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蒋兆和《流民图》

三幅《流民图》,三位艺术家,分别展示了宋、明与民国,间隔千年但几无变化的,百姓苦。

上一篇为大家讲述了宋《流民图》与王安石改革的故事,这一篇为周臣的《流民图》所做。

回顾中国历史,自宋以后,把控艺术评价体系、占据画坛主导的却是一群“业余“画家,即文人士大夫。他们无需靠画谋生,自有政府提供俸禄,只需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中。

而那些真正以绘画谋生的职业画家,反而会受到评论家、后世的忽视,动辄以匠气冠之。

但这样以身份,而不是以画作为评判标准的情形,并不公平。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山水画作品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周臣,大名鼎鼎的文人画家唐伯虎与仇英都是他的学生,却被画史一带而过。这个备受忽视与后世冷眼的“职业画家”,他的《流民图》,可以在中国古代人物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可悲的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事,却是成为了唐伯虎的垫脚石:“只少得唐生数卷书耳”。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 《流民图》(手卷局部)

1516年,正德十一年。

明武宗,即大名鼎鼎的朱厚照,尚有6年活路。这位被视为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无论现代人如何为其洗白,依旧无法掩盖在他治下,百姓的苦难与悲惨。

权宦刘瑾为首,八虎登台,朝政荒废,贪官大肆敛财。各省各地起义纷纷,百姓流离失所。周臣所生活的苏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流民自是向着有生的希望处前行,尤其是在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叛乱后,大量因战争而逃难的农民们涌入江南。

这便是周臣创作《流民图》的背景。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摊开流民图,首先将见到周臣好友张凤翼的题跋,周臣自己并没有将这幅画命名,后世的《流民图》说法,既是源于这一题跋,他将此画上比宋朝郑侠的流民图,但与宋流民图相比,周臣这幅作品并没有郑侠那般强烈的政治目的,而这一将目光放在百姓身上的题材,也是同时期文人所不屑一顾的题材。在时人看来:佛道人物牛马,则今不如古”的氛围下,也唯有身为职业画家,以绘画来讨生存的周臣,才能够产生对百姓生活的亲和与同情,这一点也可以从周臣那一系列富裕民间情趣的作品中感受到,如诗经图系列。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周臣这幅图以悲天悯人为起点。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在其后,周臣之友黄姬水的题跋上,他发出了另一种看法:“吴中东村周君善丹青,尤长于人物,此图其所见街市乞者之状种种,各尽其能观者绝倒,叹乎今之昏夜乞哀以求富贵者,安得起周君而貌之耶,卧云征君出示,余漫题其后曱子岁十月,吴门黄姬水。”

可怜之人大多有可恨之处。尤其是对于这些职业乞丐,在黄先生眼中周臣画这幅画是通过街市上乞丐的种种奇形,来讽刺那些企图不劳而获的人,以周臣的笔墨,来画这些猥亵之人,实在是不值。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的山水画作品

而进入明朝后半夜的乞丐队伍,也确确实实是个藏污纳垢的场所。比如流民图中,那个啃着坏掉西瓜的乞丐,其身型尚算壮健,沦落如此,只怕是也要不到什么钱。聚团的丐帮便更不得了,在明朝的话本中,曾提到当地婚礼,因未与丐帮团头好处,便召集五六十名乞丐,在喜宴当天来闹戏的案例。只见得:

“开花帽子,打结衫儿旧席片对着破毡条,短竹根配着缺糙碗叫爹叫娘叫财主,门前只见喧哗;弄蛇弄口弄猢狲,口内各呈伎俩。敲板唱杨花,恶声聒耳;打砖搽粉脸,丑态逼人。一班泼墨聚成群,便是钟馗收不得。”

这与流民图中的众多形象几无二致。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比如画中这位耍猴人,手中拿着一个铁圈,想必是耍些猴子钻铁圈的绝技,卖艺求生。在他旁边的老妇人则没这么幸运了,她的脖子与左腿长着两个大瘤,还瞎了眼睛,怀中抱着一个瘦如枯骨的小孩子,老妇张大嘴似在哀嚎,腰上的绳子拴着一只小羊,应该便是她卖艺工具了。她旁边,牵狗的乞丐与其相对,在寥寥数笔间,一个悲苦忧郁的面容跃然于纸上。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而这位背着柴火的老叟,手持破碗,骨瘦如柴,但双臂突出,应该是作者有意突出他的劳作之苦。在所有人物的塑造上,周臣都使用一种中国画中少见的夸张之势,将骨骼与肌肉突出,令那些流民乞丐们的棱角直抵观者,令人不禁心生悲悯之情。

最左边的两个乞丐,其一带着买菜的笼子,但似乎并没有卖出去,他不知从哪得到一碗饭,正急切的望嘴里扒着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那么周臣自己是如何看待此画呢?并没有那么复杂:“正德丙子秋七月,闲窗无事,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墨之便,率尔图写,虽无足观,亦可以助警励世俗云。东村周臣记。”

这更像是他的自谦。这组画,尤其是每个人物的细节与神态,绝非一时之功。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他依靠着在街市上极短时间的目识心记,抓住对象最为关键的特点,艺术家自身的高超水平可见一斑。 “亦可以助警励世俗耳”表明作者用意不只在绘画本身,也有对自我、对社会警醒,警示之意。

”周东村此图,备极刻画能事,勾勒遒劲,气均(韵)生动,信为特健,可入神品。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可悲的是,共同画过流民图的三位画家,都在后世面对一个共同命运——被忽视。

我们的下一篇文章,民国的蒋兆和先生,更是因自己在《流民图》中的悲天悯人,遭迫害了半辈子。

真正将目光放在平民身上的人,总是会面对这般遭遇,何等悲哀。

周臣《流民图》:水墨之下 明朝百姓绝望的形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