中相對特殊一些,因為端午的禁忌較多,而其他節日多以祝福為多。



之所以如此,主要五月在農業時代被稱之為“惡月”,而這個所謂“惡”,其實就是有許多風險。

譬如,農業時代最擔心發大水淹沒禾苗,而五月是洪水易發期,所以才會有賽龍舟祭河神分活動。



事實上,筆者以為,所謂往河丟粽子恐怕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在祭拜或者說賄賂河神,不要發大水啊!

此外,五月天氣溫度迅速上升,各種昆蟲還有蛇類也進入繁殖成長的高發期,其中也難免各種毒蟲害蟲,這是,人們採集菖蒲、喝雄黃酒就是為了防範這些毒蟲的侵襲。



從這個角度而言,因為端午的禁忌較多,所以似乎並不適合說端午快樂,說安康更為貼切也並無不可。

只是,現在畢竟已經不是農業時代,而已經進入城市化,一般人其實也很難見到洪水或者毒蟲的危害,節日的目的就是為了放鬆愉快。

所以說,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心就好!


坑爹史冊


端午節到底該說“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CNMO新聞】“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但是近些年,人們開始相互轉發告誡,說是端午發源於惡日禁忌,要互道安康,不能互祝快樂。那麼,究竟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呢?我們來看看人民網怎麼說。人民網表示,其實,中國節日是活潑、熱鬧、一派天然生機的,總是美景美食相伴,家人朋友一起度過。而端午節除了有屈原的傳說,更意味的是,它還代表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態觀,以及積極養生避疫的健康觀和運動觀:古時高溫高溼,容易時疫流行,聰慧的人便設了節日,想出各種法子,藥浴藥酒,集體運動,健身強體,遠離疫病,所以,端午節除了是詩人節、女兒節,還是衛生節、體育節。人民網表示:“祖先在節日設計上的心思靈動通透,今人又何必拘泥呢。”誠然,就像網友說的那樣:端午祝福最重要的是心意,大家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花狐臉


預祝端午快樂

劉樹成

這幾天看見一些端午不能祝快樂,只能說 "端午安康”這一不靠譜的科普,不得不說兩句,科普一下,防止端午的反意詞"安康"謬論流傳,禍害中國節端午。

龍騰虎躍鳴金甌 ①,

人歡馬叫喜神州。

粽子艾葉香滿堂 ,

能用安康②話詛咒?

註釋:

①金甌:古代中國的名稱。是票決競爭、比賽獲勝者,一錘定音的那塊瓷實板,是人類比小康水平更高級的大同社會的標誌。端午、龍節就是以她為標誌命名的。

②"安康”:安心、安於虛康。例如:蘿蔔康了,即虛性,不好吃了。身體健康,是改變了虛康狀況;小康:小(少)有不公平、虛康的殷實狀況;安康:安心、安於虛康。用於安慰親密無間的年老虛弱的親友:年老體虛自然法,"心安是藥更無方!”

難道對“老夫聊發少年狂",帶頭競爭,希望中組部來選任他,老當益壯的蘇軾,可以祝他安康嗎?對賽龍舟的勇士,可以祝他們安康嗎?對身體瓷實似鐵塔的青壯年,可以祝他們安康嗎?不可以!只能祝他們端午節快樂!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因為在端午節的來歷中,蘊含著一個悲壯的故事。史載歷史上有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河自盡殉國了。對於屈原的去世,當時的人們自是非常悲痛。他們為了保存屈原的遺體,就用竹葉和糯米做了很多叫做“粽子”的食品投到河裡,吸引魚兒來吃,以免它們去侵犯屈原的遺體,並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我們既已知道這一天是屈原的忌日,又是歷史上的人們為失去一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非常悲痛的日子,儘管那種傷感的氣氛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散了,自然不宜說“端午節快樂”這樣的話。你仔細琢磨一下,那樣說是不是有一種與這個節日的歷史背景極不協調的感覺?改用“端午節安康”之類的,不會與端午節來歷形成情感衝突的祝福語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附錄:唐宋元文人詠歎“端午”的部分詩詞:

一、《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二、《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四、《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感謝《文楚網》提供資料


心際旅行76331311


我覺得說“端午安康”這話的人,挺騷的。

那你就自己安康吧,我們過節都挺快樂的。

2018年的今天,除了過節日本身,更多的是過這個節日帶來的短暫假期。

快樂是因為短暫的放鬆,不是因為別的。

假期本來就少,好不容易來個節日,你還不快樂?這不有病麼。

照他這麼說,以後過生日,就說祝你生日吉祥咯?

人活著最重要就是開心。

如果和長輩說端午安康這種話,我覺得還好。

但和同輩或者晚輩說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我覺得沒救了這人。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萌萌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