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端午節丨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端午節丨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端午節丨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端午節丨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今日端午

“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如稱“初五”。

《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以來的傳統,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於是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丨 北 方 踏 柳 賦 詩 吃 甜 粽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古時,每當端午來臨,北方的地方官府都會邀請城中士大夫騎馬至郊外,宴飲賦詩,這種活動被稱為“踏柳”。發展到現在,端午踏柳吟詩的習俗在北方依然存在。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中國飲食文化一直與傳統節日絲絲相連,提到端午節,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

北方粽子口感偏甜,選用上好糯米為原食材,在米中包入小棗、紅豆。待蒸熟後,只見雪白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口感香甜誘人。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除了甜粽,鹹鴨蛋也是北方重要的傳統食物,家家戶戶提前將鴨蛋醃漬在罐子裡,待端午一至,便蒸熟食之。

輕輕敲開蛋殼,用筷子小心翼翼的挖出蛋黃,流油的蛋黃飽含著20多天的期待,配著白米棕,松沙的口感和鹹香的味道一直從嘴裡溢到了心裡。

丨 南 方 敲 鼓 賽 舟 吃 鹹 粽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起源可追溯至戰國。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每到端午時節,南方江河盈滿,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賽龍舟成為南方獨一無二的節日習俗。號子震天,龍旗飄飄,指令一下,千帆將從同一始點竟發,好不壯觀。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相比北方甜口粽子,南方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臘肉、蛋黃、火腿相蒸,香鮮可口,香味撲鼻。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節魂,國之氣節

端午節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节丨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身殉理想,九死不悔,堅貞不渝,屈原精神成就端午節的節魂。

粽子也被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屈原是詩魂,屈原的品格,是節魂。

國之大者

是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沉澱

是每一處都透著偉大的國格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凝結著中華的節氣

這一節氣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