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1979年,長興縣長城公社在風口浪尖創新推出“聯產到勞”,邁出了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步。如今,這塊熱土仍然保持著改革創新的衝勁,各類蔬果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浙江之聲記者葉樹剛採訪85歲宋忠孝)

“原來這裡一片都是油菜田。”今年85歲的宋忠孝不曾想到,39年前自己在長興縣長城公社當書記時力挺“聯產到勞”的40畝油菜地,現在種滿了紫蘇,每畝淨利潤高達5000元。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宋忠孝到原來那塊田看如今發展)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長興縣檔案館資料,1980年狄家鬥村豐收)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當初偷偷分給農戶的田,如今種上了紫蘇)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成片的紫蘇)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紫蘇豐收,每畝淨利潤5000元以上)

1979年,長城公社狄家鬥村24畝油菜地因天氣惡劣面臨歉收,油菜苗凍死了一半。原狄家鬥生產大隊隊長徐預群回憶說,國家任務完不成,第二年整個生產隊沒油吃,這樣可不行。於是,他偷偷地把24畝油菜地分給了村裡165戶農戶,並在國家任務的24畝之外,悄悄增加到了40畝。這個做法一下子就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農戶們積極補種,精心伺候著這40畝油菜。

在當時看來決不可為的這一舉動,卻得到了時任公社黨委書記宋忠孝的支持。

回憶當年,村民徐仲楠到現在仍很激動:“我們分田的這一年就是豐收的,油菜籽能300斤一畝,生產隊的時候100多斤一畝,幹勁和原來大鍋飯是不同的。”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浙江之聲記者葉樹剛採訪當年分到田的農戶)

長城公社油菜豐收的消息傳遍了全縣,1980年,長興縣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公社書記大會上,宋忠孝做典型發言,但才說了5分鐘,他的發言就被打斷了。

“我講了一半,縣裡領導,副書記就罵人了,好好好,不要講了,不要講了,我們搞了30年的工作被你一下子廢掉了,你不是搞資本主義嘛,下面鴉雀無聲。” 宋忠孝回憶道。

正在大家紛紛議論宋忠孝會不會因此下馬的時候,他卻更加堅持自己的決定。1980年,長城公社將“包產到戶”運用到水稻種植上。

長興縣檔案館記載的數字顯示,1979年冬種開始,狄家鬥40畝油菜比上年每畝增產57斤,總產翻了一番。長城公社的成功,令周邊群眾紛紛起而效之,“聯產到勞、包乾到戶”也如星星之火迅速在浙江農村燃燒起來,1982年,長興縣5001個生產隊全部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縣農業生產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豐產高產年。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1981年5月28日《浙江日報》以“聯產到勞真靈”的通欄標題,頭版頭條發表了長興“包產到勞”嘗試成果)

宋忠孝說:“國家多收了,老百姓多吃了,錢也分多了,為什麼不能搞。對人民有好處的,對國家有好處的,這種改革,你絕對阻止不了的,不過誰跑在前面去,有沒有勇氣跑在前面去,敢不敢挑擔子,跑在前面去。”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宋忠孝與現狄家鬥村書記交談)

現在,狄家鬥村農業發展迅速,全村500多畝蔬果基地,年產值超過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左右。狄家鬥村書記緒強說:“其實我們狄家鬥村村兩委班子,還有其他的村民,都是傳承著狄家鬥村的求變,求創新的這種底蘊,今年要創建A級景區,聯產承包始發地這塊地,我們把它作為其中一個點。”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現狄家鬥村村委會大樓,以前是一所小學)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長興狄家鬥村蘆筍豐收)

浙江“包產到戶”第一村,邁出浙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步

(蘆筍豐收)

(注:文中狄家鬥村,為狄家(土鬥)村,因(土鬥)字無法拼打,以鬥代替,特此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